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11期

精神科护理安全文化的应用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有效回避精神科护理风险,防范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提高精神科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结果:通过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住院患者及家属对住院满意率达97%。结论:精神科护理安全文化的应用可以......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有效回避精神科护理风险,防范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提高精神科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结果:通过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住院患者及家属对住院满意率达97%。结论:精神科护理安全文化的应用可以降低护理缺陷、保证精神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  安全;精神科护理;护理管理

精神病患者因大脑功能紊乱,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的影响下,常可出现冲动、伤人、自缢、毁物、外走等特殊行为。工作中的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将安全文化视为管理思路运用到精神科护理临床实践中各个环节,营造安全文化意识,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也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质量、安全超前、风险最小等观点贯穿于如发药、开饭、护理记录书写等具体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明确服务对象,感悟工作责任  加强法制教育,定期组织学习和了解《护士条例》、《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及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从事的工作的对象是拥有生命健康权的人体,且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受法律保护的。思想上紧绷“四防”弦,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提高防范意识。把“安全第一”作为护理活动的首要价值取向,将护理安全纳入目标管理。通过教育培训,增强防范意识,筑起安全护理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2  强化护理安全文化内涵,牢固树立护理安全观念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活动过程中,无护理并发症、差错、事故及纠纷,涉及到参与护理活动的每一个人员各个环节。在给患者发药前后除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事实和案例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合理用药对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患者康复的必要性,提高护士工作的自觉性,培养护士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守药疗原则,明确医嘱目的,准确地执行医嘱[1]。在针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方面除认真执行巡视查房制度、做好重点看护、安全检查外,同时还要做好心理卫生指导工作,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增强患者自信心,引导患者尽快适应社会[2]。

    1.3  重点培训精神科重点人员,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在护理安全工作中,控制的重点环节是对重点人员进行培训,其对象是新分配来院(工作3年以内)、性格不稳定、理论水平较差、服务态度欠佳的护士。经常找重点人员谈心,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关心生活,以老带新,合理排班。通过医学再教育、理论知识更新、技术传帮带、业务考核、抓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多采取“请进来”形式组织授课、教学查房,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保护好并提高青年医务工作者的热情、动力和活力,只有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才能有效地防范技术性事故的发生。

    1.4  加强心理疏导,缓解工作压力  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落到实处,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学知识方面的培训,掌握与患者心理沟通的方法和自我心理舒解的方法。精神病区领导为科室医护人员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充满真诚、尊重、信任的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大家都会减少防卫心理,并对自己和世界更开放,能界定和澄清自己的目标,向建设性的、朝向心理健康的方向走下去。护理人员要多进行换位思考,正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同时注意自己情感的渲泄,多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以缓解工作和精神压力。只有将心理压力降到最低程度,医务工作者才能最大限度地施展医学技能,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

    1.5  工作有重点,加强护患沟通  由于精神病患者失去理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时常出现拒绝治疗和护理的行为。因此充分认识到它的特殊性,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要对全病区内所有患者进行全面观察,掌握每个患者的主要特点,对重点四防患者更要心中有数,制定适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特殊表现如妄想、幻觉、自杀言行、冲动伤人等要特别观察,详细记录。这些症状的存在、发展、消失是评估病情好转或恶化的重要标志。对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重点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活动异常,沟通会有一定困难。因此护理人员要尊重、关心、同情、理解患者,以真诚、平等、主动的姿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满足其合理需求,使患者感到护士温和、亲切可信赖。如言语中流露自杀或冲动伤人征兆的患者,通过沟通可及时制止,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2  结果

    2.1  增强了精神科护士的护理安全和服务意识  通过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把“安全第一”作为护理活动的首要价值取向,形成浓厚的安全氛围,树立起了安全护理思想,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增强了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2.2  提高了精神科护士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和防范能力  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发生护理风险的常见原因。通过案例、文献资料,查找安全隐患,识别确立精神病房主要风险及常见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并要求每个护士熟记,并在工作中认真落实,从而提高精神科护士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3  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  通过营造护理安全文化,使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各项制度落实到位,3年护理差错率均明显下降,如发药差错发生率为0.005%~0.013%,一般护理差错的发生率由2003年的0.6%下降到2007年的0.13%[1]。住院患者及家属对住院满意率达97%。

    3  结论

    精神科护理安全文化的应用可以明确服务对象,感悟工作责任,提高精神科护士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和防范能力,增强精神科护士的护理安全和服务意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刘珍如,丁细莲.精神科护士给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4:1624.

[2] 熊华秀,余芳华,童国荣.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未遂再自杀的反思[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3:1479.

[3] 马勇.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影响与防范[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5:440-442.


作者单位: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江西 樟树 331211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