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9期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32例患者疗效的对照研究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国产奥氮平(欧兰宁)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的疗效相当。精神分裂症。疗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国产奥氮平(欧兰宁)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PANSS和TESS评定,观察8周。结果:奥氮平组有效率90%,利培酮组有效率88.2%,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的疗效相当。

【关键词】  奥氮平;利培酮;精神分裂症;疗效;安全性

本文总结近一年来我院用奥氮平、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住院,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无明显的躯体疾病,无酒精、药物等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共32例。奥氮平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18~38(28±10)岁;利培酮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17~37(17±10)岁,女性未处于妊娠或哺乳期,两组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按照入组标准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进行8周的临床研究。奥氮平组采用药物欧兰宁(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 mg/片),起始剂量为5~10 mg/d,晚1次服用;利培酮组采用维思通(西安杨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 mg/片),起始剂量为1~2 mg/d,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均2周内加至治疗剂量,即奥氮平组药物剂量10~25 mg/日,平均为(16.68+4.91) mg/日;利培酮组药物剂量3~6 mg/日,平均为(4.02+0.75) mg/日。禁止合并其它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及电休克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1、2、4、6、8周采用PANSS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疗效评定:减分20%~59%为临床有效,减分≥60%为显著改善。安全性:在研究期间定期每周进行TESS评定,2到4周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临床医师可随时进行临床生命体征等检查。评定者研究开始前一致性培训Kappa=0.86~0.90。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的数据进行t及x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奥氮平组痊愈4例,显著5例,好转4例,无效2例。利培酮组痊愈5例,显著4例,好转5例,无效3例。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x2=0.152,P>0.05)。两组治疗前后PANSS减分比较,见表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2  安全性及其依从性

  2.2.1  不良反应  在为期8周的研究过程中,奥氮平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镇静,根据TESS评分,睡眠增多3例(20%),头晕2例(13%),体重增加1例(6.7%),无因此而中止治疗者。利培酮组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坐立不安(3例,17.6%),震颤(4例,23.5%),便秘(1例,5.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都较轻微,但奥氮平在静坐不能、锥外系不良反应以及月经紊乱方面明显低于利培酮组。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总分比较(略)

  2.2.2  两组患者安全性均好,能更好提高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讨论
   
  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从PANSS减分情况来看,无显著性差异,与其它报告一致[1],奥氮平的不良反应较利培酮要小,能更好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对于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选择不良反应小而且疗效相当的药物能更好优化患病后的生活质量。由于利培酮已在我国广泛临床使用10余年,相关报道很多,所以本文不做重点报告。本组资料显示,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8周后总有效率为90%,与国内临床报道基本一致[2,3]。奥氮平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的各种症状,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作为首选药物。
   
  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与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功能亢进有关,额叶皮质多巴胺功能降低则产生阴性症状。而阻断5-HT2A受体可提高边缘系统、额叶的DA和5-HT水平。奥氮平能阻断D2及5-HT2A受体,因而奥氮平可全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奥氮平作为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药理作用与氯氮平相似,且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国外的临床实验也证实,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4]。

【参考文献】
    [1] 盛建华,高之旭.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22.

  [2] 郭俊花,翁永振,周方,等.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33例临床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0,12(1):47.

  [3] 舒良,刘平,周沐,等.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开放性临床验证[J].中华精神医学,1999,32:223.

  [4] Beasley C M, Tollefson G D, Tran P V. Safety of olanzapine[J].Clin Psychiatry, 1997,58(suppl 10):13.


作者单位: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湖北 荆州 434000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