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2期

25例肾脏错构瘤的诊治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肾脏错构瘤(RAM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收治的RAML病例。结果:25例患者中除2例肿瘤直径<4cm无症状随访外,余2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均为RAML。结论:肿瘤直径<4cm的患者多无临床症状可观察随访。...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肾脏错构瘤(RAM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收治的RAML病例。结果:25例患者中除2例肿瘤直径<4 cm无症状随访外,余2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均为RAML。结论: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多无临床症状可观察随访;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以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为首选。

【关键词】  肾脏错构瘤;诊断和治疗


    肾脏错构瘤(RAML)是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其发现率明显提高。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RAML 25例,其中23例行手术治疗,2例观察随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5例,男8例,女17例;发病年龄23~65岁,平均43岁;肿瘤发生在左肾11例,右肾12例,双肾2例,其中一侧肾多发1例,双侧肾多发1例。临床无症状B超发现9例;腰腹部疼痛或不适者8例;突发腰部疼痛2例;腰部或腹部可触及包块2例;肉眼或镜下血尿4例。本组行B超检查24例,CT 20例,MRI 2例,IVU 13例。肿瘤直径1.5 cm~19.0 cm,其中<4 cm 2例,余均≥4 cm。术前诊断为肾脏错构瘤(RAML)23例,诊断为肾脏恶性肿瘤2例。

    1.2  治疗方法  2例肿瘤直径<4 cm,患者且无症状,定期随访,半年复查1次B超或CT检查;余2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4例行肿瘤剜除术,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肾切除术,2例行肾癌根治术。

    2  结果

    所有手术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检查均为RAML。25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7年,2例未手术患者,其肿瘤大小无明显变化;23例手术患者中肿瘤切除术后复发1例,行肾切除后5年良好,肿瘤多发者1例一侧肾切除术后4年,另一侧肿瘤增大5 cm,行肿瘤剜除术后5年良好;余术后患者未见复发,症状消失。

    3  讨论

    据国内报道RAML占同期收治肾肿瘤的11.9%~27.2%[1,2],我院为10%(25/248),此病女性常见,约80%为女性,常在40岁以后出现症状,RAML无特殊临床表现,但与肾细胞癌(RCC)症状相似,而RAML患者中发现腰腹部疼痛或不适的比例较高,瘤体较大可表现为腰腹部包块,肿瘤破裂出血破入肾盏、肾盂则会引起血尿,但血尿较肾癌少见;偶发瘤较常见,本组中9例(36%)。RAML的诊断主要依据B超和CT检查,肿瘤在超声图像显示强回声光团或混合回声光团,肿瘤边界清,而RCC超声为低回声光团,边界可能不清晰,当RAML含脂肪组织较少时,RAML和RCC较难区分[3];RAML CT值为负值,而RCC CT值为低于正常肾组织的正值,多数病例术前可据此做出诊断,当诊断遇到困难时,可考虑行MRI、肾动脉造影或术中冷冻快速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确诊仍需依赖术后病理检查。对无症状且肿瘤<4 cm者,不需治疗,可观察随访,如需治疗,首选保留肾单手术;肿瘤直径≥4 cm或有症状者可根据病变的部位及症状选择介入性动脉栓塞、肿瘤切除、肾部分切除术等,但仍以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为首选。

【参考文献】
  [1] 何志嵩,张晓春,周利群,等.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附72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135-137.

[2] 林 涛,魏 强,杨宇如,等.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间的误诊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138-139.

[3] 顾方六,肾肿瘤[M]//吴阶平.泌尿外科学.上卷.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95-896.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辽宁 盘锦 124000

作者: 杜刚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