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3期

臭氧与胶原蛋白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价值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典型病例分析臭氧与胶原蛋白酶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术前CT影像与临床症状相符,确诊为椎间盘突出症。CT导向下行臭氧与胶原蛋白酶联合消融术。结果:对比术前、术后CT影像,突出明显缩小。...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通过典型病例分析臭氧与胶原蛋白酶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术前CT影像与临床症状相符,确诊为椎间盘突出症。CT导向下行臭氧与胶原蛋白酶联合消融术。术后CT定期复查。结果:对比术前、术后CT影像,突出明显缩小。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通过个案对比、分析,臭氧与胶原蛋白酶联合应用治疗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手段。

【关键词】  臭氧 胶原蛋白酶 腰椎间盘突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32岁,教师。主诉:腰痛伴左下肢放射性串痛、麻木加重2个月。病史:平素有腰痛史数年,偶有左下肢串痛、麻木,劳累、遇寒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症状加重,腰痛,活动不利,左下肢串痛、麻木至小腿后侧,坐立不安,“三屈”位略缓解。

    1.2  专科情况  ①腰5-骶1棘间左旁开1.5cm处深压痛;沿左下肢坐骨神经走向串痛;②直腿抬高试验:左下肢10度(+),右下肢60度(+);加强试验(+);闭气试验(+);挺腹闭气试验(+);③四肢肌力正常,左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消失;④左小腿后外侧痛觉敏感。⑤腰部活动度差:前屈30°,后伸20°。

    1.3  CT影像  见图1(A、B)。图1示:L5-S1椎间盘向后偏左突出,左侧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明显(图A示:左侧神经显示不清被突出物包容;图B示:左侧神经根被突出物挤压、下移,箭头所示)

    1.4  手术方法  患者俯卧CT检查床上,CT扫描,定体表穿刺点(选择小关节内侧缘入路),做标记,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5ml局麻穿刺点,用22G千叶针顺标记点垂直进针,依次经皮肤、肌肉至黄韧带,突破黄韧带后注入1ml过滤空气,CT扫描,观察穿刺针与硬膜囊、突出物的位置,调整穿刺针避开硬膜囊,刺入突出物至盘内。采用 5ml 注射器抽取

    图1A图1B浓度为60μg/ml的臭氧,首先在椎间盘髓核腔内注射10ml,经扫描观察盘内分布满意,然后按照测量针尖至突出物中央的距离缓慢将针退到突出物中央,再次扫描确认针尖位置无误,缓慢注射60μg/ml臭氧5ml,抽吸600U胶原蛋白酶水溶液2ml,突出物内缓慢注入1ml,退针至突出物边缘,扫描确认后,注入剩余1ml。再次扫描对溶解情况进行观察、拔针、局部穿刺点粘贴,平车推回病房。术中CT见图2、图3、图4、图5。

    图2  穿刺针沿小关节左内侧缘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注入1ml过滤空气,推开硬脊膜至右侧,针尖直至突出物图3  穿刺针刺入突出物至盘内,注入10ml臭氧,盘内、突出物及硬膜外腔可见气体影像图4  退针至突出物内,注入5ml臭氧及1ml胶原蛋白酶水溶液,盘内及突出物内呈裂隙样影像图5  退针后,CT扫描观察药物弥散良好,突出物呈“虫噬”样改变    注射用胶原酶(600U/瓶)由上海味邦乔源医药公司生产,新型医用臭氧发生器由淄博悦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1.5  术后康复治疗  围手术期常规抗感染,营养神经,卧床1周,腰围固定。术后3天,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

    2  结果

    2.1  症状改善情况  术后即感疼痛缓解,翻身略感疼痛,左直腿抬高试验40°。术后第2天,感觉腰部酸软无力,下肢无明显症状。术后1周,腰部酸软无力明显减轻,左直腿抬高60°,翻身无疼痛。下床行走20m后,感觉腰部无力,左下肢略感酸沉,无其他不适。

    2.2  术后1月随访,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日常生活,久坐、长时间弯腰后略感腰部不适,休息后可缓解。术后CT复查见图6、图7。

    图6  突出物明显缩小图7  左侧神经根显露,椎间隙变窄与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相鉴别,钙化常孤立存在,多与椎间盘相连,上下层面无连续,而骨质增生时椎体后缘较宽,上下层面有连续性。③椎管内硬膜外可见髓核游离碎片,髓核在椎间盘平面上方或下方,其密度低于椎骨但高于硬脊膜及椎旁软组织。

    2.2.2.2  间接征象  ①硬膜囊外脂肪间隙移位、变窄或消失;硬脊膜下腔前缘或侧方受压变形。②向侧后方突出的椎间盘,可使侧隐窝前、后径缩短,压迫相应的脊神经根使其向后移位。脊神经根亦可因水肿而增粗。椎管碘油造影后CT扫描有助于显示脊神经根鞘和硬脊膜腔的变化。③椎间盘突出所致周围改变的CT表现:脱出的髓核周围反应性骨质硬化,其形态不一,且不规则,多位于椎体后部表面。这多与髓核刺激引起反应性增生或掀起骨膜致骨膜下出血、骨化有关。

    2.2.2.3  腰椎间盘突出不常见的骨质改变  ①突出椎间盘周围骨密质的线性糜烂;②椎管和椎间孔的不对称增大;③椎体后部骨质硬化及在相邻椎体上、下缘可见许氏(Schmorl)结节。对Schmorl氏结节CT较普通X线平片显示更清楚。表现为椎间隙平面相邻的椎体上下缘有边缘清楚的隐窝状切迹。多位于椎体的中间,也可位于椎体的后部,形态常为圆形,中心密度较低为脱出的髓核,周围有骨硬化带。

    2.3  MRI表现  MR诊断本病优于CT,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2]:

    2.3.1  冠状面上可见腰椎侧弯畸形;矢状面上可见生理前突消失,间盘变扁,信号不均;

    2.3.2  矢状面上椎间盘后突,使硬膜囊与脊髓局限性受压;

    2.3.3  腰椎管脂肪线被突出的间盘截断,硬膜外脂肪移位;

    2.3.4  轴面上可见脊髓或神经根受压;

    2.3.5  突出物上下可见纵高信号,系硬膜外静脉丛受压致血流变慢的信号;

    2.3.6  突出物与间盘同一水平,无上下移位征象。

 

【参考文献】
  [1] 曹丹庆,蔡祖龙,主编.全身CT诊断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16-619.

[2] 蔡宗尧,彭仁罗,于新华,主编.磁共振成像读片指南[M].第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41.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疼痛科,北京 房山 102400

作者: 孟晓东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