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24期

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及其防护措施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精神病人暴力行为防护措施暴力行为是精神科临床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冲动,如自伤、伤人、毁物等,而以攻击性行为最为突出,严重影响周围环境,危害他人,是一种十分危急、必须立即处置的精神科护理问题[1]。因此,精神科护理人员掌握病人暴力行为的发生规律,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对精......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精神病人 暴力行为 防护措施


    暴力行为是精神科临床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冲动,如自伤、伤人、毁物等,而以攻击性行为最为突出,严重影响周围环境,危害他人,是一种十分危急、必须立即处置的精神科护理问题[1]。因此,精神科护理人员掌握病人暴力行为的发生规律,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对精神科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住院精神病人发生暴力行为的因素、特点进行分析,结合临床体会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为2006年1月至2007年月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共有58例发生暴力行为,其中,男48例、女10例,年龄18~55岁,其中18~40岁51例,41~55岁7例;职业:工人15例,农民35例,学生3例,无业5例;文化程度:文盲4例,小学33例,中学18例,大专以上3例。

    1.2  疾病诊断分类  58例中,精神分裂症38例,癫痫性精神病6例,躁狂症11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3例。

    1.3  暴力行为方式  拳脚击打、扼颈者48例,用玻璃器皿、钉子及石块攻击7例,其它方式3例。

    2  原因分析

    2.1  暴力行为与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关系  本文资料显示,出现暴力行为的患者多见于青壮年,且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5:1,这是否说明男性患者的精神症状更具有攻击性还是男女之间的体力差别?以工农患者占多数,文化程度越低,越易出现暴力行为。

    2.2  暴力行为与精神症状的关系  精神病人被送来住院时,多数处于症状显著活跃状态,对自身病态缺乏自知力,因此病人对住院多抱抵触情绪。病人被强行送来住院,被迫接受治疗,环境的改善、病人之间的影响、医患关系紧张等因素都可引发病人的冲动而发生暴力行为。本文资料显示,精神病人出现暴力行为,多数为嫉妒妄想、被妄害想、关系妄想、逻辑性推理障碍以及听幻觉支配所致。所患疾病以精神分裂症居首位,其次为癫痫性精神障碍、躁狂症、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另外,多次住院的病人,他们对住院深为厌恶,不承认自己有病,常与治疗发生对抗,甚至产生冲动行为。

    2.3  暴力行为的特点  攻击对象多数以与之接触密切的医护人员及病人为主,尤以夜间发生为多,这与夜间护理值班人员少有关。行凶工具多数为拳脚以及病人入院期间、家属探视期间、集体开放时间因护理人员检查不严而暗藏带入的石块、玻璃器皿、钉子等。

    2.3.1  防护措施

    2.3.1.1  加强管理,做好安全检查,清除不安全隐患  良好的组织管理工作不但是一项积极的预防措施,同时也是预防暴力行为的重要手段[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管是新入院、假出院返院,还是家属探视后的病人以及集体开放的病人,都要认真做好病人的安全检查,严禁病人将利器、玻璃器皿、石块、火柴、打火机、绳带等危险物品带入病房。严格执行病房安全检查制度,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坚守岗位、勤于巡视,提高警觉性,做好自身防护,对可以引起伤害的物品,如棉签、消毒剂、约束带、体温计等不可放在远离自己的地方,用完后应立即拿走,决不可遗留在病房内,以防被病人,用作伤人的武器。特殊的重点病人置于工作人员视线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点交接班。

    2.3.1.2  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  精神病人被送来住院时,由于自知力缺乏, 对医院一切事物感到陌生而疑心、警惕、抵触、不安。针对这种心理状态,护士应当热情、温和、耐心地向病人解释,打消病人的思想顾虑,主动介绍病房的一般制度,可动员病情已经缓解的病人来协助解释说服。说服无效而需强行更衣、进食、治疗者亦可边解释说服边执行,动作要轻,态度要和蔼,主动接触,掌握病人的精神症状,同时尽力设法诱导病人全部彻底地暴露其病态体验,了解病人的需求,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护患关系。在良好的护患关系基础上,告诉病人如果感到某人对其有威胁或情绪激动、焦虑、烦恼时,要及时告诉工作人员,以便及时帮助病人排解或转移焦躁、愤怒、敌视情绪[3],防止意外发生。

    2.3.1.3  采取短时隔离保护性约束  对于心理与药物治疗一时无效,又有难以控制的暴力行为病人可采取短时隔离保护性约束,以防其伤人或自伤。被约束的病人一般安置于单间内隔离,以减少外来干扰,隔离中应安排有经验的护理人员观察、护理,以及时了解情况,预防意外发生,同时要安慰病人,尽量使其感到并非恶意。作好记录,定时协助大小便,拒食病人可行鼻饲流汁,多汗病人应输液,以防电解质紊乱。

    2.3.1.4  认真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当病人暴力行为终止后,自知力基本恢复时,应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如担心出院后能否胜任工作,在单位、家庭及社会中是否受到歧视、嘲笑,是否影响今后学习和工作,恋爱是否会中断,服药是否影响身体健康等。针对这些心理矛盾,要劝说病人心胸开阔,宽宏大量,开朗豁达,树立自信心。指导病人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知道如何寻求帮助,当激动气愤难以自我控制时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发泄愤怒,如唱歌、喊叫、跑步等,将暴力行为控制在未发生之前。

    3  讨论

    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是精神科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常给本人、家庭及社会造成威胁,甚至产生严重后果。因此,精神病护理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具有暴力行为精神病人的心理特点,尊重病人,做病人的知心人,及时掌握病情。当发现病人有可能发生暴力迹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减少各种损害和伤害,不断提高医护质量,这是精神病护理工作的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 沈渔?.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86-600.

[2] 于庆波.精神医学与相关问题[M].湖南科技出版社,1986:155-158.

[3] 陈彦方.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4-25.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 吉安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