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22期

坏死性筋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对9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采用早期切开引流术。结论:坏死性筋膜炎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引流可减少毒素的吸收,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词】坏死性筋膜炎早期诊断及治疗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坏死性软组织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对9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采用早期切开引流术。结果:全部治愈,无死亡患者。结论:坏死性筋膜炎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引流可减少毒素的吸收,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坏死性筋膜炎 早期诊断及治疗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坏死性软组织感染,我院自1999年5月~2008年1月治疗该类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0岁。发病诱因:皮肤挫伤7例,无明显诱因1例,下腹部手术1例。感染部位:大腿和小腿6例,下腹部1例,前臂1例,小腿1例。术前外院误诊1例。
   
  临床表现:多数于伤后3~5天发病,1例为外伤后7天发病。起病急骤,表现为寒战、高热、局部病变迅速发展,累及皮肤、皮下脂肪、浅筋膜和深筋膜。表浅筋膜广泛坏死,但不累及肌肉。开始时皮肤红肿,类似蜂窝织炎或丹毒,随后由于营养血管栓塞,皮肤苍白,有时出现典型的、大小不一的散在性皮肤血泡形成或青紫坏死,周围有较广泛的潜行皮缘,血泡破溃后显露出黑色真皮层。红肿逐渐加重,迅速向四周蔓延,皮肤触诊无波动感,似皮革样僵硬。皮肤由红色演变成青铜色、紫色、黑色,伤口会有化脓的表现,可有淡黄色或血性渗液。伤口有腐臭味。由于皮下神经损坏,患部感觉减退或消失。全身有明显的毒血症,迅速引起脓毒性休克,患者神志淡漠、反应迟钝[1]。
   
  实验室检查:血WBC高达15×109/L~22×109/L,中性粒细胞85%~90%,血沉加快,血红蛋白降低。红肿区穿刺涂片有大量白细胞、少量脓细胞。渗出液做细菌培养,培养出溶血性链球菌5例、大肠杆菌3例、草绿色链球菌1例。将切除筋膜送病理检查提示化脓性坏死性筋膜炎。

  1.2  治疗方法  休息并抬高患肢以减轻肢体肿胀。全身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及支持治疗,补液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早期红肿区多处切开引流,切口3~10cm,深达筋膜。术中见稀薄的血性渗液,筋膜水肿、青紫灰白。切口周围分离,充分引流,切除灰色筋膜,切除时筋膜边缘无渗血。筋膜下肌肉组织血液丰富,切口用3%双氧水、甲硝唑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置纱布条引流。对较大红肿区行小切口切开筋膜、钝性分离、置双管对口引流并庆大霉素盐水持续冲洗,待培养无细菌后拔出引流。高压氧辅助治疗:置于高压氧仓,给予100%的氧气,3个大气压,治疗90分钟。

  2  结果
   
  9例全部治愈;1例因切开范围较大,植皮后治愈。

  3  讨论
   
  坏死性筋膜炎主要侵犯筋膜,但无肌坏死,故称为坏死性筋膜炎。曾称为坏死性丹毒、医院坏疽、急性链球菌性坏死、Fournier坏疽等,1952年Wilson建议将皮肤、皮下组织、浅深筋膜的进行性坏疽统称为急性坏死性筋膜炎,这一名称正确反映了此病的病理范围,目前已广泛采用。致病菌大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以及肠道细菌,包括大肠杆菌、革兰阴性厌氧性杆菌和链球菌,特别是脆弱类杆菌、消化链球菌,且常为混合性细菌感染。坏死性筋膜炎大多发生于创伤和下腹部手术,但肢体小外伤或虫咬伤后,特别是老年病人合并糖尿病和动脉硬化时或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者更易发生[2]。本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达30%。早期掌握以下特点有助于诊断:①多为外伤或下腹部手术3~5天发病,营养不良、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不全更易发生。②起病急,发展快,有高热、抽搐,个别患者有精神恍惚、反应迟钝、不思饮食、有毒血症或脓毒血症等全身症状。③局部大范围红肿,边界不清,皮肤质硬如橡胶,无波动感,皮肤感觉早期敏感、晚期减退,红肿区可有水疱、有淡黄色或脓血性渗液,水疱处皮肤苍白。④穿刺液为稀薄淡黄色,血性渗液,量不多,涂片有脓细胞。⑤实验室检查:血象高,血沉快,可有贫血、电解质紊乱。
   
  及时广泛多切口引流、坏死筋膜切除是该病治疗的关键。①手术时机宜早,在局部红肿区起水疱者立即切开引流,早期诊断后经大剂量抗菌药物治疗1~2天无显效者应立即手术切开。②切口大小应根据病情部位皮纹而定,本组9例在3~10cm范围。③术后给予广谱抗菌药物和全身支持治疗,伤口勤换药,症状、体征多在术后第一天即开始好转,3~4天体温趋于正常,红肿逐渐消退,切口大者可植皮加快愈合。④高压氧治疗可提高组织的含氧量,促进侧支循环,加快组织愈合,对感染的控制有一定疗效。

【参考文献】
    [1] 鲁宏艺,朱维铭,蔡桂海,等.急性坏死性筋膜炎13例诊治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5):275.

  [2]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11.


作者单位:吉林省梅河口市医院,吉林 梅河口 135000;吉林省梅河口市牛心顶镇医院

作者: 卢秋野,孙军,曲勇,宋保臣,刘天树,张志刚,高明忠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