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4期

抗结核药致剥脱性皮炎2例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皮炎抗结核药物过敏导致剥脱性皮炎罕见。现将抗结核药致剥脱性皮炎2例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例1男,48岁。因低热、咳嗽、咳痰、胸痛1个月在当地医院检查,X线胸片诊断为两肺结核伴空洞,遂到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就诊,反复查痰找到抗酸杆菌,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四联组合抗结核治疗。用......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皮炎

  抗结核药物过敏导致剥脱性皮炎罕见。现将抗结核药致剥脱性皮炎2例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例1  男,48岁。因低热、咳嗽、咳痰、胸痛1个月在当地医院检查,X线胸片诊断为“两肺结核伴空洞”,遂到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就诊,反复查痰找到抗酸杆菌,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四联组合”抗结核治疗。用药20天后出现高热,怀疑病情加重,又加用链霉素肌肉注射治疗,3天后症状加重,高热不退,体温在39℃~40℃,全身奇痒、胸闷、吞咽困难,颜面及眼睑水肿呈紫红色,颈部、躯干及四肢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融合成片,急诊来我院,考虑抗结核药物过敏所致。住院后立即停用全部药物,给予激素、抗过敏、脱水及对症支持治疗,用药1周后自觉症状减轻,体温恢复正常,但全身皮肤开始大片脱落,手、足皮肤呈手套、袜套状脱落,1个月后全身皮肤恢复正常, 最后诊断为抗结核药致剥脱性皮炎。
      
  例2  男,30岁。因咳嗽、咳痰2个月在当地医院检查,X线胸片及胸部CT诊断为“右上肺Ⅲ型结核”,查痰多次找到抗酸杆菌,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同时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用药10天后出现高热,躯干皮肤出现红色丘疹,逐渐密集成片,患者痒疼。曾考虑为药物过敏引发皮疹而停用利福平、链霉素、左氧氟沙星,给予抗过敏及对症支持治疗,体温有所下降,皮疹明显减少,痒疼感觉消失。5天后考虑仅异烟肼、乙胺丁醇不能控制肺结核,故重新启用利福平及链霉素治疗。用药1周后出现全身痒疼、呼吸困难、高热,体温在39℃~41℃,全身皮肤水肿、广泛性剥脱,伴消化道症状及少尿,转入我院就诊。因病情危重转上级医院,诊断为抗结核药致剥脱性皮炎,1天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2  讨论
   
  本组2例肺结核,均因抗结核药物过敏导致剥脱性皮炎。高热、药疹均系药物的毒副作用,但“四联”联合用药,过敏不易区分是哪一种药物引起,需立即停用全部抗结核药。例1 即是停药后配合有效的抗过敏药物,使病人得到恢复。而例2 忽视了药物过敏的副作用,未能紧紧抓住高热、瘙痒、皮疹这一典型症状进行鉴别诊断,虽曾考虑“药物过敏”,但未能及时果断停用全部抗痨药,病情稍有好转时又恢复原用药,致使病情迅速加剧,导致重症剥脱性皮炎,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作者单位:保定市第三医院急诊科,河北 保定 071000

作者: 张艳平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