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4期

多发伤病人早期的急救系列护理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急救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急诊科救治108例严重多发伤,制定和实施了早期急救系列护理,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108例,均为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由救护人员出诊接回急诊科,分类符合多发伤[1]诊断标准。2急救系列护理2。并依伤情评估,对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检查。2转运途中的护理运送条件要......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急救

  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急诊科救治108例严重多发伤,制定和实施了早期急救系列护理,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108例,均为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由救护人员出诊接回急诊科,分类符合多发伤[1]诊断标准。其中,交通伤68例,坠落伤29例,锐器伤9例,其他2例。创伤部位;以四肢、骨盆伤为主48例,以腹部创伤为主22例,以颅脑创伤为主34例,以胸部创伤为主4例。

  2  急救系列护理

  2.1  现场救护 

  脱离危险环境:抢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使患者安全地脱离危险环境,排除可以继续造成伤害的原因,但搬运伤员时动作要轻稳,以免造成继发性损伤;并依伤情评估,对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检查。判断有无致命伤,首先要注意患者的神态、面色、呼吸、血压、脉搏、出血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及时清除口咽部血块、呕吐物、稠痰及分泌物,牵出后坠的舌,托起下颌,置患者于侧卧位并将头转向一侧。
        
  处理活动性出血:控制明显的外出血,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是加压出血处,压住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然后在伤口处用敷料加压包扎,并将伤部抬高,必要时用止血带,但要记录上止血带时间,每1~2小时松解5~10分钟。伤口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中外露组织禁忌回纳,以免加重损伤和将污染物带入伤口深部。伤口异物或血凝块不要随意去除,以免再度发生大出血。断离肢体应用无菌或干净布包好,外置塑料袋,周围置冰低温保存。
        
  本组合并不同程度休克达76%,现场抗休克的主要措施为迅速止血、输液、扩容。

  2.2  转运途中的护理 

  运送条件要求:力求快速,尽量缩短途中时间,做好途中救护的抢救器材、药品、物品准备,保证途中抢救工作不中断;转送途中的体位,应根据不同的伤情选择。如疑有脊柱损伤,应3~4个人一起搬动,保持头部、躯干成直线位置,以防造成继发性脊髓损伤。转送过程中,观察患者面色、表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并保持输液畅通。

  2.3  急诊护理 

  第二次评估伤情:观察呼吸频率、末稍循环、神经系统、肢体活动、有无畸形,做出伤情的初步判断,明确处理重点,通知专科,同时保持呼吸道畅通,维持有效循环,对于失血性休克以平衡盐为首选[2],建立2~3条静脉通路,保证大量输液、输血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师进行诊断性操作,对有手术指征患者做好交叉配血、皮试、备皮、留置胃管和尿管等手术前准备。对无紧急手术指征患者予以监护、观察。

  3  小结
        
  多发伤应激反应严重,伤情变化快,病死率高达20%~70%[3];伤情重,休克发生率高;严重低氧血症;容易漏诊和误诊;伤后并发症和感染发生率高。抢救必须迅速、准确有效,做到争分夺秒,往往“时间就是生命”,而急诊医疗体系的运行,正是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救治的保证。多发伤早期处理主要在急诊科,包括现场急救、转送、急诊室的救治。

【参考文献】
    [1]周秀华,主编.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6.

  [2]陈 强.失血性休克新知识[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3):150.

  [3]王正国.多发伤的救治 [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1-3.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2

作者: 刘惠芬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