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8期

西酞普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抗抑郁药治疗肠易激综合症(IBS)的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抗抑郁组予以抗抑郁药西酞普兰20mg/日。抗消化不良组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应用相应消化系统药物治疗。两组均配合一般性支持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治疗肠易激综合症( IBS) 的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抗抑郁组予以抗抑郁药西酞普兰20 mg/日; 抗消化不良组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应用相应消化系统药物治疗; 两组均配合一般性支持治疗。治疗期8 周,分别予以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测评及IBS 症状评分。结果:IBS 患者的SAS 和SDS 评分与常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 ; 治疗8 周后抗抑郁组SAS 和SDS 评分及IBS 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抗消化不良组。结论:IBS 患者多存在情绪问题, 抗抑郁药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而且能明显改善消化系统症状, 治疗IBS 疗效显著。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症 抗抑郁药 疗效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参加本研究的被试者均以消化系统症状首诊于内科, 符合肠易激综合症( IBS) 诊断的患者共36 人。IBS 诊断标准参照罗马ê标准: 在过去12 个月里至少有累计12 周时间里有腹部不适或疼痛, 并且伴随以下3 条中的2 条:排便后缓解、发作期间伴大便次数改变、发作期间伴大便性状外观改变。经各项检查包括临床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年龄19~ 60 岁, 平均33.7 岁, 平均病程31.0 年, 其中男性7 人, 女性29 人。按来诊次序随机分成两组, 抗抑郁组和抗消化不良组各18 人。两组病人在性别, 病程, 年龄, 治疗前SAS、SDS 及症状评分上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抗抑郁组:予以西酞普兰20 mg/日。抗消化不良组: 根据病人相应症状应用消化系统药物, 胃肠动力药,止泻剂等。两组均结合饮食习惯的调整, 并提供对疾病的合理理解, 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以避免给病人混乱信息, 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包括焦虑控制技术, 进行性肌肉放松训练等。总疗程8 周。

  1.3  观察指标  采用SAS、SDS 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测评, SAS> 50 分为焦虑状态, SDS>53 分为抑郁状态。消化系统症状评分; 根据消化道症状的多少及严重程度分别给予0~3 级评分, 0分:无症状; 1 分: 症状较轻, 自己能接受; 2分:中度, 症状较明显, 病人有抱怨但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 3分:重度, 日常工作生活明显受影响。各项症状分累加为该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评分, 在治疗前后与患者共同评定。

  2  结果

  2.1  治疗前IBS 患者SAS、SDS 评分情况  见表1。治疗前72 例患者中有焦虑情绪占56% , 有抑郁情绪占45%。表1 可以看出IBS 患者治疗前SAS, SDS 评分显著高于常模组。提示IBS 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 且以焦虑情绪更为突出。

  表1  治疗前IBS 患者SAS, SDS 评分情况(略)

  2.2  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  从表2 可以看出, 抗抑郁治疗后各项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 抗消化不良组IBS 症状评分在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 而SAS、SDS 评分降低不明显。由此可见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消化道症状, 抗抑郁药同时能改善患者的情绪问题, 总体疗效优于抗消化不良组。

  表2  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略)

  2.3  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各检查无明显变化。抗抑郁组有5 例出现恶心, 食欲下降, 头昏, 乏力, 但不影响治疗, 且在治疗第2周逐渐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肠易激综合症是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 具有病程长, 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其发病机制复杂[1]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包括内脏感觉异常, 胃肠运动功能改变, 肠外运动功能紊乱, 自主神经系统异常, 饮食和感染等, 当然心理因素近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报道[2]IBS 世界范围患病率为10%~20% , 而就诊的仅占其中的15%~20% , 本研究发现IBS 患者多同时伴有情绪问题, 而那些来诊时病程较长, SAS、SDS 评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的患者就诊前多有促发因素如新近出现的对疾病的恐惧(周围人群中有人死亡或发现重大疾病) , 出现社会和工作能力下降, 新近出现了心理或精神问题。而那些病程很短新近出现胃肠道症状即来求医的患者SAS、SDS 评分与正常人群差异不显著。因此作者推断IBS 患者的心理或精神问题不仅可能与疾病本身有关, 更可能与其求医行为有关, 心理因素并不一定直接引起功能性症状, 但当他们同时存在时会加重胃肠道症状并促使他们就诊。本研究用抗抑郁药西酞普兰治疗IBS 疗效确切。治疗8 周后SAS、SDS 各症状评分及消化系统症状评分明显下降, 对于消化道症状的疗效, SSRI 类药与抗消化不良药疗效相当, 这可能与SSRI 影响中枢5- HT 水平, 可以反过来调节胃肠的感觉与运动, 从而使症状好转。SSRI 类药同时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情绪障碍, 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对于治疗, 笔者的观点为对首次来诊的患者, 首先予以健康宣教, 包括消除病人的精神心理障碍, 建议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饮食因人而异, 避免诱发疾病与产气食物等; 其次在药物治疗方面, 对那些病程短, 心理因素不明显的可先予以抗消化不良药治疗, 治疗后若疗效不满意,加用抗抑郁药仍有大部分可取得较好疗效, 而那些病程长,心理因素明显, 或反复就诊, 抗消化不良药疗效不明显的应尽早予以SSRI 类药治疗。即使如此, 在治疗中我们发现还有一部分病人抗消化治疗及SSRI 类药治疗效果均欠佳, 这些患者反复就诊症状仍无明显改善, 深入接触发现多伴有社会心理因素的存在及适应方面的困难, 对于这部分病人来讲, 治愈往往不切实际, 关键在于确定实际目标, 帮他们适应疾病, 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功能状态。当然如果对所有来诊病人同时结合心理治疗[4], 能够给他们治疗疾病的感觉, 促进健康的行为方式, 减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敬阳. 综合性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 (6) : 18. 432-434.

  [2] 潘小平.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情绪障碍及治疗[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2) : 13. 65-661.

  [3] 汪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12:111.

  [4] 林三仁, 傅贤波译.现代胃肠疾病诊断与治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3.


作者单位:山东胜利油田胜利医院,山东 东营 257056

作者: 徐红卫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