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23期临床医学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357例诊治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婴幼儿肠套叠的疗效。方法对357例婴幼儿肠套叠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非手术治疗(空气灌肠复位)222例,手术治疗135例,其中有3例患儿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后手术。结论(1)肠套叠诊断除临床表现外,首选诊断性空气灌肠。...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为了提高婴幼儿肠套叠的疗效。方法 对357例婴幼儿肠套叠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儿231例,女性患儿126例。结果 经非手术治疗(空气灌肠复位)222例,手术治疗135例,其中有3例患儿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后手术。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 (1)肠套叠诊断除临床表现外,首选诊断性空气灌肠;(2)根据患儿的病程时间长短及一般情况好坏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病之一,占该年龄组急性肠梗阻首位。故此,对我院1995年10月~2003年10月357例患儿作一回顾性总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57例患儿,其中男231例,女126例。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之比约为1.83:1。年龄最小者3个月,~6个月31例(占8.68%),6个月~2岁309例(占86.55%),2~7岁17例(占4.76%),以4~18个月最多271例(占75.91%)。
   
  1.2 发病时间 最短者5h,5h~12h者86例,12h~24h者151例,24h~3天者113例,3天~5天者7例。
   
  1.3 症状与体征 以阵发性哭闹(346例,占96.92%),呕吐(308例,占86.27%),血便(291例,占81.51%)和腹部肿块(174例,占48.74%)为主要表现。有腹泻史者约131例(占36.69%),发热史者146例(占40.90%),多为肠道或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有125例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酸中毒,而致一般情况较差,严重者有腹膜刺激征。
   
  1.4 诊断 具有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腹部肿块四项者即可确诊。可疑者作诊断性空气灌肠或B超确诊。
   
  1.5 治疗 一般情况较好及发病时间小于48h者采用空气灌肠复位(约225例,其中3例复位失败后采用手术治疗)。患儿有明显脱水,酸中毒及腹胀严重者采取手术治疗。手术中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者约62例。手术中见肠套叠病理类型:回盲型79例,回结型46例,结结型10例。

  1.6 结果 本组病例均治愈出院。

  2 讨论
   
  2.1 肠套叠发病特点 本病的好发年龄以4~18个月多见。男孩发病率较女孩发病率高。

  2.2 肠套叠发病原因 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小儿食物性质改变,腹泻及上呼吸道感染有关 [1]  。有文献报告其与腺病毒感染有关。其原因可能与其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同时并有肠功能紊乱有关。李等报告急性肠套叠与胃泌素浓度增高有关,原因为升高的胃泌素可使小肠蠕动增强和回盲瓣括约肌舒张,从而导致肠套叠发生 [2]  。麦克尔憩室,肠息肉亦是其重要发病原因。
   
  2.3 诊断 健康婴幼儿,忽然发生阵发性哭闹伴呕吐、粘液血便,腹部检查见腹部肿块即可确诊。早期患儿未解粘液血便,肛门指检时手套上带有果酱样便有助于诊断。有时患儿腹胀明显,腹部不易触及肿块,可疑时可行诊断性空气灌肠以明确诊断。晚期,患儿腹胀明显或者并有腹膜炎征象,禁忌行诊断性空气灌肠时,可行B超检查,可见套叠头部肿块横切面呈典型“靶形征”。近年来,纤维结肠镜也用于其诊断,其可见套入段头部形似充血肿胀的子宫颈 [3]  。

  2.4 治疗
   
  2.4.1 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1)病程在48h内;(2)全身情况好,无明显腹胀,无腹膜刺激征者。空气灌肠复位成功时可见套头消失,空气进入小肠,腹部肿块消失,同时患儿哭闹好转并可安静入睡,随后可排出含有粪便的空气。复位成功后观察患儿12~24h,如仍有阵发性哭闹和腹痛加剧,全身情况恶化者需行手术治疗。纤维结肠镜也可用于肠套叠复位,并可将肠道有息肉者息肉摘除 [3]  。
   
  2.4.2 手术治疗 适应证 [4]  :(1)肠套叠并有腹胀、腹膜刺激征、精神萎靡,嗜睡、高热、腹部肿块固定于中上或左侧腹、偏大且硬而深、排出鲜红色血水及(或)粘冻样便、X线见“弹簧征”者。(2)空气灌肠复位失败者。(3)多次发作的复发性肠套叠。(4)小肠型肠套叠。全身情况较差者需先行补液,纠酸等改善患儿一般情况后手术。手术方式视套入肠管有无坏死,全身情况好坏而采取开放复位或切除吻合或单纯造瘘、二期吻合 [5]  。
   
  2.5 临床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本组手术病例多由于腹泻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先于内科或外院治疗,后因出现血便,腹部肿块等怀疑肠套叠才转入外科治疗,有的患儿因在外治疗时间较长,后因病情加重,一般情况变差才入院确诊为肠套叠,已失去空气灌肠复位的时机。而且,肠套叠时间越长,套入肠管坏死穿孔的机会就越大,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的可能性就越高,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围手术期的风险。本组患儿病程时间达3天以上者4例(约占57.14%)在手术中被发现套入肠管坏死,而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故在临床工作中,(1)我们应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特别是一些基层医院的内儿科医护人员,因为肠套叠的患儿很多先有腹泻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症状而行内科诊断和治疗,因而常常是一些基层医院的内儿科医生最先接触到患儿,只有他们提高了对本病的认识,才能更早的发现病人。(2)我们应该认识到肛门指检的重要性,特别是那些怀疑肠套叠而未解血便的患儿,肛门指检时手套上带有果酱样便对诊断肠套叠具有重要的意义。(3)对可疑患儿我们要及早进行诊断性空气灌肠以确诊,以减少误诊的发生。(4)在提高医护人员认识的同时,还要向婴幼儿家属作好医学知识的科普教育,使家属认识到本病的严重危害性,提高警惕。只有这样,才能作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而降低手术率,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王慧贞.小儿急性肠套叠与腺病毒感染.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8,9(3):156-157.

  2 李.急性肠套叠与胃肠激素关系的探讨.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8,19(3):173-174.
   
  3 刘里仁.应用纤维结肠内窥镜诊断和治疗小儿肠套叠35例报告.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8,9(4):205-207.
   
  4 黄志强.现代腹部外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30 -131.
   
  5 吴阶平.黄家驷外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499-1504.   

  作者单位:434100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院 

 

作者: 王汉陵 2005-6-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