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2期

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64例X线及临床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肠套叠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2岁以下,特别是1岁内的婴儿。空气灌肠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而且对其治疗(整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但避免了手术之苦,还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小儿肠套叠的X线诊断及空气灌肠整复较容易做出。现就我院自1985年10月至今所做的64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肠套叠


    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2岁以下,特别是1岁内的婴儿。空气灌肠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而且对其治疗(整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但避免了手术之苦,还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小儿肠套叠的X线诊断及空气灌肠整复较容易做出。现就我院自1985年10月至今所做的64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情况回顾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64例小儿肠套叠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最大的5岁,最小的仅4个月,以6~10个月的婴儿发病最多,计42例,占65.6%,64例中回结肠型36例,占56.25%,回盲结肠型24例,占37.5%,盲结肠型4例,占6.25%,均未整复,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前后均诊断为回结肠型肠套叠。因此,空气灌肠对此型的肠套叠的整复有一定的限度。

    2  整复方法

    在拟诊为肠套叠后,先行清洁灌肠,清除肠内容物,以免影响观察,同时万一肠破裂穿孔,亦可减轻腹腔污染或/和感染的程度。空气灌肠的压力,一般认为5~8 kPa(40~60 mm Hg)即可达到诊断要求,而整复时,  则需用8~12 kPa(60~90 mm Hg)才能达到复位,对套叠较紧的早期病人,可酌情增加压力,但不可超过16 kPa(120 mm Hg)[1],如达到此压力仍不能复位,这时再增加压力,不仅不能复位,且有导致肠破裂穿孔的危险。注气时应缓慢、间歇注气,边观察边注气,同时用手辅助按压患儿腹部套叠处。按压方向要与套叠方向相反,按压时手要五指并拢轻轻用力。对于套叠较紧的一次不能复位的患儿,反复注气的方法给予整复,本文有2例经3次注气后才得以整复。部分病人虽然多次注气加压仍不能整复,这时,可给予肌注654-2  10~20 mg,鲁米那钠30~50 mg,待患儿安静后再行整复,本文有8例经解痉镇静后而获整复。

    3  整复术后处理

    3.1  整复成功后,应继续保持压力15~30分钟,以利于盲肠局部水肿块的吸收,这一点非常重要,本组有12例整复后复发,其中2例整复3次后复发,都是由于未保持压力所致。

    3.2  留观察室,继续对其观察12~24小时,以防复发时能给予及时治疗。

    3.3  禁食禁饮8~12小时,以减缓肠蠕动,必要时给予补液,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

    3.4  局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水肿的吸收,热敷时因幼儿皮肤稚嫩,应注意防止烫伤。

    4  注意事项

    肠套叠时间超过72小时,或/和透视下见套叠肠壁内有气泡者,和/或临床上疑为肠坏死者,有腹膜炎体征者应视为禁忌;体温超过38 ℃,血白细胞计数12×109/L  以上者应慎重对待[2],整复时压力不可过高,整复困难或整复时加大压力套头退缩,减低压力时又复套者,应建议手术治疗,以防止发生意外。

    5  整复成功的标准

    ①大量气体进入回肠。②盲肠充盈饱满,无充缺。③腹痛消失,患儿安静入睡。④腹部包块消失,无腹胀。⑤黏液血便消失。

    6  结论

    本文通过64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回顾性分析,认为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时压力要够8~12 kPa,最高不应超过16 kPa,注气时应缓慢、间歇,边注气边观察,同时辅以手法按压患儿腹部套叠处。按压方向与套叠方向相反,遇有套叠较紧、时间较长、一次不能整复的,可给予镇静解痉后再行注气整复。整复成功后,预防复发的关键在于整复后,保持压力15~30分钟,务使盲肠局部的水肿块完全吸收,禁饮食以减缓肠蠕动,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以上这些,都是防止肠套叠整复后复发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孟庆学,田 军.实用放射诊断问答[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8:190.

[2]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37.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海阳荣军医院,山东 烟台 265100

作者: 徐艳峰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