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23期

216例流浪救助对象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流浪救助对象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我院2003年8月13日至2006年5月12日出院的广州市流浪救助对象精神病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此期间我院救助流浪精神病患者出院共216例,其中男153例,女63例。诊断:精神分裂症174例,心境障碍15例,精神发育迟滞14......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浪救助对象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我院2003年8月13日至2006年5月12日出院的广州市流浪救助对象精神病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此期间我院救助流浪精神病患者出院共216例,其中男153例,女63例;诊断:精神分裂症174例,心境障碍15例,精神发育迟滞14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4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例,精神障碍待查2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急性应激障碍、待分类精神障碍各1例;合并躯体疾病 83例次;住院天数:1天~496天(平均102.5天);治疗药物:奋乃静74例,氯丙嗪57例,氟哌啶醇51例,舒必利10例,氯氮平6例,其它2例,联合用药96例。入院原因:肇事123例,扰乱秩序76例,需急救17例。出院方式:监护人接回146例,护送回原籍70例。结论:广州市流浪救助对象精神病患者中精神分裂症较多,滞留医院时间较长,治疗以传统抗精神病药为主,需护送回原籍比例较高。

【关键词】  流浪精神病患者;救助;临床特征

  流浪精神病患者对社会治安、公共卫生和市容市貌等带来巨大威胁[1],国内研究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近年来广州市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更深入地探讨有效的救助方法,现就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3年8月13日至2006年5月12日出院的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

  1.2  方法 
  
  采用自编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入院原因、入院时合并出现的躯体疾病、入院诊断、治疗情况、治疗效果、住院天数、出院方式等。根据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3  统计分析  

  将所有测评资料输入个人电脑,用SPSS 10.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16例救助的精神病患者中,男153例,女63例,平均年龄无法精确统计,因很多患者的年龄不确切。

  2.2  临床资料

  2.2.1  根据CCMD-3精神疾病的诊断 

  精神分裂症174例,心境障碍15例,精神发育迟滞14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4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例,精神障碍待查2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急性应激障碍、待分类精神障碍各1例。

  2.2.2  治疗情况 

  所有患者中,使用奋乃静74 例,氯丙嗪57例,氟哌啶醇51例,舒必利10例,氯氮平6例,其它2例,联合用药96例,主要是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平均药物剂量按照效价比换算为相当于氯丙嗪的剂量(275 ±126.3) mg/日 ;药物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83例次,心率增快33例次,流涎20例次,便秘13例次,心电图改变6例次,体位性低血压5例次,肝功能异常4例次;治疗效果:痊愈14例,显好56例,好转133例,无效11例,死亡2例;住院天数:1天~496天,平均102.5天。

  2.2.3  合并出现的躯体疾病 

  入院时合并躯体疾病:体癣49例次,外伤致皮肤撕裂伤、软组织挫伤20例,骨折及陈旧性骨折7例,重度营养不良3例,肺结核2例(其中1例为陈旧性肺结核),肿瘤2例。

  2.2.4  出入院方式 

  所有病例均由派出所、救助站、城管支队工作人员送入广州市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临时救治站,而后转入我院。被救治原因有:肇事123 例,扰乱秩序76例,需急救17例。出院方式为:家属接走146例,由工作人员送回当地70例。

  3  讨论

    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管理与救治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的健康安全问题[1-4],广州在此方面走在较前列。我院收治流浪精神病患者对象主要是经广州市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临时救治站转介而来。经过此次流浪救助对象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我们发现尚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3.1  精神疾病的诊断问题 

  所有的患者均由执行公务的工作人员送入院,对患者既往的情况毫不知情,故患者的病史内容是空白的,仅根据患者被收治时的情况和医生对精神状况检查的结果来下诊断是欠准确的,患者是原有疾病的复发亦或是强烈精神刺激下的新发病例不得而知。

  3.2  药物治疗问题 

  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患者使用的药物均为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药物剂量较小;治疗效果较差;出现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这与此类患者住院经费的限制有关;另外因医生对患者的病史不了解,用药较为谨慎,仅用药物控制一些明显的兴奋躁动、伤人毁物现象,而对其幻觉妄想等症状往往不予过多的关注。

  3.3  治疗后患者的转归问题 

  患者经救助治疗后的出路问题一直是最头疼的问题。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核实患者的户籍和住址往往颇费周折;有些家属以各种理由推搪,不愿意来接患者出院;还有一部分患者根本无法提供家庭地址。 这样造成患者滞留医院时间较长,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影响了其他患者的入院治疗。有些患者是由市救助站及我院派遣工作人员送回户籍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民政机构派人来将其接回,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出院后往往因为缺乏家庭照顾,容易出现病情复发,在当地又出现一些肇事 、扰乱秩序等现象或是又跑回广州市来,之前所有的医疗服务全部付之东流,严重浪费国家的卫生资源。所以,对这些患者的综合救治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曹克慎,傅深省.被收容精神病患者治疗中的伦理问题[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5:38-39.

  [2]丁万涛,胡立荣.流浪精神病者管理现状和建议[J].上海精神医学,2006,1:54-56.

  [3]李丹.流浪无主精神病患者的医学鉴定及救治[J].中国民康医学,2005,12:773.

  [4] 易军.盲流人员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4:251.


作者单位:1.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广东 广州 510430;2.汕头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作者: 刘联琦,周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