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14期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77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无禁忌证,每晚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服3个月。每月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近期疗效确切,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77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无禁忌证,每晚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服3个月。每月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用药后诱导闭经。月经复潮者经期缩短、经量减少,贫血得以纠正。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近期疗效确切,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功能性子宫出血 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无生殖器官及全身的器质性病变,是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病。随着年龄增长围绝经期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发生率逐年增加,约50%的围绝经期妇女发生本病,不及时治疗会造成严重贫血。本院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收到良好疗效。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4年来77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资料,现将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妇科确诊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103例,其中,77例自愿接受米非司酮治疗。年龄43~54岁,既往均无心血管疾病、血液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无长期服药史,无使用米非司酮禁忌证,近3个月无激素服用史。治疗前查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除血红蛋白外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正常。用药前均行分段诊刮除外恶性病变,病检报告增殖期改变51例,单纯增生过长17例,分泌期改变9例。

  1.2 方法 于分段诊刮后第3天起每晚睡前服用米非司酮10mg,连用3个月。每月复查一次,了解治疗效果、药物副作用,复查肝功能、血尿常规并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米非司酮治疗效果 均取得有效止血,出现药物性闭经。停药后随诊12个月以上,月经恢复25例,月经复潮者较治疗前经期明显缩短、经量减少(见表1),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未再次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进入绝经期52例,占67.5% 。B超监测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mm),治疗前(12.49±1.46)、治疗后1个月(6.32±1.47)、治疗后2个月(5.04±1.5)、治疗后3个月(6.0±1.7),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贫血(见表3)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自觉精神状态均明显好转。

  2.2 副反应 用药早期出现恶心、食欲减退15例,10~14天症状自行消失。肝功能损害8例(占10.38%),均为肝酶升高未停药,加用保肝药物治疗,与用药前比较(见表2)无显著差异(P>0.05)。潮热7例(占9.09%)。表1 月经复潮者治疗前后月经变化情况 表2 治疗前后肝酶及血红蛋白变化

  3 讨论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大多是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卵巢无排卵以及孕激素缺乏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主要是卵巢功能的衰退加之所剩不多的卵泡对促性腺激素的感应性下降[1],卵泡发育异常,雌激素分泌锐减,失去卵巢激素对下丘脑及垂体的正负反馈作用。形成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但却不能形成排卵前高峰,失去排卵功能。无黄体形成,无孕激素分泌,子宫内膜受单一雌激素的影响造成子宫内膜过度增殖,血管供应增多,腺体增多,间质支架缺乏,组织变脆。当体内雌激素波动而发生雌激素撤退或突破出血时,子宫内膜血管断端不易关闭而引起出血不止。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经量过多、经期延长。10%~15%患者呈严重不规则月经过多、崩漏和严重贫血。内膜活检多呈现不同程度的增生过长。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常用的内分泌治疗方法有孕激素内膜脱落法、雌激素内膜生长法及内膜萎缩法[2]。因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大都无生育要求,药物治疗勿需维持月经周期,不必考虑恢复卵巢排卵功能,可用人工合成孕激素控制出血,但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突破性出血;单一雄激素只能减少出血,不能达到快速止血效果;雌激素治疗可使子宫内膜过度增长,而且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安全性有待确定。

  米非司酮是一种抗糖皮质激素的复合型孕激素拮抗剂,具有抗孕激素和孕激素的双重作用,它对孕酮受体亲和力比天然孕酮强5倍,在受体水平拮抗孕酮作用。有关资料表明,米非司酮不仅具有单纯抗孕激素作用,并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诱发闭经。米非司酮抑制LHRH的分泌,影响FSH和LH分泌和释放,抑制卵泡发育,而且可直接作用于卵巢颗粒细胞促使其凋亡,加速围绝经期卵巢内残余不多的卵泡萎缩,导致绝经[3]。本文结果表明,在应用米非司酮治疗中闭经率达100% ,且年龄越接近绝经期,停药后越易绝经。

  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有抗氧化作用,使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萎缩,引起子宫内膜供血不足、变薄或退化,血管减少,基质增加[3]。因此,米非司酮可使子宫内膜萎缩,减少经期出血。据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可使体内雌激素水平维持在卵泡早中期相对稳定,可避免雌激素波动出现撤退性或突破性出血。在本文中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月经复潮后经期及经量均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

  米非司酮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可同时减轻盆腔充血及腰骶部不适症状,并可改善贫血症状,患者精神状态及自我感觉良好。据文献及本文结果,长期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对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影响,服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本文治疗后效果明显,治疗期间闭经率达100%,停药后月经复潮者经期及经量均明显缩短,贫血症状明显改善,停药后闭经率达67.5%,证明应用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有诱导提前闭经作用。

  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副作用轻微且治疗费用低,服用方便,患者乐于接受,但存在疗程长、易复发的缺点。研究表明,在长期应用米非司酮的妇女中观察到子宫内膜增生,未发现不典型增生[4]。导致这种现象可能与米非司酮长期应用对抗孕激素,子宫内膜处在无对抗性雌激素环境不断增长有关。因目前用药仅限于3~6个月,若延长用药时间及增加剂量后是否会发展为不典型增生甚至癌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汤希伟.妇产科疾病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63.

  [2] 徐 苓.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物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4):199-201.

  [3] 周应芳.妇产科热点问题聚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227-231.

  [4] Steinauer J,Elizabeth A,Pritts,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mifepnist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leiomyomata[J].Obste Gynecol,2004,103:1331-1336.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 太康 461400

作者: 李坦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