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6期中医中药

清痹散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潜力。方法应用自制中药清痹散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9例,每次2g,每天3次口服,疗程为6周,与消炎痛对照组比较。8%,显示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结论本研究表明清痹散治疗RA的效果可靠,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潜力。方法 应用自制中药清痹散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9例,每次2g,每天3次口服,疗程为6周,与消炎痛对照组比较。结果 近期治愈41例,显效3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8%,显示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清痹散治疗RA的效果可靠,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清痹散 消炎痛 萘普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通常以非甾体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或免疫增强剂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长期应用有毒副作用 [1] 。我院从1990年1月~2003年12月,应用自制中药制剂清痹散治疗RA,收到良好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RA诊断标准 [2] ,凡符合以下7条中5条:(1)晨僵≥1h;(2)关节痛数≥3个;(3)关节肿胀≥6周;(4)类风湿性因子(RA)阳性;(5)类风湿性皮下结节阳性;(6)ESR≥30mm/h;(7)受累关节X线摄片呈RA改变;并在停用改善病情的药物1周以上者即选为观察病例。

1.2 一般资料 观察共179例,男61例,女118例,年龄18~63岁,平均37.6岁;病程1~5年79例,6~10年69例,>10年31例。将入选病例交替分至2组,清痹散治疗组89例和消炎痛对照组90例,2组间性别、年龄、病史、病情程度及中医辨证分型均大致相同,具有可比性。

1.3 中医辨证 属湿热痹105例,表现为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得凉则痛减,晨僵,关节活动受限,手不能握摄,足难以履步,皮下多有风湿结节,口渴不欲饮,小便黄赤,大便不畅,脉数或滑数,舌质红而苔黄腻;治则以清热除湿、宣痹通络为主。属寒湿痹者74例,表现为发热,恶风,畏寒,汗出,关节或肌肉冷痛,阴雨天明显,遇寒加重,得热则缓解,晨僵明显,脉弦紧或濡缓,舌淡胖,苔白腻;治则以祛寒除湿、和营通络为主。

2 方法

2.1 治疗组 以自制中药制剂清痹散治疗。药物组成与制法:先桂枝、全蝎、威灵仙、海桐皮、羌活、防风、狗脊、姜黄、蚕砂、苍术、附子、独活、当归、小茴香、萆、红花、鹿角、薏苡仁、乳香、通草、甘草,干燥,按比例混合,粉碎后通过100目筛,分成每包2g备用;药物毒性试验:取实验用Wister大鼠30只,体重180~230g,雌雄各半,每只给清痹散6g于2小时内分次灌胃,观察1周无毒性反应,每次2g,每天3次,口服。

2.2 对照组 消炎痛,每次25mg,每天3次,口服;萘普生,每次250mg,每天2次,口服。

2.3 观察方法 2组疗程均为6周,治疗期间不再用其他药物。观察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3症,按重、中、轻、无,以3、2、1、0记分,并记录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均检测晨僵时间、双手握力、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ESR、RF、IgG、IgA、IgM,双手足正位X线摄片对照。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近期治愈:晨僵<15min,关节痛和肿胀消失,活动障碍和双手握力恢复至基本正常,ESR正常,RF阴性。显效:晨僵<30min,受累关节3症总记分下降>80%。有效:病人自我评价有改善,受累关节总记分下降>40%。无效:受累关节总记分下降<40%或病情加重。

3.2 治疗结果

3.2.1 疗效结果 治疗组,近期治愈41例(46.1%),显效34例(38.2%),有效12例(13.5%),无效2例(2.2%),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近期治愈23例(25.6%),显效33例(36.7%),有效22例(24.4%),无效12例(13.3%),总有效率为86.7%。以Ridit分析比较,显示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3.2.2 2组受累关节治疗前后记分比较 治疗后2组受累关节3症记分均有明显下降,2组比较显示治疗组记分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见表1。

表1 2组受累关节治疗前后记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 ˇP<0.01, ˇˇ P<0.05;与对照组比较, △ P<0.01

3.2.3 2组双手握力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双手平均握力为15.9±6.1kPa,治疗后为26.5±7.4kPa;对照组治疗前为15.7±6.0kPa,治疗后为21.5±6.5kPa。2组比较, 显示治疗组双手握力增加更明显,P<0.01。

3.2.4 2组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IgG、IgA、IgM均有明显降低,对照组仅IgG有所下降,见表2。

表2 2组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后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ˇ P<0.05

3.2.5 副作用 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有44例出现反酸水、食欲下降、上腹隐痛等消化道不适反应,占48.9%,但均未因此停药。2组病人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均无异常改变。

4 讨论

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手、腕、肘、膝、踝和足关节常易呈对称性受累。在急性活动期,体液免疫亢进,IgG明显增高,IgA和IgM增高甚微[1] 。RF是病人血清中出现的针对IgG Fc片段上抗原表面的一类自身抗体,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是RA发病和病情迁延的中心环节,而内分泌、遗传及环境因素等则增加了RA的易感性 [3]

本病属中医的“痹证”或“痹病”范畴,不少学者称其为“痹”、“历节”,以与其他痹证区别。中医理论认为RA的发生取决于正邪两方面的因素,尤其强调正气的主导作用,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RA急性期多以湿热瘀阻关节为标,正气亏虚仍为其本。这里的正气可理解为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性。关于辨证分型,冯兴华医师将RA分为湿热痹阻型、寒湿痹阻型、瘀血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 [4] 。RA的活动期多以急性发作或慢性活动或复发等形式出现,以风寒湿热之邪实为主,根据主证辨证可分为湿热痹阻型和寒湿痹阻型;而缓解期则病位在里,以正虚为主,则多为瘀血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本组病例临床表现均有RA活动期特征,辨证分型属湿热痹居多,其余为寒湿痹。我们综 合RA有关中西医的发病学说,从清热解毒、祛寒除湿、滋补肝肾,活血通痹等治则着手选药组方,配制成清痹散,用于89例RA病人的6周治疗观察,显示清痹散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疗效明显优于消炎痛对照组。

清痹散为纯中药制剂,方中以威灵仙、海桐皮、萆、蚕砂、苍术、防风祛风除湿;以羌活、独活胜湿止痛;以薏苡仁、通草清热利湿;以小茴香散寒行气;以鹿角、狗脊滋补肝肾;以红花、乳香活血追毒;以全蝎攻毒散结等。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这些中药含有多种生物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成分,配伍使用可发挥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抑制体液免疫、调节细胞免疫、抗菌、抗组胺、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消肿镇痛等协同作用。清痹散配方合理,治疗RA效果可靠,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而且药源丰富、制作简便,深受患者欢迎。

参考文献

1 寇秋爱,房定亚.类风湿冲剂治疗急性期类风性关节炎34例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医杂志,1995,36(9):537-539.

2 Arnett FC,Edworthy SM,Bloch DA,et al.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1987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Arthritis Rheum,1988,31:315.

3 施桂英.关节炎概要,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76-294.

4 钱之华,张宏宇.冯兴华老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新中医,1999,31(12):6-7.

作者单位:130021吉林长春解放军第461医院

(收稿日期:2004-01-18)

 (编辑贝 子)

作者: 周府伯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