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6期其它

B超引导下小儿肠套叠整复术的探讨

来源:INTERNET
摘要:肠套叠是指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腔所致的疾病,是小儿外科的常见急腹症之一。目前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本文介绍一种新型非手术疗法—B超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2%,对小儿肠套叠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现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肠套叠是指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腔所致的疾病,是小儿外科的常见急腹症之一。目前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本文介绍一种新型非手术疗法—B超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这种方法整复率高达96.2%,对小儿肠套叠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院门诊和病房肠套叠患儿53例,年龄在4个月~1.5岁之间,其中男23例,女30例。肠套叠诊断明确,均无其他相关疾病。

1.2 方法 仪器为美国产LOGIQ-4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3.5KH Z ,平卧位下行超声检查。B超下肠套叠影像呈靶环征(套头),伴近端肠管扩张。探及套头后在小儿肛门处插入导尿管,打入10~20ml空气,使顶端气囊扩张,用手轻拉有阻力感为止,以防止液体流出。然后用注射器向导尿管内推注生理盐水(37℃)500~2000ml(视情况而定)。超声观察,因结肠内有生理盐水充盈而逐渐逆向扩张,直至套头处。事先用三通管将导尿管与血压计胶管相连,监测压力,注入完毕后保持压力在9.33KPa(70mmHg),进行手法复位,即在腹部包块处的推挤性按揉,直至肠管还纳为止。此时要保持整复压力在6.67~14.7KPa(50~110mmHg)之间,复位后套叠远端肠管出现生理盐水的液性暗区。服用阿司匹林碳末观察一夜,第2天排出碳末为复位成功。

2 结果

肠套叠患儿53例,经B超引导下肠套叠整复术成功者达51例,整复率高达96.2%。剩下2例是因为发现较晚,套入部位肠管坏死、粘连、水肿,不能手法复位,最后通过手术治愈。

3 讨论

小儿肠套叠 [1] 多发生在1岁内的婴幼儿,尤以4~10 个月婴儿发病率最高。小于4个月和大于2岁则发病率下降。本病春季发病率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淋巴结病毒感染有关。喂养方法和饮食结构的突然改变,也可能是发病的诱因。它容易引起血运障碍 [2] ,套入部肠管坏死,套入的肠管不断蠕动向前,使肠腔受压变形,从而形成梗阻,常见的肠套叠为回—结肠型。目前的非手术疗法 [3] 为空气或钡灌肠疗法。它是在X线透视下,从肛门注入一定量的空气或钡剂,一般压力控制在10.7~16KPa(80~120mmHg)之间。同时在包块处进行推挤性按揉,成功率大约在70%~94%之间。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患者及医生均受到X线照射时间长,容易对患儿性腺造成损害,成功率较低。再就是手术疗法,它是在非手术疗法失败的前提下进行的,对患者损伤大,需全身麻醉,副作用大,恢复期长。故笔者尝试一种新型非手术疗法—B超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整复率高达96.2% [4]。笔者成功复位53例。此方法患者及医生易于接受、不受X线的照射、成功率高、恢复快、创伤、压力可控、可反复操作,是小儿肠套叠的一个很有前途的诊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3 张立平.手术学全集·小儿外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

4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3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132001吉林铁路中心医院

作者: 蒋里 张佚 王显芝 张 玮 2005-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