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5期

丙戊酸钠合并米氮平或氟西汀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米氮平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6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61例,应用米氮平合并丙戊酸钠,对照组65例,应用氟西汀合并丙戊酸钠,治疗8周。结果:分别于治疗后第2、4、6、8周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评价米氮平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6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61例,应用米氮平合并丙戊酸钠,对照组65例,应用氟西汀合并丙戊酸钠,治疗8周。结果:分别于治疗后第2、4、6、8周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期TESS总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研究组在治疗早期的嗜睡、困倦发生率较高、失眠发生率较低、胃肠道反应较少,治疗末体重增加较多(P<0.05)。结论:米氮平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抑郁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依从性好。

【关键词】  米氮平;氟西汀;丙戊酸钠;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抗抑郁药合并心境稳定剂是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1]。米氮平是新型抗抑郁剂,对抑郁发作疗效确切,但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目前国内研究还不多。本研究目的是比较米氮平或氟西汀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全部病例来自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入住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21分。排除标准:(1)严重躯体疾病和其他用药禁忌证。(2)双相障碍-快速循环型和强烈自杀观念和行为。共入组126例,入院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1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30.7±9.9)岁,平均病程(6.1±6.4)年,平均教育年限(11.7±3.9)年,有家族史7例;对照组65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31.8±10.4)年,平均病程(6.4±6.6)年,平均教育年限(11.5±3.3),阳性家族史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教育年限和治疗前HAMD总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1.2 方法

  研究组用米氮平,起始剂量15 mg/d,依耐受性1周内加至治疗量,最大剂量45 mg/d,平均(27.25±5.75) mg/d;对照组氟西汀20 mg/d。两组均合并丙戊酸钠,开始剂量0.1 g、bid,第5天0.5 g、bid,疗程8周。为尽可能减少对研究结果的干扰,规定治疗期间不得联用其它精神类药物,如因严重失眠、抑郁加重或药物不良反应,需合并使用其它药物或更换治疗方案者,则均视为脱落。

  1.3 测评方法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末各测评一次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量表测评医师经过统一培训,一致性评定Kappa值为0.82。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每2周检查心电图、血细胞分析、电解质、脑电图。疗效评定:HAMD减分率≥75%为临床痊愈,74%~50%为显进,49%~25%为进步,<25%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均数间平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脱落病例

  研究组共4例脱落,脱落率6.6%,原因为嗜睡、困倦,转躁(1例),分别于第3、5、7、8天退出治疗。对照组共12例脱落,脱落率18.5%,其中4例因厌食、恶心呕吐分别于第7、9(2例)、10天退出治疗,3例因严重失眠分别于第13(2例)、14天退出,2例因转躁分别于第27、35天退出。两组脱落率有显著差异(x2=4.02,P<0.05),脱落病例的末次HAMD评分记入统计分析,评定疗效。

  2.2 疗效 

  研究组临床痊愈35例,显进12例,进步9例,无效5例;对照组分别为25例、14例、12例和1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经Ridit分析,R研=0.56,R对=0.44,u=2.29,P<0.05)。两组HAMD总分(见表1)治疗后第2、4、6、8周末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2.36、2.59、2.51、2.13 ,P<均0.05)。表1  不同时点两组HAMD总分比较(略)

  2.3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见表2),各治疗时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以不良反应各具体项目比较,在第2周末研究组的嗜睡发生率为24.6%(15/61),对照组9.2%(6/65),差异有显著性(x2=5.35,P<0.05);研究组的恶心呕吐、厌食发生率为3.3%(2/61),对照组13.8%(9/65),差异有显著性(x2=4.41,P<0.05);研究组失眠发生率3.3%(2/61),对照组15.4%(10/65),差异有显著性(x2=5.34,P<0.05);而8周末研究组的体重增加发生率为13.1%(8/61),对照组3.1%(2/65),差异有显著性(x2=3.94,P<0.05);在其它不良反应上,各时期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表2  不同时点两组TESS总分比较(略)

  3 讨论

    米氮平属于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五羟色胺能抗抑郁剂(NaSSA),其独特的药理机制和临床特点已日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国内有关米氮平与氟西汀对抑郁症的对照研究发现[2],米氮平起效较快,但最终疗效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发现,米氮平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优于氟西汀。其原因可能是米氮平与氟西汀比,对焦虑和失眠有较好疗效,国内、外已有报道[3,4]。

    从不良反应分析,本研究发现米氮平与氟西汀组比较,在治疗后各时期的TESS总分上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在具体项目上则有所区别,如米氮平组在治疗早期的嗜睡发生率较高,而失眠发生率较低,胃肠道反应也较低,在治疗末体重增加发生率则较高。

    从脱落率上分析,米氮平组要低于氟西汀组,其原因主要是米氮平组症状控制好和不良反应较少。

    总之,我们认为米氮平合并丙戊酸钠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依从性好,适合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参考文献】
    [1]蔡焯基,蒋锋.双相障碍治疗中应关注的几个临床问题[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4,37(2):65-66.

  [2]张纪水,刘铁桥,赵靖平,等.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3,15(6):351-354.

  [3]熊鹏,宣熙,王继才.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J].上海精神医学,2003,15(2):93-95.

  [4]Massat I, Souery D, Lipp O, et al. Aeuropean multticenter association study of 5-HTR2A receptor Polymorphism in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J].Am J Med Genet, 2000,96(2):136-139.


作者单位:鞍山市康宁医院,辽宁 鞍山 114047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