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8期

细菌性痢疾小范围流行的调查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细菌性痢疾流行2004年9月10日至14日,某校某班级发生一起细菌性痢疾(菌痢)的小范围流行,经调查证实病原菌是福氏型Y种痢疾杆菌。现将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报道如下:1基本情况该校位于城郊,流动人口少,周围环境卫生条件较差。2流行病学调查2。大便培养6例均为福氏型Y种痢疾杆菌。...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 流行

   2004年9月10日至14日,某校某班级发生一起细菌性痢疾(菌痢)的小范围流行,经调查证实病原菌是福氏型Y种痢疾杆菌。6例患者全部隔离治疗,易感人群采取应急预防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现将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报道如下:

    1  基本情况

    该校位于城郊,流动人口少,周围环境卫生条件较差。该班共有学生36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24人。这次发生的6例菌痢患者全是男生,年龄18~22岁,均为同一集体宿舍。发病前均有食用校外饭店未经高温处理的食物(会餐后的剩菜、剩饭)史。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流行强度  6例患者占全班总人数的16.6%,均分布在同一宿舍。

    2.2  流行时间  本起菌痢始发于9月10日(1例),止于9月14日。发病高峰在9月12日(4例),持续5天,共发病6人。

    2.3  性别、年龄分布  6例患者全部男性,发病年龄最小18岁,最大22岁。

    3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6例患者多为发病急,低热、左下腹疼痛、腹泻、里急后重伴黏液便或脓血便6例。大便培养6例均为福氏型Y种痢疾杆菌。

    4  流行因素分析

    4.1  食物传播  这6名学生均于9月9日至9月10日分别食用校外饭店未经高温处理的食物(会餐剩菜、剩饭)。由于夏季高温,食物污染已成为本起菌痢发病的主要传播因素。

    4.2  水源传播  该校对食用水源定期进行水源监测,各项指标均符合饮用标准,并且全校系同饮一水源,而其他学生均未发生此病。

    4.3  接触传播  该班发生菌痢后,较重的患者送市内医院住院治疗,较轻的患者在校医院隔离治疗。由于对传染源管理不严,患者到处活动,并与健康人接触,也是造成本次菌痢小范围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4.4  环境传播  这6例就餐的校外饭店卫生较差,周围垃圾多,导致苍蝇密度增大,厕所距餐厅较近。由于是私营饭店,故卫生管理差,防蝇设施不健全,可能与苍蝇传染食物有关。

    5  防治措施

    5.1  传染源的管理  疫情发生后,我们本着“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将较重的患者送市内医院住院治疗,有腹泻症状者进行隔离观察。

    5.2  菌痢疫点(区)的处理  做好疫点(区)的处理是控制疫情扩散、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环节。首先,对全班学生进行预防服药(氟哌酸连服3日)、宿舍消毒、厕所消毒、药物灭蝇,加强校、内外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措施,迅速扑灭了疫情。

    某班菌痢的小范围流行说明加强饮食卫生管理、落实饮食卫生制度的重要性;大力开展灭蝇工作,以及环境卫生、厕所、畜圈、水源管理是控制菌痢流行的根本保证。[1,2]

【参考文献】
  [1] 周正任,主编.医学微生物学[M].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3-167.

[2] 赵启华.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防治措施的评价分析[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3(12):166.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辽宁 丹东 118003

作者: 谢涛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