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4期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56例体会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盆腔炎中药保留灌肠微波照射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我院采用中药灌肠配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盆腔结缔组织炎时一侧或双侧有片状增厚,并有轻压痛或扪及包块。2一般资料共观察56例,均系妇科门诊患者,全部符合慢......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盆腔炎 中药保留灌肠 微波照射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我院采用中药灌肠配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①有感染病史。②下腹坠胀、压痛及骶部疼痛,在劳累、性生活后及经期加剧,伴有月经失调、白带增多。③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在子宫旁及输卵管一侧或双侧可触及索状物;盆腔结缔组织炎时一侧或双侧有片状增厚,并有轻压痛或扪及包块。

  1.2  一般资料 

  共观察56例,均系妇科门诊患者,全部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年龄23~50岁,病程6个月~5年,均有宫腔手术史或不洁性接触史。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平均年龄(34.2±6)岁;对照组28例,平均年龄(34.2±4)岁。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带下的性质及量、腹痛程度、盆腔积液或盆腔包块的大小,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温经通络。药物组成:丹参、桃仁、没药、刘寄奴、王不留行、穿山甲、路路通、皂角刺、蒲公英、茯苓、荔枝核、香附、红花、三棱、莪术、板蓝根、柴胡、延胡索、败酱草、桂枝。将上药加水500ml,浸泡30~60min,文火煎至150~200ml,温度40℃,每日1剂,晚间睡前保留灌肠。

    中药保留灌肠:患者排空大、小便、取侧卧位,头部去枕,暴露臀部。用14~18号肛管插入肛门约30cm(相当于乙状结肠中段),以每分钟10ml速度缓慢推入药液,灌肠完毕拔出肛管。每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

    微波照射:中药保留灌肠后,予DWY-IV妇科炎症微波治疗仪(50Hz)照射腹部30min。

  1.3.2  对照组 

  内服中药汤剂,方药与灌肠方完全相同,每日1剂,早晚温服。于月经期以0.9%生理盐水250ml青霉素钠800万U,2次/d;甲硝唑注射液1.0g静脉滴注,1次/d,连续5天。毒霉素过敏者改为左氧氟沙星0.4g,连用3个月经周期。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白带正常,B超示附件区包块及积液消失,停药半年后不复发。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正常,白带正常,B超示附件区包块缩小1/2以上,盆腔积液量减少2/3以上。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白带接近正常,B超示附件区包块缩小不足1/2,盆腔积液减少1/3~2/3。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B超均无改善。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23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2%。对照组治愈17例,显效7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60%。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胃肠道反应8例。

  3  讨论

    本文中药方功效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而无伤胃气之弊,保留灌肠能使药物直达病所,直接作用于局部,再配合微波局部照射,更能改善盆腔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散,有效改善症状,减少病情复发。操作前必须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说明药物保留灌肠是无痛苦的,而且克服了中药口服的不适感及其局部用药的目的和意义,使药物按预定时间保留在肠道内,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从解剖学分析,直肠、子宫位于下腹部,盆腔静脉壁较薄,中小静脉没有瓣膜以及静脉丛多的特点,而且直肠和子宫阴道静脉丛相互吻合。因此,药物在直肠及盆腔周围可以很快弥散,直达病变部位,并在较短时间内维持有效浓度。再配合微波局部照射,更能改善盆腔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散,有效改善症状,减少病情复发。总之,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简便易行,疗效好,患者易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河南第一荣康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0

作者: 时慧敏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