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4期

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126例用药状况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精神科用药情况及其原因。方法:对我院确诊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逐一登记,了解抗精神病药使用、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12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将用药种类对疗效的影响进行卡方检验,发现利培酮、氯氮平疗效较佳,且单一用药即可达到治疗目的。结论:老年精......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精神科用药情况及其原因。方法:对我院确诊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逐一登记,了解抗精神病药使用、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12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将用药种类对疗效的影响进行卡方检验,发现利培酮、氯氮平疗效较佳,且单一用药即可达到治疗目的。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首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药量较小。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老年;用药

  衰老导致人体各个器官衰退,影响中枢活性药物的反应,精神分裂症患者老年期的用药和青壮年时期有所不同。为了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疗效和不良反应,特做以下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所有病例为我院现住院老年患者,共126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60例,均系60岁以上,平均(67.80±7.00)岁,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进行抗精神病药物分类统计,分为单一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再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两组间进行疗效和副反应比较。

  1.3  统计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单一用药组  共104例,占82.54%。其中,单用氯丙嗪31例,氯丙嗪治疗剂量50~550mg,平均(212.90.8±123.13)mg;单用奋乃静13例,治疗剂量2~14mg,平均(6.15±3.60)mg;氯氮平25例,治疗剂量25~450mg,平均(173.00±103.30)mg;单用利培酮30例,治疗剂量0.5~5mg,平均(1.27±1.01)mg;氟哌啶醇4例,治疗剂量2~8mg,平均(5.00±2.58)mg;舒必利2例,治疗剂量均为1 000mg。

  2.2  联合用药组  共有22例,占17.46%。其中,氯氮平联用氯丙嗪10例,占45.45%;氯氮平联用奋乃静3例,占13.64%;氯氮平联用氟哌啶醇1例,占4.55%;氯氮平联用利培酮1例,占4.55%;氯丙嗪联用奋乃静3例,占13.64%;利培酮联用氟哌啶醇2例,占9.09%;利培酮联用舒必利2例,占9.09%。

  2.3  药物使用频率  使用氯丙嗪44例,占总数34.9%;氯氮平40例,占总数31.75%;奋乃静19例,占总数15.08%;利培酮35例,占总数27.78%;氟哌啶醇7例,占总数5.56%;舒必利4例,占总数3.17%。

  2.4  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比较  单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50例;单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共55例。两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典型组疗效无变化33例,疗效进步 17例,有效率34%;非典型组疗效无变化37例,疗效进步18例,有效率32.8%;χ2=0.02,P>0.05,两者比较无差异。

  2.5  两组药物副反应的比较  见表1。根据出现的副作用分类:①过度镇静:表现白天嗜睡,典型抗精神病药较多见。两组间有差异(P<0.05)。②锥体外系反应:以震颤和静坐不能为主,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给以抗胆碱能药物后均对生活无影响。③迟发性运动障碍:主要是四肢的反复不自主运动,且对生活造成一定影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并未发现,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④抗胆碱能性副反应:以口干、鼻塞、便秘多见,两组间有差异(P<0.05),经抗胆碱能药物或对症处理,均对生活无影响。⑤体位性低血压:典型组主要表现为起床时头晕、跌倒,测血压偏低,主要为氯丙嗪引起。非典型组中仅有1例为服用氯氮平者,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⑥心脏副作用:主要是心电图改变,窦速、ST-T段、T波改变,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予对症处理后均对生活无影响。⑦糖、脂代谢异常:典型及非典型组均有糖、脂代谢异常,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予对症处理,均对生活无影响。

  表1  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比较(略)

  3  讨论

  3.1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量宜小且单一  根据本文调查结果发现,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剂量较低,且单一用药较多,与国内外大量文献[1]相一致。同时与肖泽萍[2]观点相吻合:①增龄相关的血脑屏障改变使药物更容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老年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少量单个药物即可控制症状,但对具有镇静和导致血压下降的药物来说同样有一定风险,也较易引起锥体外系副作用;②老年人对药物吸收、代谢和排泄相对缓慢,可导致单次用药后药物作用时间延迟,药物在体内产生毒性的可能性增大。基于以上的原因,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药量不可过大。

  3.2  老年精神分裂症用药注意事项  ①药物的选择既要考虑疗效,更要注意安全性[3],要以药物的副作用作为选药根据,以首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一线用药;②应以单一用药为主,用药剂量宜低,加药要缓慢,避免多种药物合用导致副反应叠加;③尽量避免使用或少用心血管副作用(降压、镇静及心电图改变)较大的药物,如氯丙嗪、氯氮平;④临床上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实验室监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停药或换药。

【参考文献】
    [1] 沈渔邨.精神分裂症[M]∥沈渔邨.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1-412.

  [2] 肖泽萍.精神障碍的处理[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125-126.

  [3] 马 辛.特殊人群的精神分裂症及其相关问题[M]∥蔡焯基.精神分裂症.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32-443.


作者单位:(上海民政第三精神病院,上海 200000)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