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0期

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作用。强化治疗组62例,选用阿托伐他汀钙10~40mg/d,口服,强化治疗以达到LDL-C小于70mg/dl(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者)、LDL-C下降30%~40%的标准。一般治疗组(对照组)60例,治疗选用不同的他汀类药。治疗指南依照1997《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即......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近5年收治的冠心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62例,选用阿托伐他汀钙10~40mg/d,口服,强化治疗以达到LDL-C小于70mg/dl(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者)、LDL-C下降30%~40%的标准。一般治疗组(对照组)60例,治疗选用不同的他汀类药。治疗指南依照1997《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即危险因子(+)、冠心病(+):TC<4.68mmol/L、LDL-C<2.60mmol/L。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LDL-C、TG、TC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强化治疗组LDL-C、TG、TC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症状缓解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缓解率,每天剂量10~30mg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防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强化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rupture)或糜烂(erosion),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等。ACS是冠心病的急危症,是人类排列前位的致死原因。多年来,双盲临床实验(RCT)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成为冠心病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尤其是强化治疗达标,使冠心病患者更大获益。

  1  对象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近五年收治的ACS 61例,其中,男45例、女16例,年龄65~80岁,平均(61.8±5.3)岁。ACS诊断符合以下条件:①不稳定型心绞痛(UA);②急性心肌梗死(AMI)。其中,AMI又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

  1.2  方法  入选61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特征如年龄、性别、血压、体重指数、吸烟史、糖尿病、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强化治疗组31例,选用阿托伐他汀钙10~30mg/d,口服,早期强化治疗以达到LDL-C小于70mg/dl(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糖尿病者)和(或)LDL-C下降30%~40%。一般治疗组(对照组)30例,治疗选用(辛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钙),剂量10mg/d,口服。治疗指南依照1997《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即危险因子(+)、冠心病(+):TC<4.68mmol/L,LDL-C<2.60mmol/L。
   
  治疗时间为3个月,剂量个体化调整,治疗期间登记、随访,资料完整者列入统计,治疗前后测定血脂浓度及肝肾功能。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表示,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分析所用软件为SPSS10.0。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LDL-C、TG、TC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强化治疗组LDL-C、TG、TC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临床症状缓解及心电图改善见表2,强化治疗组的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略)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1,早期强化组和一般组相比**P<0.05

  表2  ECG及临床改善(略)

  3  讨论
      
  斑块的组成和稳定性是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不稳定斑块具有薄纤维帽、大量的脂质核心、少量的平滑肌细胞以及过量的巨噬细胞的特点,易于发生破裂
继发血栓形成[1]。他汀类可通过抑制单核细胞源性的巨噬细胞内部的胆固醇的聚集,减少游离胆固醇的利用,或减少甲羟戊酸的合成来影响斑块的成分,提示他汀类药物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他汀类药物还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其介导的增强血管内皮功能表现为增加扩血管物质的合成,同时降低缩血管物质在血管壁上的活性,从而稳定内皮功能。
      
  自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第3次报告(ATPⅢ)于2001年8月发表后,又有5个使用他汀类药物以临床事件为重点的大型试验(-HPS、PROVE-IT、PROSPER、ASCOT-LLA及ALLHAT-LLA)陆续公布了研究结果。国内外一些专家在多种场合以多种形式大力提倡积极、强化降脂,甚至建议通过加大他汀类药物的剂量把LDL-C降得越低越好[2],NCEP新报告提示,强化治疗是降胆固醇治疗的新趋势:①极高危病人可以选择的LDL-C目标为70mg/dl(1.81mmol/L);②当在高危或中等高危患者使用降LDL药物治疗时,建议治疗强度至少应达到将 LDL-C水平降低30%~40%(标准剂量)。但临床应用时,常遇到血脂不达标、用药剂量偏低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医生担心大剂量他汀应用会产生副作用。我们观察的12例患者中,强化治疗组和一般治疗组分别出现3例、2例转氨酶升高,是正常的1~3倍,仅1例达4倍,经停药保肝治疗一个月恢复正常。两组分别有2例出现头痛、恶心,3~5天后自行缓解,无一例因不良反应严重而自行停药现象。所用最大剂量是阿乐30mg/d,提示此剂量应用的安全性。2004年11月美国AHA年会公布了A to Z研究结果,支持高危病人强化降脂,而Z部分中提出的是辛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方案与迟发保守治疗ACS的比较。这是一个国际性随机双盲研究,该研究一级终点为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ACS再入院及卒中。随访6~24个月结果显示,对ACS患者,早期启用辛伐他汀强化治疗与延迟启用低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相比,一级终点发生率前者比后者相对下降11%,一级终点心血管死亡率前者比后者相对下降25%(P=0.05);还有,充血性心衰的发生率前者比后者相对下降28%(P<0.05)。这些都说明,对ACS患者早期进行高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的疗效,优于低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的疗效[3]。

  4  结论
      
  他汀类药物使ACS事件减少,除调脂外,尚有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改善内皮功能、增加血流、减少LDL氧化、抑制脂蛋白氧化修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减轻炎症反应等作用。应用适当剂量进行早期强化治疗,使LDL-C下降30%~40%或达70mg/dl,可使ACS患者得到更大获益,他汀类药物对ACS患者防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Roberts WC.Getting more people on statins[J].Am I Cardiol,2002,90(6):683-685.

  [2] 胡大一.心脏病学实践[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9-342.

  [3] 陈 丽,孙彩云.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5):105-107.


作者单位:大庆市林源医院内科,黑龙江 大庆 163813

作者: 张丽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