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22期

特殊教育对慢性衰退型精神病人康复疗效的初探[1,2]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索进一步提高慢性衰退型精神病人康复效果的方法,以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一组慢性衰退型精神病人按单双号随机分成两组,教育组进行文化和作业类课程的教育,对照组只进行日常的康复活动。前后历时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中、后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索进一步提高慢性衰退型精神病人康复效果的方法,以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一组慢性衰退型精神病人按单双号随机分成两组,教育组进行文化和作业类课程的教育,对照组只进行日常的康复活动。前后历时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中、后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对每个患者进行评分,并对每项课程掌握的程度进行评估、记录。结果:教育组通过特殊教育后,其阴性症状(SANS)和残疾程度(SSPI)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因子分对照中,情感平淡改善最明显,其次为兴趣和意志缺乏也明显改善(P<0.001),思维贫乏略差于前者(P<0.05)。结论:特殊教育对改善慢性衰退型精神病人阴性症状、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特殊教育 慢性衰退型精神病人

  To observ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special education to waning chronic mental patients

  SHENG Jia-ling,CUI Bing,DAI Jing-jing,et al

  (Shanghai No.1 Civil Mental Home,shanghai 20110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method to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waning chronic mental patients to enrich their culture life.Methods:A group of waning chronic mental patients a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ducation group is treated with culture and job education.And the control group is treated with ordinary rehabilitation activities.These two groups are appraised by 《the Scale of Social-Skills for Psychiatric Inpatients SSPI》 and 《scale for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 scales before,during and after treatment for six months.Results:Education group has a better result in SANS and SSPI than control group after special education. There is an obvious difference(P<0.001).The improvement of emotional apathy is the most obvious one in symptom comparison.Then pinch of interest and will has an obvious improvement(P<0.001).The pinch of thought is little worse than other two(P<0.05).Conclusion:Special education improves SANS of waning chronic mental patients and enriches their culture life and should be extended.
   
  【Key word】  Special education; Waning chronic mental patients
   
  对于长期住院的已经走向衰退的慢性精神病人,借鉴对幼儿教育的方法[3,4],于2006年3月至2006年9月对一组慢性衰退的精神病人进行了特殊教育的对照观察,以寻找提高他们兴趣、改善退缩的新路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病例来源于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病院三病区的长期住院的慢性衰退型精神病人。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各类精神疾病诊断标准;②病程≥5年;③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住院精神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PI)进行筛选,将达一和二级精神残疾、日常生活能力为重度低下者入组;④文化程度不限。符合入组标准84例,按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单号入教育组,双号入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中途转出2例,出院2例,最后80例。教育组:42例,年龄(49.94±10.102)岁;病程(36.89±14.827)年;文化程度:文盲9例,小学7例,初中20例,高中以上6例;用药:折合成氯丙嗪药量(358.62±102.65)mg/d;对照组:38例,年龄(49.89±11.389)岁;病程(35.59±15.211)年;文化程度:文盲6例,小学9例,初中20例,高中以上3例,用药(382.02±99.56)mg/d。两组间在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和用药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特殊教育内容  选择识字、识数、识别颜色、图形和时间等文化课,折纸、搭积木、绘画等简单作业教育内容。深浅程度依靠接受能力而定。

  1.2.2  实施方法  教育组分两期上课,每期21人,12周为一疗程。每周上课5天,每天上课2小时,上、下午各1小时。分别由2名医生和2名护士担任治疗老师,其中两人负责文化课,两人负责作业课。鉴于病人衰退程度较重,接受能力差,故多以一个月为单位换一个项目,如识字课一个月,天天反复,便于记忆和掌握。并辅以阳性奖励法,对完全学会或掌握所教内容者给予鼓掌、糖果和香烟等奖励。

  1.2.3  评定工具和方法  选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the Scale of Social-Skills for Psychiatric Inpatients SSPI)、《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cale for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5]两张量表作为评定工具。由一名住院医师负责评分,分别于教育前、第6周末和结束时用两个张量表对所有病人进行评分。并对每一例病人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估和记录。

  1.2.4  统计  用SSP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成组资料t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对专项成绩进行汇总统计。

  2  结果

  2.1  两组间社会功能(SSPI)和阴性症状(SANS)对照  教育组通过特殊教育后,其阴性症状(SANS)和残疾程度(SSPI)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均呈减分趋势,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因子分对照中,情感平淡改善最明显,其次为兴趣和意志缺乏也明显改善(P<0.001),思维贫乏略差于前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间SSPI和SANS对照(略)

  注:*P<0.05,**P<0.001。

  2.2  教育组训练前后自身对照  教育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结果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1),见表2。

  表2  教育组治疗前后SSPI和SANS自身对照(略)

  2.3  特殊教育的效果  本组病人中由精神发育迟滞和精神分裂症组成,入组前临床观察其智能水平相当于3~6岁儿童,前者是学习能力低下,后者是衰退所致。通过特殊教育后,约2/3的病人发生了如下改变:

  2.3.1  文化水平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组病人的文化水平明显提高。如开始用识字卡片教课,后来发现对大部分有文化的病人显得太浅了,而改为教唐诗。文化课结束时,约60%的人能完整地背诵所学的6首唐诗,有约15%的人因智商太低而无法学会,还有约30%的病人能够学会部分生字。同样,在数学、图形、认时间课中均有明显提高。

  2.3.2  动手能力增加  在作业课上,他们从不会到会,均有进步。大部分人学会了折纸、搭积木,个别人能够做出动物成品。与文化课不同的是虽然不会认字,但却能学会手工。动手能力的提高达80%以上。

  2.3.3  兴趣增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病人的面部表情和情感活动发生了变化,有了笑容,有了交谈,有了兴趣。如在认时间课上,治疗师提问模型上的指针时,许多病人抢着回答,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下课后,有些病人能自发地到挂钟下认时间,甚至非常认真地借助手指算分针的数,还告诉周围的人现在是几点钟。

  2.3.4  注意力转移  在上课时,大多数病人注意力明显集中,课堂纪律较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作业。接受能力快的人一周能背诵一首新唐诗,个别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的病人也能认识30%~50%的字。活动中无人打嗑睡,在比较感兴趣的课中,如手工课只觉得时间过得太快,要求延长时间。平时争执现象减少。

  3  讨论
   
  对病区内最衰退的病人开展康复训练一直是非常困难的并且收效甚微的一项工作。近年来,在通过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训练后,使大多数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达到半自理水平,从而改善病区生活秩序,减轻了护理量[6]。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单调的医院生活,他们仍然很衰退,无事可做,缺乏兴趣,少语少动,智能水平亦逐渐低下。在参观学习了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的特殊教育后深受启发,能否将对幼儿的教育引入慢性衰退病人的康复治疗中,我们进行了尝试,于2006年3月至2006年9月对一组慢性衰退的精神病人进行特殊教育的对照观察,以寻找提高他们兴趣、改善退缩的新路子。
   
  本文设计很简单,只是开设了简单的文化和作业课,教他们识字、认数、做手工等,但通过半年的对照研究已初显成效。量表评定中教育组的阴性症状(SANS)和残疾程度(SSPI)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均呈减分趋势,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因子分对照中,情感平淡改善最明显,其次为兴趣和意志缺乏也明显改善(P<0.001),思维贫乏略差于前者(P<0.05)。教育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中以阴性症状与意志和兴趣缺乏的改善最明显(P<0.001)。与临床观察相符,在特殊教育中他们有事做了,文化水平得到提高,动手能力和兴趣得到增加,注意力较前集中了。虽然病种不同,但大多数人还是保留一定的学习能力,只不过接受能力的程度不同罢了。通过特殊教育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提高住院生活质量是肯定的,值得推广。
   
  但在实践中体会到一些具体困难,一是分层次教育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这些病人都很衰退,近似痴呆状态,但由于他们以前受教育水平和疾病种类不同,所以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放在一起上课,程度高低不一,效果受到影响;二是对衰退病人的施教费力,要十遍百遍的教才能见效,最好是一对一的教,但受到人手和设备的限制,进度较慢;三是缺乏教学经验,尤其是对残疾人的特殊教育技巧还是一张白纸等。
   
  对慢性衰退病人实施特殊教育的效果是肯定的,但路漫漫,要真正在临床上运用,还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有待和同道们共同探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寻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形成符合慢性精神病人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善澄.实用康复精神医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2-53.

  [2] 顾伟中,周运宝,宋 丽,等.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系统健康进行教育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785.

  [3] 王艳杰.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生态化教育模式初探[J].中国特殊教育杂志,2006,8:26-29.

  [4] 孔 莉.不同类型失语症家庭康复训练效果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21:723-724.

  [5] 王善澄.实用康复精神医学.阴性症状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73-280,301-304.

  [6] 盛嘉玲,张 忠,陈永康等.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对衰退病人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1,13:236-238.


作者单位: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病院,上海 闵行 201105

作者: 盛嘉玲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