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13期

癌症患者放疗期情绪障碍的评估及干预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期的情绪状态、变化规律及应对措施。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2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自评测查。结果:22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指数超过0。放疗前1周,放疗前夜和放后1周抑郁分别为9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和研究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期的情绪状态、变化规律及应对措施。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2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自评测查。结果:22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指数超过0.5者200人,占被调查者90.9%。放疗前1周,放疗前夜和放后1周抑郁分别为90.9%、93.72%、85.4%,以轻度抑郁为主,焦虑情绪评分在放疗前夜达到高峰。结论:应重视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期的情绪变化,避免中、重度抑郁和焦虑的出现,有利于患者放疗后顺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患者轻生想法导致的严重后果。

【关键词】  癌症;放疗期情绪障碍

Estimate and intervene of mood obstruct of cancer patients during  radio-therapy

    ZHAO Ping-zong1,SONG Yan2

    (Radio-therapy  Department  of  Guangyuan  NO.1  people's  hospital,Sichuan 62801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purpose  Discuss  and  stndy  the  mood  states ,  I  was  of  changes , and  applications, of  malignant  tumour  patients  during  radio-therapy. Methods:use  sbs and  sas  to  estimatc  and  test  the  220  patients.Results: There  are  more  than  200  of  them ,  whose  deprejson  degrce  index  is  more  than  0.5, that  is  90.9%.  The  index  are  separately  90.9%, 93.72%, 85.4% one  neek  befre  the  night  before  and  one  week  after  wards .  Ther're  mainly  in  light  deprenion ,  and  the  anxiety  moods  reach  the  peak  the  night  before  the  radil-therapy.Conclusions: Patienfs'  mood  changes  should  be  paid  more  affention  to  during  radio-therapy.  Avoiding  medium  and  heav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s  good  for  thecr  recovery ,  mcking  their  lives  better ,  reduing  the  serious  conseguences  caused  by  commiting  suicide.

    【Key words】Cancre;The  radiotherary  is  expected  A  ffective  disturobnce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6年3月至2007年8月在本院准备接受放疗的患者进行调查,要求:①入院诊断为恶性肿瘤;②既往无放疗史;③既往无各类精神疾病史。符合条件患者共220例,其中男122例,女98例,年龄23~72岁,平均(49.82±10.32)岁。干部34例、工人30例、农民156例;受教育程度:小学108例,中学59例,中专29例,大学24例;220例患者中食道上段鳞癌33例(未作手术),中段31例(术后19例),鼻咽部低分化鳞癌30例,宫颈鳞癌55例(其中手术后20例),乳腺癌 28例(其中术后27例),直肠腺癌9例(术后5例),恶淋7例(化疗后7例)。右肺中心型鳞癌9例,左肺中心型鳞癌5例,周围型肺癌6例,纵膈肿瘤4例,横纹肌肉瘤3例。其中191例在入院时已知道自己患肿瘤病,29例出院治疗结束不知道自己是恶性肿瘤。

    1.2  评定工具  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1], 焦虑自评量表(SAS)[2]作为工具,调查前向每位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征得同意后,向其详细说明评定量表的填写方法,然后独立完成两个量表的评定,住院时,放疗前1周,放疗前夜和放疗后1周各评定一次,量表评分作为粗分。焦虑量表计算准分、抑郁量表计算抑郁严重程度指数。

    1.3  统计方法  数据输入SPSS 10.0软件,t检验和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放疗前后情绪障碍的发生率  22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前后不同时段SAS量表评分超过30分,最高达65分;SDS量表评分结果,220例被调查住院放疗时抑郁严重程度指数超0.5者为200人,占被调查者的90.9%,放疗前1周、放疗前夜和放疗后1周抑郁障碍分别为90.9%、93.72%、85.44%,以轻、中度抑郁为主(表1) 表1  不同阶段抑郁障碍的检查率[n(%)]不同时段评分比较可见,焦虑情绪评分在放疗前夜达到高峰,与其他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01),而抑郁情绪评分在放疗后1周逐渐减低,与前三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01)(见表2)。表2  不同时段SAS、SDS量表评分比较

    2.2  知情者和不知情者情绪障碍的比较,把入院时已经知道自己恶性肿瘤的191例称为知情组,直到放疗结束还不知道自己患恶性肿瘤病的29例称为不知情组。而两组焦虑、抑郁的差异,因例数相差较大,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需在以后的工作中补充病例,做出比较。

    3  讨论

    3.1  目前在我国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明显提高,人们常谈“癌”色变,对癌症患者来说是一个严重及残酷的负担,他们的健康状况往往直接关系到别人对他们的评价,忽略了生活的其他方面,进一步恶化心态,导致其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悲观、精神压力等的情绪反应,以及严重的认识,歪曲并继发一系列的精神和行为问题。此心理过程多为:否认→痛苦→失望→抑郁→受害→断念。癌症一经确诊,患者不但要面临疾病和治疗,还要面对生命与死亡的意义,疾病是否会发展,是否有外型及生理功能改变等进行思考。目前肿瘤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大多数癌症患者的愈后仍受很多因素影响,为了生存常年是经济大量投入、身心忍受极大痛苦,但大部分患者仍没有满意的治疗效果。长期面临疾病和治疗带来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而患者的恐惧、紧张、焦虑和抑郁又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存在着极重要的联系[3,4],最终有可能使患者陷入一个不可遏制的恶性循环中。癌症确诊后均存在较明显的情绪变化,早期以焦虑为主,后期会出现抑郁等这些不良情绪成为严重影响患者治疗和生活的主要因素,而放疗期间心理变化复杂,情绪障碍明显,本研究发现住院癌症患者90%左右从入院到放疗结束后存在抑郁情绪,以轻、中度抑郁为主,部分患者如果进一步加重必然出现轻生念头,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本院近3年来癌症患者住院期间自杀亦时有发生,多为情绪抑郁绝望所致,应引起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高度重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肿瘤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者约占34%~58%[5,6],陆敏等报道癌症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8%、45%[7]。massie mj等(1987)调查了三个癌症中心的215例患者发现47%的患者有精神障碍,其中68%的是焦虑、抑郁。Zabora J等对14种癌症共4 996名患者调查发现抑郁的发生率为35.1%[8],余展飞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调查发现心理障碍高达70%[9]。WHO全球15个中心的调查表明综合医院心理障碍的患病率为24.2%(中国是9.7%),其中抑郁症患病率10.4%,广泛性焦虑7.9%[10]。均低于我们的调查结果。本研究情绪障碍的检出率较高的原因是多样本源于肿瘤放疗科。大部分患者已经知道自己患恶性肿瘤,因此心理上遭受强烈应激刺激;另一方面本院仅仅采用SAS、SDS评定患者的情绪状态,并未进行严格意义上的疾病诊断。从情绪变化来看,抑郁情绪自住院到放疗结束始终存在,但随着放疗时间的推移,放疗结束,抑郁情绪逐渐好转,焦虑情绪伴随着整个放疗过程,在放疗前应达到高峰。

    3.2  预防及治疗  癌症患者的情绪障碍已有很多报道,Pascoe经研究发现约75%的伴有明显焦虑或抑郁的癌症患者没有得到任何咨询或心理治疗[11],而放疗期癌症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会更强烈,往往感到失望、无助,情绪上表现为焦虑、悲伤、抑郁,行为上表现为回避、否认,影响到家庭和工作关系,对肿瘤的片面认识,高额的医疗费用,躯体的不适及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使部分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加重,可表现为拒绝治疗及产生自杀企图。治疗成功的概念应界定为在保持患者生命质量的同时改善症状,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命[12]。故对放疗期存在情绪障碍患者,医生不仅要注重恶性肿瘤本身的治疗,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继发的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行为障碍的治疗。

    3.2.1  心理治疗  配合有关肿瘤放疗知识讲座及肿瘤治愈者积极鼓励、疏导、耐心解释,启发和帮助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动员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放疗环境,保障患者有足够的睡眠和较好的心情,防止情绪波动,同时加强护理

    3.2.2  药物治疗  对精神压力极大、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可以专家会诊,同时应给予抗精神药物治疗,晚上可加服西地泮5 mg,同时亦可给予少量阿米替林,多虑平等治疗,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赛尔特)具有良好的抗抑郁和焦虑作用,剂量10~20 mg/d 。其治疗肿瘤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的有效率为77.8%,治疗焦虑症状的有效率为71.1%[13],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只有综合治疗,才能真正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贯彻到我们的临床实践中[14],为患者顺利接受放射治疗及恢复健康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2):238-241.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2):191-194.

[3] 李跃顺,陈正言,彭德发,等.食管癌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168-169.

[4] 陈宏.心理社会因素在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3):170-173.

[5] Eschwege F.Depression and cdneer [J]. Encepnale ,1994,20(4):657.

[6] 寇振芳,王玉中.癌症患者情绪障碍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3(3):163.

[7] 陆敏,徐荷芬,夏媛媛.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87.

[8] Zabord J , Brintzenhofe szock , Crubow B ,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by cdncer site[J].Psych ooneology , 2001,10(1):19-28.

[9] 余展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心身障碍调查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2):39.

[10] 张明园.危重型综合性医院就诊者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1999,79(5):325-326.

[11] Pascoe S, Edelmans S , kidmdn A ,et al. Prevalence of psychologicai distress and of support service by cancer patient at Sydney hospital[J].Aust NZ J psychiatry ,2000,34(5):785-791.

[12] 罗健,孙燕.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研究[J].中国肿瘤,2001,10(2):76-78.

[13] 张磊晶,安钢辉,徐晔,等.肿瘤患者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临床治疗[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7):482-48.

[14] 王维治,矫毓敏,孙威,等.综合性医院神经科门诊抑郁症的躯体化特点[J].中国医刊,2003,38(3):27-28.


作者单位:1.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科,四川 广元 628017;2.广元市疾控中心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