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11期

住院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的观察与护理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用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对328例住院患者中出现异常睡眠情况者,记录其型态表现,整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分男女性别,住院精神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人数达37。结论:采取及时合理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改善睡眠,对于稳定患者情绪......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用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对328例住院患者中出现异常睡眠情况者,记录其型态表现,整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分男女性别,住院精神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人数达37.8%,不同年龄、不同疾病者有所差别。结论:采取及时合理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改善睡眠,对于稳定患者情绪、巩固疗效、促进康复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  住院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护理

睡眠障碍是精神科临床中常见的症状,可见于各种精神疾病。患者以失眠症为主要表现,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通宵不眠、睡眠规律倒错[1]。 针对不同的病情,采取及时、合理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为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疾病诊断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78例,女性150例;年龄17~69岁,平均(32.2±6.7)岁;病程18天~29年,平均(7.2±5.6)年。

    1.2  方法  用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完整填写住院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病程。观察睡眠异常患者的表现型态并详细记录,将资料整理后进行统计分析。

    2  观察结果

    2.1  睡眠障碍的出现率  328例患者中,出现睡眠障碍124例(37.8%)。

    2.2  睡眠障碍与性别关系见表1。表1  不同性别睡眠障碍出现率比较经卡方检验,x2=0.560,P>0.05,提示不同性别与睡眠障碍差异无显著性。

    2.3  睡眠障碍与各种精神疾病构成比见表2。表2  睡眠障碍与各种精神疾病构成比由表2可见,住院精神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以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为最常见,其次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和其它类型。

    2.4  睡眠障碍与年龄关系见表3。

    由表3可见,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表3  不同年龄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

    3  护理

    3.1  做好病区管理工作

    3.1.1  提供安全、安静的住院环境  安全管理是精神病区的重中之重。病区内的一切危险物品必须妥善放置,严格管理。工作人员要随时做好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防意外事件发生。病区内要保持安静,避免嬉笑打闹和各种吵杂音,卫生清洁,病室宽敞舒适,陈设简单、方便、安全。重症监护病房与一般病房分开管理,建立患者作息制度、会客制度、住院须知等规章制度。

    3.1.2  患者管理  根据医嘱及病情,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床位安排合理,新入院患者和兴奋、躁动等特殊患者安置在特定病房,设专人看护;把有不良睡眠习惯(如鼾声大,磨牙等)的患者安置在单间病房,以免影响他人。组织患者成立病区休养委员会,推选委员会主任、委员、组长,[2]与工作人员负责监督、协调组织患者遵守住院制度,维护病区正常秩序 ,参加各项工娱疗活动。调动患者的积极主动性,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3.2  心理护理  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因人而异,患者的心理活动并非都属病态,他们也有正常的心理活动。一定要尊重、理解患者,同情关心患者,让患者感到护士可亲、可敬、可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工作中要多观察、多接触、多交谈,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变化和心理需求。新入院的患者以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为主,容易出现入睡困难,护士要向患者做保护性解释,帮助患者消除心理因素,使其有安全感;恢复期的患者,心理上常会产生矛盾,他们担心出院后由于社会偏见,被亲朋疏远,担心疾病复发,往往会产生失眠症。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或组织同类患者小组讨论,互相勉励,共同探讨应对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患者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3.3  对症护理  精神兴奋、躁动、有激越、攻击行为的患者,要及时遵医嘱应用药物控制症状和药物辅助入睡,必要时行安全保护性约束;病情稳定、合作较好的患者,若产生入睡困难,睡前忌服用引起兴奋的药物、饮料或浓茶,避免参加激动兴奋的娱乐或谈话活动,鼓励患者温水洗脚,或做放松训练术和刺激控制法等;对易醒早醒的患者,鼓励其白天参加适当的活动,减少白天的睡眠时间[1](午睡0.5~1小时为宜),嘱咐患者睡前少喝水,并排空大小便;有主观失眠的患者在其入睡后,于手部用笔画标记,醒后告诉患者,以证明其睡眠较好,帮助患者解除睡眠焦虑的担忧情绪;[2]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如静坐不能等)影响睡眠者,及时报告医生作相应的处理。另外,为了不影响患者睡眠,工作人员夜间要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保持病房安静、无吵杂音。

    夜班护士认真观察及时记录患者的睡眠型态、睡眠时间。使用药物辅助入睡的,要记录药名、剂量、用法及用后的效果,认真交接班,防意外发生。

    3.4  健康教育  护士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精神疾病的病因、症状;药物治疗的意义以及如何预防复发等知识,帮助患者对自己非正常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问题有所认识。教会患者在生活中如何处理紧张的人际关系,调整不良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教会如何自我调整睡眠,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其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讨论

    精神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是很常见的。本文显示的发生率为37.8%,这与国内资料报到的35%相接近[3],其中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神经症患者最为常见,其次为酒精中毒所致精神病和其它类型精神病患者。从年龄方面看,老年人发生率高于年轻人;对精神病患者而言,睡眠好坏常预示病情的好转、波动或恶化,良好的睡眠对巩固治疗效果,稳定患者情绪起着重要作用;相反,严重的失眠可使患者焦虑、烦躁、苦恼,并易发生意外[2]。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很多,通过临床观察,导致其发生的因素有:兴奋、躁动、紧张、恐惧、情绪焦虑、幻觉、妄想等症状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或急性发病者;自知力缺乏,不愿住院治疗,家人或单位被动送住院的患者;情绪悲观消极、缺乏自信的抑郁患者;因病影响到自己工作学习、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经济来源等产生思想顾虑的;不适应住院环境,尤其是封闭式管理,缺少亲人陪伴,使患者感到孤独无助,心情不愉快的;难免睡眠不利条件的存在(如噪音干扰、光线刺激、温度不宜等)。另外,患者患有躯体疾病,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医患关系紧张等均可影响睡眠。

    综上所述,欲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睡眠非常关键。护士可综合应用各种护理援助措施,给予及时恰当的护理,显得至关重要,它能稳定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的痛苦、巩固治疗效果、防范危险事故、缩短治疗周期、有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陈彦方. 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302-307.

[2] 曹新妹. 实用精神科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37-38,168-170.

[3] 赵靖平. 精神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6:237.


作者单位:宁夏民政厅民康医院,宁夏 银川 750011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