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9期

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的护理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胰岛素泵2型糖尿病护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增加,久病可导致各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而引发功能缺陷及衰竭,故有效控制血糖可预防和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胰岛素泵是采用电脑控制将外源性胰岛素按时定量准确注入人体内,最......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胰岛素泵 2型糖尿病 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增加,久病可导致各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而引发功能缺陷及衰竭,故有效控制血糖可预防和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胰岛素泵是采用电脑控制将外源性胰岛素按时定量准确注入人体内,最大限度地做到模拟正常胰岛素的生理释放和使之接近生理昼夜胰岛素水平,使患者24小时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又称为人工胰岛。

  1  使用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对25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已服用降糖药物及常规注射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较差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为35~72岁,病程1~10年,使用胰岛素泵之前空腹血糖最低10.22 mmol/L,最高64.16 mmol/L。

  1.2  应用方法 

  置泵前应停用各种短、中、长效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先从冰箱中取出诺和灵R笔芯(300 u/3 ml),2小时后用专用泵注射器抽取3 ml,连接好导管并排气。再根据病情设定基础率和餐前大剂量,起始总量为0.5 u/(d·kg)或基础率0.2 u,餐前最大量为总量的50%~60%,可平均分三餐前或按4:3:3或4:2:3:1于三餐前及睡前,剂量要准确。然后严格消毒注射部位,左手捏紧皮肤,右手垂直进针,最后用胶布固定。表  25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前后血糖变化(略)
  
  2  结论

  普通胰岛素治疗因多次注射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加上注射部位的不固定造成血糖不稳定,而使用胰岛素泵的治疗能避免餐后高血糖及夜间低血糖和黎明现象,大幅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1]。本组25例使用胰岛素泵平均使用天数12天,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社会效益。

  3  护理

  3.1  患者的评估 

  内容包括(1)个人资料: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籍贯、电话;(2)一般情况:生命体征、体重指数;(3)过去史:有无白内障、青光眼、眼手术史,有无高血压、吸烟饮酒,家人有无吸烟,家庭成员有无糖尿病,出生时体重、是否母乳喂养,有无过敏史;(4)治疗情况,使用哪些药物、询问性生活是否受到影响,具体表现如何,足部检查和评估,患者的触温觉及震动觉和膝跳反射,有无其他疾病、血尿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检验指标;(5)患者的心理及对疾病的认识。很多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时对相关知识了解很少[2],对使用胰岛素认为是终生制,心理不愿接受或不信任,存在焦虑与恐惧,担心会出现不良反应及影响正常的生活,护士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除耐心、细致讲解有关糖尿病方面的知识,让患者了解胰岛素是怎样起作用的,让患者知道降低血糖并尽快使之保持在接近正常的水平对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重要性,同时,详细向患者讲解有关胰岛素泵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法、目的、意义,以减轻患者的疑虑和紧张,使患者情绪稳定,尽快消除不良心理因素配合治疗,建立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态度。

  3.2  观察机器的运作 

  要求护士经过培训,操作熟练。用储药器抽取所需的胰岛素连接输注装置需排尽空气,抽吸药物应缓慢,严禁气泡进入。确保机器时间准确。设置基础率需两人核对无误方可执行。经常检查泵的运行,注意是否有输注装置滴漏、针头堵塞、导管打折、储药泵走空或松脱、电池量不足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次输入大剂量后应及时查询是否精确以确保无误。定期查询实际输注量与设定量是否相符。杜绝未按确认键或因注射部位不佳、针头脱出、导管不畅等造成胰岛素注射中断,导致高血糖或酮症酸中毒、昏迷的可能。同时注意在更换药液时一定要先分离或拔除皮肤上泵的置入针头,以防误操作造成胰岛素过量注射而发生危险。

  3.3  预防感染 

  强调操作前的洗手,严格无菌操作。置泵部位一般选择下腹脐周5厘米外或上下肢脂肪较厚的部位,避开皮肤及皮下病变的部位,也避开脂肪堆积、有疤痕和以往穿刺过的部位。置管部位避免监测血压,而且以方便患者不影响日常生活为宜。随时观察针眼周围皮肤有无红肿及疼痛。一般3~5天更换注射部位。

  3.4  血糖的监测 

  置泵后第1周注意监测患者餐前,餐后2小时和睡前,凌晨2:00的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基础剂量。血糖的理想水平:餐前4.4~7.8mmol/L,餐后2小时<10 mmol/L,睡前5.6~7.8 mmol/L。

  3.5  配合行为改变及压力应对以提高自我管理行为

  3.5.1  规律运动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提出糖尿病患者以促进健康为目的的规律运动,为每日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身运动,运动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3]。

  3.5.2  饮食控制 

  营养治疗是成功控制糖尿病的关键,其治疗的目的和原则为[4]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饮食治疗应个体化,膳食中热量20%~30%来自脂肪和油料,碳水化合物提供热量占55%~65%,蛋白质不多于15%,食盐<6 g/d,每日所需热卡=每公斤体重需摄入热卡量* 标准体重,并可按照食物之换份法、划分餐盘法等进行饮食调节,并且限酒戒烟[4]。

  3.6  并发症的预防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低血糖反应[5],调整胰岛素剂量应十分小心,把血糖降低过程控制在2~5 h内,避免苏木节现象。对患者应加强宣教,讲解低血糖反应的主要表现及处理方法,使他们对低血糖反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识别能力并能及时进行自救式抢救,且运动宜在餐后1小时进行,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外出时应携带糖尿病卡,食物和水。其次是感染,要求一人一针一管,药物用毕需更换整套设备并改换注射部位。

  3.7  自我的管理 

  教会自测血糖、自我注射胰岛素、进行安全有效的运动、低血糖的自救以及预防口腔皮肤感染和糖尿病足。戒烟,控制体重,维持正常血压,防止高血脂也是糖尿病患者刻不容缓需要执行的。

【参考文献】
    [1]许樟荣,钱荣立.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简介[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2):117.

  [2]李欣,郑淑梅,灵宁淋.日本门诊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护理,2004,20(7):70.

  [3]中国糖尿病协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J].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72-77.

  [4]吴永珍.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和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

  [5]Everett J.The role of insulin pumps i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J].Nurs Times,2004,100(16):48-49.


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港湾医院,广东 广州 510700

作者: 金卫宏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