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5期

舍曲林治疗更年期焦虑抑郁45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舍曲林对更年期焦虑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别对45例经非抗焦虑常规治疗无效的更年期焦虑抑郁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了解其心理状态,并对患者的主要症状进行分级。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盐酸舍曲林治疗,疗程均为6周。结果......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舍曲林对更年期焦虑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别对45例经非抗焦虑常规治疗无效的更年期焦虑抑郁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了解其心理状态, 并对患者的主要症状进行分级。予选择性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盐酸舍曲林治疗, 疗程均为6周。疗程结束后1周再进行上述量表评分。结果: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6周后, 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主要症状分亦明显降低, 治愈率分别为59.5%和66.2%, 总有效率分别为66.2%和70.3%。结论:应用抗抑郁药舍曲林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关键词】  更年期焦虑抑郁 舍曲林

  国外报道更年期焦虑抑郁发病率为20%~30%[1]这种情绪上改变会加重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变, 同时可诱发和加重躯体疾病, 使治疗更复杂,从而影响治疗效果[2]。我们从2005年4月至2007年6月对45例经非抗焦虑常规治疗无效的更年期焦虑抑郁患者的治疗进行研究。通过比较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了解其心理状态, 并应用选择性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类抗抑郁药盐酸舍曲林治疗, 旨在探讨抗抑郁药对更年期焦虑抑郁的疗效。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5例均为2005年4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患者, 其中年龄44~58岁, 平均48.7岁; 病程2~4个月, 平均2.3个月。 入组标准:符合ICD-10 更年期焦虑抑郁诊断标准,有两位主治医师确诊。排除标准:脑器质性疾病患者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除外,精神科疾病伴焦虑者除外,单纯焦虑障碍患者也除外。

  1.2  研究方法 

  各个研究对象分别进行HAMA测评和HAMD评定[3],各量表均由两位经过正规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联合检查评定并分别独立评分, 一致性>90%。评分者与治疗医师不在同一个病房工作,并不知晓患者用药情况。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45例患者进行抗抑郁治疗,即使用盐酸舍曲林片50~150 mg/天, 同时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 疗程均为6周。表1  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略)

  1.3  疗效观察 

  治疗前1周和疗程结束后1周分别进行各量表评分以及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治疗开始时和治疗1周时各随访1次, 以后每2周随访1次直至疗程结束后1周, 记录患者的症状、情绪变化和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疗效评估: 治愈指症状完全消失, HAMD、HAMA减分数≥75%;显效指症状改善,HAMD、HAMA减分数50%~74%;有效指症状改善, HAMD、HAMA减分数25%~49%;无效指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HAMD、HAMA减分数<25%。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数据的差异,均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治疗后,45例患者经过6周的抗抑郁药等综合治疗,症状明显改善, 症状分明显降低。其中25例患者疗程结束1周后复查症状完全消失, 13例症状改善显好, 4例症状改善有效,3例无明显变化。

  2.2  不良反应 

  38例治疗的患者, 治疗前后的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疗程中3例患者出现恶心, 2例出现头胀, 2例出现便秘等不良反应, 但均较轻微, 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 不影响继续服药。

  3  讨论

  本研究中采用HAMD、HAMA评定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将患者主观症状较细量化, 以期更客观地评价症状改善程度。在门诊进行抑郁评定时发现更年期焦虑抑郁发病率为20%~30%[3],而且病程越长症状越重, 抑郁评分越高。这种情绪上改变会加重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变, 同时可诱发和加重躯体疾病, 使治疗更复杂,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抑郁的发生与大脑神经递质5- 羟色胺的缺乏有关[4],盐酸舍曲林为选择性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从而提高递质5- 羟色胺浓度, 增强效果, 不良反应轻, 服用方便, 有较高治疗依从性[6]。研究结果亦表明, 经抗抑郁治疗6周, 患者抑郁情绪及焦虑等心理障碍得到显著改善, HAMD、HA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

【参考文献】
    [1]Kessler R. Epidemiology of women and depression[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03,74: 5 - 131.

  [2]赵更力,鲍月琴,渠川琰,等.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6, 31 (3) : 614 - 616.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 (增刊) : 253 - 255,220-223.

  [4]刘效巍,许晶.5- 羟色胺受体与抑郁症[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 6) : 375.

  [5]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44 - 702.

  [6]张继志,吉中孚. 精神药物的合理应用[M].第3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01.


作者单位:烟台市莱州荣军医院,山东 烟台 261400

作者: 姜秋波,陈平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