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5期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应用利培酮治疗效果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依从性。方法:对60例年龄≥60岁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利培酮治疗3个月,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和服药依从性。结果:利培酮治疗后痊愈30%,显著进步53%,进步11。结论: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了解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依从性。方法:对60例年龄≥60岁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利培酮治疗3个月,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和服药依从性。结果:利培酮治疗后痊愈30%,显著进步53%,进步11.6%,无效5%。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占35%。结论: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用利培酮疗效较好,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较好,是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考虑的药物之一。

【关键词】  老年;精神分裂症;利培酮

  观察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量、疗效、安全性及依从性,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为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年龄≥60岁;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35分,共60例,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7.5±7.2)岁;病程1个月~20年;42例合并有各种躯体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糖尿病等。

  1.2 方法 

  利培酮起始剂量为0.5~1 mg/d,治疗剂量1~5 mg/d,平均为(3.25±0.75) mg/d。在治疗中不合并其他抗精神病药,原服用的抗精神病药在1周内换用利培酮,如有睡眠障碍者可合并苯二氮类药。

    疗效评定采用BPRS,安全性监测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并结合实验室检查,观察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12周各量表评定1次,并测量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2 结果

  2.1 疗效 

  疗效按BPRS减分率为标准,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进步,<25%无效。结果痊愈18例,显著进步32例,进步7例,无效3例。在治疗期间所有病例躯体疾病均较稳定。

  2.2 安全性 

  不良反应最多为锥体外系反应21例,占35%,其中包括肌张力增高9例,震颤9例,静坐不能3例,便秘、口干和恶心各2例。

    不少患者有睡眠障碍,在治疗1、2、4、8、12周中合用苯二氮类药物的比例分别为32%、30%、20%、14%和8%,合用苯海索的比例分别为28%、26%、20%、15%和10%。实验室各项检查在治疗后无重大变化。

  2.3 依从性 

  服药依从性住院患者由医护人员评定,门诊患者则采用面谈或电话联系。按3级评定结果,完全依从25例,一般依从32例,不依从3例。

  3 讨论

    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起始剂量小,一般为0.5~1 mg/d,治疗剂量1~5 mg/d,平均为(3.25±0.75) mg/d。老年人药物耐受性偏低,控制病情快,故治疗量宜小。本组病例疗效较好,且治疗量小,剂量易掌握,用药方便,故患者及家属易接受。患者躯体疾病均较稳定,也表明利培酮安全性高,较适合治疗老年期精神疾病[1]。

    根据TESS量表分析发现,不良反应以锥体外系反应为主,且在开始治疗1、2周时较多见。另外,出现口干、便秘、恶心等胃肠反应6例,考虑可能与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差有关。其次在用利培酮治疗早期1~2周,睡眠障碍现象较多,因此合用苯二氮类药物较多,这表明利培酮较其他传统抗精神病药物镇静作用弱,这既是他的“优点”又是他的“缺点”,因此在患者兴奋精神症状明显时,可合用苯二氮类药物[2]。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因合并有其他躯体疾病,治疗较困难。本组病例临床应用分析,表明利培酮是一种治疗剂量小、疗效好、安全性高、依从性好的新型抗精神病药,可作为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1]范剑雄.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145例报告[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9,9:32.

  [2]宋立升,李华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J].上海精神医学,1998,10:81.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东台 224200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