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12期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意义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腹部创伤较大手术术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组41例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组41例。EN组术后即开始用复尔凯型输液泵输注肠内营养,PN组采用标准的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腹部创伤较大手术术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41例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41例。EN组术后即开始用复尔凯型输液泵输注肠内营养,PN组采用标准的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体重情况、营养生化指标等。结果:EN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PN组提前,恢复饮食时间提前,EN组术后营养及体重下降幅度明显优于PN组。结论: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促进肠功能尽快恢复,提前进食时间, 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肠内营养是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关键词】  腹部手术;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近年来随着对营养支持的深入研究,发现肠内营养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具有符合生理状态、有助于维持消化道形态和功能、操作方便、调节肠道黏膜的更新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肠内营养,特别是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 能恢复正常的肠道通透性,防止肠源性感染,提高免疫力,避免肠功能衰竭的发生,纠正代谢紊乱[1]。相关肠内营养的应用与研究亦日渐增多。为探索肠内营养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随机选择腹部创伤较大手术患者82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6例,年龄32~75岁。其中,胃癌术后34例, 肝门胆管癌术后16,结直肠癌术后22例,胰十二指肠术后10例。住院天数13~31天。

  1.2 方法 

  全部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原则,按照疾病种类分为EN组(研究组)、PN组(对照组)。EN组患者术中已留置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 术后开始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 并用加温器控制温度在37℃左右, 每天总量由500ml递增至1 500ml, 速度由25ml/h渐增至100ml/h, 浓度对半稀释递增至肠内营养原液。PN组通过中心外周静脉输入营养液。营养支持期间, 两组患者均在术后第1天提供所需营养总量的1/4, 术后第2天提供总量的1/2, 术后第3~7天提供全量营养。EN组不足的液量和抗生素由周围静脉补给。营养支持疗程均为7天, EN组与PN组用基本等热量、等氮量。

  1.3 观察指标 

  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体重情况;营养生化指标:术后第7天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用对照表观察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行配对t检验及方差分析。采用SPSS10. 0版软件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肠道功能及活动恢复时间 

  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包括恢复排气、排便、饮食和离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5)。见表1。表1  两组肠道功能及活动恢复时间比较(略)
 
  2.2 术后营养状况 

  EN组术后第8天营养生化指标(ALB、PA)明显优于PN组(P<0.05)。两组术后第7天都有体重下降,但无明显差异。见表2。表2  两组术后营养状况比较(略)

  3 讨论

    腹部外科疾病患者多合并有进行性体重下降,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且手术较大,手术所引起的创伤和生理改变以及术后长时间禁食可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从而导致术后易发生感染、呼吸功能障碍、吻合口瘘和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研究发现,通过营养支持可直接或间接地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手术成功率[2] 。本文EN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离床活动时间较PN组提前,EN组营养生化指标明显优于PN组。结果提示,胃肠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促进肠功能尽快恢复、提前进食时间、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临床手术后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与PN相比,EN有很多优点:①肠腔内的营养物质能刺激肠黏膜上皮细胞生长,维持肠黏膜细胞的正常结构[3];②可减少肠道菌群易位,维持肠道固有菌群的正常生长,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4];③刺激胃肠道各种激素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胃肠蠕动,减少肝、胆并发症的发生,增加内脏血流,使代谢更符合生理过程[5];④在同样热量和氮水平的治疗下,应用肠内营养患者体重的增长和氮潴留均优于全肠外营养;⑤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肠内营养是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应按照“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使用时,应用它”的原则,应用肠内营养[2]。但是其营养、供给方式及剂量等仍需进一步研究并改善。

【参考文献】
  1]Kompan L,Kremzar B,Gadzijev E,et al.Effects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on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le organfailure after multiple injury[J].Intestiv Care Med,1999,25(2):157-161.

  [2]黎介寿.围手术营养支持的需要性[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6,13(3):129-131.

  [3]翁延宏,朱永龙,叶小利,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08,29(1):42-43.

  [4]Brazziti MJ,Braga M,Benedtti E 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ied Trialofforal supplementation with a specialized diet in patient s with gasst romtestial cancer[J].Gast roemterology,2002,122 (7):1763.

  [5]李宁.肠道营养重要性的再认识及其临床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1998,2(6):62.


作者单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济宁 272100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