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3期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67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方法:收治急性CO中毒67例,其中重度中毒23例,中度中毒29例,轻度中毒15例。均采用综合抢救和积极的护理,并使用高压氧舱治疗。结论:CO中毒后,如能采取综合抢救和积极护理,及时使用高压氧舱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方法:收治急性CO中毒67例,其中重度中毒23例,中度中毒29例,轻度中毒15例。均采用综合抢救和积极的护理,并使用高压氧舱治疗。结果:治愈61例,显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结论:CO中毒后,如能采取综合抢救和积极护理,及时使用高压氧舱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抢救 护理

    我院2000~2006年收治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67例,疗效满意,现将治疗、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67例均为门诊、急诊患者,男42例,女25例;年龄12~72岁,平均42.3岁。入院后碳氧血红蛋白(HbCO)定性阳性或强阳性,根据国家CO中毒诊断标准临床诊断:重度中毒23例,中度中毒29例,轻度中毒15例。

    1.2  方法  均予以综合抢救和积极护理。采用中型多人或单人医用高压氧舱治疗,使用2~2.2ATA(绝对大气压)面罩间歇吸氧,升压20min,稳压60min,患者持续面罩60min,中间休息10min或减压20min,患者在舱内停留时间为(302±10)min,减压20~30min。1次/d,10次为一疗程;重度患者2次/d,持续3~5天或视病情好转后改为1次/d。

    1.3  疗效判定  按《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总后卫生部1997)。治愈:主要症状和客观体征全部治愈,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全部恢复;有效: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部分治愈或改善;无效:变化不显著。

    2  结果

    本组67例,治愈61例,显效5例,无效1例,有效率98.5%。

    3  讨论

    3.1  立即脱离中毒坏境  这是首要处理措施,脱离中毒环境对预后至关重要。迅速将患者脱离中毒现场,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注意保暖,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呕吐物或分泌物。对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2  纠正缺氧  这是抢救CO中毒的关键。CO经呼吸道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由于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亲和力大200~300倍,碳氧血红蛋白比氧合血红蛋白解离速度慢3 600倍。CO排出速度与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均与肺泡中氧分压有关。当氧分压增高时,可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1]。因此,迅速高浓度(60%)、高流量吸氧8~10L/min,可提高氧分压和血浆物理溶解氧浓度,加快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改善组织细胞的供养状况。对于昏迷或烦躁者立即解开衣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检查供氧情况。同时,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保证有效供氧。重者可气管插管,行简易呼吸气囊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3.3  有效药物治疗  这是防治脑水肿、改善脑组织缺氧、恢复脑细胞功能的有效措施。急性中毒后2~4h可出现脑水肿,在24~48h内是脑水肿的发展高峰。因此,保护大脑功能,积极脱水、降颅压至关重要。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输入20%甘露醇250ml,30min内输完,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损害。对CO中毒昏迷的患者,应用纳络酮等药物以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

    3.4  病情的观察  急性CO中毒发病比较急,患者往往无心理准备,特别是重病患者难以接受身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焦虑或抑郁。此时,护士必须沉着冷静,反应敏锐,相互协作。鼓励患者表达他们的感受,耐心倾听并表示理解和同情,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每个护士必须掌握CO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典型特征:中度中毒者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多汗。重度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周身大汗,血压下降。早期发现惊厥先兆及时报告医师。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变化、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和心率,持续行血氧饱和度监测以观察缺氧情况。意识状态是反映一氧化碳中毒程度和病情发展趋势的重要标志。对于高热者采用物理降温,头部用冰帽,同时体表可用冰袋和冰毯全身降温,可降低脑代谢,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性。对烦躁、抽搐者静注地西泮,使患者镇静。对于昏迷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利于分泌物流出。如痰液黏稠,可给予雾化吸入,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定时行翻身、扣背、皮肤按摩,防止褥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如不能自行排尿,给予留置尿管,昏迷超过3d后,给予留置胃管,鼻饲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饮食。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特别是应用脱水剂和利尿剂时,要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年龄偏大、病情较重者,对缺氧耐受力极差,随时有心跳、呼吸骤停的危险,更应做好病情观察与监护。

    3.5  高压氧舱治疗  高压氧舱治疗是抢救CO中毒的首要方案。高压氧治疗能迅速增加机体的血氧含量,提高氧分压及氧的弥散度,促进碳氧血红蛋白解离和CO排出体外,从而改善机体缺氧状态,还能使颅内血管收缩,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阻断大脑缺氧与脑水肿的恶性循环,从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高压氧舱治疗应强调早与足。进舱前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讲解进舱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对于昏迷及病情危重者应由医护人员陪同进舱,进舱前测量生命体征,如体温超过38~39℃,收缩压超过150~180mmHg时禁忌做高压氧。对神志清醒时,首次进舱可用1%呋麻合剂滴鼻,也可带口香糖进舱,以加强吞咽动作。对于留置胃管、尿管者应排空大小便。呼吸道分泌物多者,确保呼吸道通畅,同时准备急救物品。指导患者安静、放松,不做过深呼吸。并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受凉。

    3.6  预防假愈期  急性CO中毒经抢救大部分患者症状可以解除,但病理过程还隐匿进行着。这期间称“假愈期”[2],一般假愈期的时间为2~60天,假愈期后易并发迟发性脑病,表现为情感高涨、易激怒、欣快。因此,对急性CO中毒患者的治疗要及时、充分彻底、疗程要足够,不要满足于症状和体征的缓解而过早终止治疗。有的患者因经济原因而对本病拒绝继续治疗,要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本病的利害关系。

    3.7  健康教育

    3.7.1  入院宣教  首先,责任护士自我介绍,介绍主管医生、病区环境、各项规章制度,从而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7.2  住院期间宣教  向患者讲解CO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过程,使其对病情有充分的了解。此外,还应讲解住院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于并发中毒性精神病或痴呆患者,护士宣教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足够的耐心及沟通技巧,诱导患者配合健康教育。

    3.8  出院指导  出院时反复强调患者应定期复查,如出现迟发性脑病的症状和体征,应立即住院治疗。要告戒患者及家属,在使用煤炭、煤气、浴室洗澡时要注意安全,提高预防意识,减少意外伤害[3]。

【参考文献】
  [1] 王超,邵长周.抢救36例CO中毒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25(4):35.

[2] 张军根,章天乔.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6(1):3.

[3]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1医院神经内科十七病区,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作者: 蔺晓燕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