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12期

家长参与训练对小儿脑瘫康复效果的影响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家长参与训练对小儿脑瘫康复效果的影响。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接受正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强调家长的参与(在家中坚持治疗)。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显效率为17。12个月后治疗组显效率为70%,对照组为3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训练对小儿脑瘫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接受正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强调家长的参与(在家中坚持治疗)。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显效率为17.5%,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12个月后治疗组显效率为70%,对照组为3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家长参与训练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应加强脑瘫患儿康复过程中家长的培训。

【关键词】  家长参与;小儿脑瘫;康复效果

小儿脑瘫康复是以运动康复为主的综合康复,且需要长期坚持。而仅靠治疗师在康复机构内每天1~2小时的训练,不可能解决患儿的全部问题,所以,应把训练贯穿于日常家庭生活中去,以保证患儿在家庭中也能得到长期的、系统的、合理的训练。为探讨家长的参与训练对小儿脑瘫康复效果的影响,选择80例不同程度的脑瘫患儿进行观察。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康复中心治疗的80例患儿,临床诊断和分型均按 1988 年全国小儿脑瘫会议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1]。痉挛型62例,肌张力低下型12例,混合型6例。年龄6个月~8岁。其中,6个月~ 25例,1岁~ 30例,4岁~ 20例,>5岁5例。

  1.2 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把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病例的年龄分段、分型及残疾程度基本相似。入院后采用脑瘫综合功能评定表对每例患儿进行认知功能、运动能力、言语能力、自理动作和社会适应5个方面的评估。治疗师根据评估情况结合患儿自身情况,制定切合患儿实际的长、短期训练目标,再根据目标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训练计划。两组均在我院康复中心接受正规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家长参与整个过程。

  1.2.1  Bobath方法和Vojta方法 

  早期采用Bobath方法和Vojta方法,诱导正常姿势来抑制和阻止异常姿势和运动的出现,增加正常刺激信号的传入,使中枢恢复和获得正常的运动感觉形式。训练过程遵循小儿运动发育规律进行,练习各阶段的平衡控制,增加躯体协调能力。

  1.2.2 针灸、按摩 

  针灸以头针、体针为主。按摩采用揉、摸、捏、拍打等刺激量小而柔和的方法,达到舒筋通络、调和气血、改善肌肤营养、防止肌挛缩和关节畸形。阻止异常的姿势反射,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一日一次,1次40分钟。

  1.2.3 理疗 

  采用痉挛肌治疗仪,以两组先后出现的方波脉冲电流分别作用于痉挛肌和拮抗肌,引起交互抑制来达到解除肌痉挛的作用。

  1.2.4 引导式教育 

  根据各个患儿的智力水平利用各种玩具、图片通过反复教,训练手眼协调、双手协调,促进上肢功能发展及促进感知觉、运动功能的发育,提高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扩展认知,促进语言发育。

  1.2.5 对家长进行培训 

  让家长掌握在家里如何对患儿进行头部控制训练、手功能的训练、翻身训练、坐姿及平衡训练、爬行训练、站立和行走训练的基本手法,正确的进食、入厕、穿衣、抱的姿势。让家长了解治疗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配合治疗师坚持在家中训练。

  1.3 康复效果评定 

  为判定康复治疗效果,调整训练计划,治疗师应定期评估患儿,用脑瘫儿童评价表分别于训练后 6 个月、12 个月进行评估。

  1.3.1 量表内容 

  包括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能力、自理动作、社会适应能力5个方面。

  1.3.2 评分标准 

  每项完成:2分;每项大部分完成:1.5分;每项完成一半:1分;每项小部分完成:0.5分;不能完成:0分。

  1.3.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总分提高20%或以上;有效:总分提高1%~19%,无效:总分未提高,甚至减少[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检验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过6个月的康复训练后,治疗组显效率17.5%,对照组显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6.30,P<0.05 )。见表1。表1  6个月评估时两组康复治疗效果比较(略)

    12个月后再次进行评估,治疗组显效率为 70% ,对照组显效率为 35%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11.91,P<0.01 )。见表2。 表2  12个月评估时两组康复治疗效果比较(略)

  3 讨论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花费很大,对个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因而就脑瘫的防治,不单纯是个医疗问题,而是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所以,对脑瘫患儿多层面、多项目的长期有效康复,意义重大。本文探讨家长参与训练对小儿脑瘫康复效果的影响,发现有家长积极配合参与训练的患儿康复效果显著。

  3.1 早期康复对脑瘫患儿的重要性 

  脑瘫患儿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故脑瘫应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家长与康复机构配合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因为年龄小,脑损伤也处于初期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所以这一时期脑的可塑性大、代偿能力高、恢复力强。早期康复可以使受损脑组织得到功能上的恢复,减少细胞凋亡并及时促进神经细胞轴突和树突建立更多的联系,恢复兴奋传递,发挥代偿作用。重复训练越多突触的效率越好。而患儿在康复机构的训练时间较短,训练强度可能达不到训练要求。如果家长在家中训练,并结合到日常生活中去,会大大提高康复效果。

  3.2 家长对脑瘫患儿正常心理发育和纠正不良行为的影响 

  残疾儿童需要更多的爱,患儿由于肢体运动障碍限制了外界活动,有时需要更多的爱抚。母爱最能影响患儿的心理(精神)发育。母亲的脸、微笑、声音和皮肤的接触都对孩子有很大的刺激,有了这些他会感到安全和满足。如果母亲因失望、沮丧或拒绝这样的孩子,孩子就容易变得无表情、不安、孤独,影响孩子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性格形成和学习兴趣等。家长应了解患儿的心理需求,遇事以表扬为主,加强正面教育,注意培养自强自立的信心。

  3.3 家长在日常生活护理中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护理中,家长能够做到许多康复中心无法做到的事。例如,患儿会吃而不会说话,可利用饭后他的口唇、下颌、舌头刚刚运动过后鼓励他发声和念字。对一些异常的动作,如坐位不平衡或控制头和躯干的能力差,在家里要不断让患儿有机会训练,抱时尽量使他维持平衡。又如训练他两腿略张开、臀部向前弯、肩和手前举时维持平衡,则应在孩子坐马桶及椅子之前加以训练。要抓住每一个机会训练,以取得较好效果。

  3.4 家长对患儿日常生活活动的处理 

  脑瘫患儿与正常儿童不同,不仅动作被固定,对动作的反应也受限制。所以,对待脑瘫患儿必须有耐心,动他时给他适应机会和时间,必要时给予扶持和协助,但不能是被动的,可以教他认识身体各部分,要他形容衣服颜色和样子,再教他如何做动作。如将“脚穿进鞋子里”,“换另一只脚”,这样不仅教他了解语言,还可以认识身体各部分,都有助于日常生活活动。此外,对每一个动作要反复地教他,才能巩固,如能结合游戏或让他扮演角色,他会更容易接受训练。
   
  小儿脑瘫的早期有效康复,对于减少脑瘫患儿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及实现自我价值意义重大。而有家长参与康复训练,随康复时间的延长,效果更明显。临床上方便、实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秀洁,李晓捷.小儿脑性瘫痪的神经发育学治疗法[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1-24.

  [2]胡莹媛.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196.

  [3]张传东,秦浩.小儿脑瘫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8):765-766.


作者单位:潍坊市社会福利院,山东 潍坊 261200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