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7期综述

急性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发生于肢体的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acutelimbcompartmentsyndrome,ALCS)是一种严重的外科疾病,主要是上肢或下肢密闭的骨-筋膜室内压力骤然升高,使毛细血管中的血流量大幅度减少甚至中断,而导致受累组织坏死的病变。1肢体骨-筋膜室的解剖学筋膜是一种致密结缔组织,其中细胞数量少,纤维含量高并紧密排列,筋膜伸......

点击显示 收起

发生于肢体的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acute limb compartment syndrome,ALCS)是一种严重的外科疾病,主要是上肢或下肢密闭的骨-筋膜室内压力骤然升高,使毛细血管中的血流量大幅度减少甚至中断,而导致受累组织坏死的病变。如果延误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轻者需截肢致残,重则造成患者死亡。近几年来,本征特别受到血管外科和骨科医师们的重视,学者们在临床做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不但普及了本征的基本知识,并使本征的诊治水平明显提高。

1 肢体骨-筋膜室的解剖学

筋膜是一种致密结缔组织,其中细胞数量少,纤维含量高并紧密排列,筋膜伸入肌肉间隔,并附着于骨骼的骨膜,在肢体形成一些被骨性筋膜包围成近乎密闭的腔隙,有肌肉、神经、血管等从腔隙中通过。在前臂有2个骨-筋膜室,即手掌(前)和背侧(后)骨-筋膜室,分别处于连接尺骨和桡骨骨间膜的前、后方。大腿部有前、后和内侧3个骨筋膜室,前室于股骨前方,位于外侧和内侧肌间隔的前面;内室位于股骨后方,在外侧和内侧肌间隔之后,后侧肌间隔之前;后室位于外侧和后侧肌间隔的后方,在内室后面。小腿骨-筋膜室的发病率最高,由胫骨和腓骨的骨间膜、小腿前外侧肌间隔和小腿后外侧肌间隔,分为胫前、外侧、浅后和深后4个骨-筋膜室。

胫前室有胫前血管和腓神经通过,是一个被骨性筋膜包围成近乎密闭的腔隙。前为深筋膜,后为骨间膜和腓骨前面,内为胫骨嵴外侧面,外为小腿前肌间隔,顶部为胫腓关节,下界为小腿横韧带。所以通过小腿横韧带深面的结构都从前室出来。深后筋膜室在小腿近侧,由胫、腓骨、骨间膜和小腿深筋膜围成;在小腿远侧,其内、外界分别由小腿筋膜及其深层围成。比目鱼肌几乎围绕筋膜室,只给胫后血管、神经束以比较狭窄的通道。在远侧,此筋膜室由于所含胫骨后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互相靠近而变小,但此三肌分别由不同肌外膜围绕,又可分为3个室,前为浅后室,后为深后室,在二者之间是外侧室。

2 病理生理变化

肢体遭受外伤或出血等损伤后,组织水肿可使筋膜室内的压力(ICP)升高,首先阻碍毛细血管静脉回流,继而因微小动脉受压引起肌肉和神经缺血性坏死。其它如外界压迫、缺血-再灌注、筋膜室容积减小等都可造成同样的结果。临床发现,缺血-再灌注后多核中性白细胞、氧自由基、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三烯类等,都能使血浆外渗导致本征[1~3]

3 病因

3.1 骨科疾病 最常见者为胫骨干和尺骨或桡骨远侧段骨折[4,5]统计文献资料各家报道的发生率差异颇大,闭合性胫骨骨折的发生率为1.5%~29%,开放性胫骨骨折则为1.2%~10.2%。不论是开放性还是闭合性骨折引起的ALCS,都同样要做筋膜室切开减压术。下肢的ALCS多发生于小腿前室,前臂者多在屈肌筋膜室内。粉碎性骨折受到的外力较大,所以更易发生ALCS。ALCS也可发生于股骨或跟骨骨折后,但股骨周围的筋膜室均较大,并与髋部肌肉相通,因此筋膜室内的积血较易引流出筋膜室,ALCS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儿童足部挤压伤也可引起ALCS[6,7]。其它如牵引、石膏固定、手法复位、骨髓腔内固定等,均可导致ALCS。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抗凝剂(华法令或肝素等),也是致病因素之一。

3.2 血管疾病 动脉或静脉外伤,特别是动、静脉联合损伤时,均可引发ALCS。血管受伤同时伴有骨折者,更易发生ALCS[8,9]。大腿部血管损伤后,有时可引起局部的ALCS,其远侧并无血循环障碍发生。

动脉取栓、溶栓和搭桥转流等动脉重建术后,均可因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组织水肿等,而导致ALCS,文献中的发病率为0~21%[10]。危险因素包括缺血时间长、发病急骤、年龄大、术中休克、搭桥的自体静脉取自患肢等。这类患者由于皮下组织剧烈水肿,所以典型体征是患肢触诊时呈木板样坚韧。有的学者报道,在重建血循环手术第6~7天后,ICP达最高峰,有的报道为术后3~5天。做动脉重建术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更易发生ALCS,其它较少见的病因为主动脉内气囊泵置放、股青肿、血管内注入化疗药物等[11]

3.3 医源性 用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做静脉或动脉穿刺,或者经血管注射药物、以及做体外压迫(如穿抗休克裤等),均可引起ALCS。血友病患者可以发生自发性ALCS。

3.4 软组织损伤 对肢体直接的打击,特别是有出血倾向者,即使无骨折发生,也可引起ALCS;甚至轻微的损伤如踝部扭伤等,也可引发ALCS,其它如烧伤、长时间手术(尤其是患者处于头高脚低位时)、饮酒过量、长时间制动和肢体受压时,都可能是引起ALCS的原因[12,13]

3.5 毒品 经动脉注入毒品(吗啡、海洛因等),以及毒品所致的急性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等,都可导致ALCS[14]

3.6 低血压 全身血压下降时,降低的ICP可以压迫筋膜室内的血管,使组织供血大幅度减少甚至中断。

4 临床表现

主要为疼痛,疼痛远超过所受外伤所应有的程度;牵拉所累及的肌肉时有剧痛;局部张力升高伴有肿胀,并在短时间内不断加重;皮色苍白,不能扪及动脉搏动(特别是血管性ALCS者);感觉异常,表现为不能区别皮肤上二点同时受到的触觉;晚期患肢发生麻痹。

5 骨-筋膜室测压方法

一般认为,对神志不清或不完全清醒者、幼儿、做局部神经阻滞者以及临床表现不明者,应做ICP测定以明确ALCS的诊断。必要时可每隔30min~2h重复测压,也可做持续测压。Tiwari等[15]介绍的常用测压方法如下。

5.1 灯芯导管测压(Mubarak) 优点为所测的数据较准确,可持续测压;缺点是组织液可在导管顶端凝固,将管腔封闭。

5.2 针刺测压(Whitesides法) 用18号针直接刺入筋膜室内,并与水银测压计连接。在测压时需注入生理盐水,所以测得的数据可能不十分准确,即ICP升高时读数下降,或ICP降低时,读数反而升高。有时针尖刺入肌腱或嵌入组织时,均可出现读数升高。

5.3 灌注测压(Matsen法) 用19号针刺入筋膜室后,经注射器输入泵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所得数据较准确,误差为0.5~3mmHg,并能持续测量ICP。

5.4 裂隙导管测压(Rorabeck法) 将硬膜外导管顶端制成多个裂隙,通过持续输入液体,可避免组织液在导管顶端凝固。

5.5 中心静脉压检测仪 用中心静脉压检测仪测定ICP,将18号针直接穿刺,优点为设备简单,操作快速,但与针刺测压法有同样的缺点。

5.6 侧孔针测压 用1支针可测量几个筋膜室ICP,缺点是不能持续测压。

5.7 光导纤维传感器测压(Ovre法) 操作简便、数据准确,并可持续测压,但价格比较昂贵。

正常的ICP为0~8mmHg,当ICP升高达20~30mmHg时,患肢出现疼痛和感觉异常。Mubarak等指出,ICP升为30mmHg时,即应考虑ALCS的存在,并严密观察患肢,因为这样的高压若持续6~8h,即可造成患肢组织不可逆的损伤。各家对ALCS需采用减压手术治疗的临界ICP,意见尚不统一。Matsen等规定为45mmHg;Allen等认为40mmHg时应严密观察,50mmHg应立即手术。Quellette等指出,ICP为 15~25mmHg而有临床症状,以及ICP高于25mmHg但无临床症状者,是筋膜室切开手术的适应证。近来Janzing等指出,应在临床研究中确定需做手术治疗的ICP值,以避免不必要的筋膜室切开术[16]

6 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为筋膜室切开减压术。有肾功能衰竭者术前需及时处理。抬高患肢一般并不能减低ICP,但对股青肿患者,则必需及早将患肢抬高,并给予抗凝剂。一旦确诊为ALCS,就必需及早处理。

一般认为,骨-筋膜室切开时,可做1~2个切口;下肢ALCS者,有时需同时做腓骨切除术;前臂ALCS一般做掌侧或背侧切开;手部ALCS应在腕管和受累的筋膜室切开减压;下肢ALCS必需将4个筋膜室同时切开。Cooper主张在小腿外侧做一个纵形长切口;Owen认为,做2个切口打开筋膜室,可使ICP降至正常值。Mubarak等指出,切除腓骨者若同时全程切除腓骨床,可取得满意的减压效果。有些学者们认为,做双切口的优点是不必切除腓骨、操作简便、损伤血管和神经的危险性小,使后室能充分减压。Patman认为,只有在患肢有严重外伤时,才考虑切除腓骨。

目前,学者们多主张做长切口,以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Cohen等[17]报道,长8cm的皮肤切口,可将ICP由48mmHg降至25mmHg;要使小腿所有筋膜室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切口必须长达12~20cm,因为皮肤本身也是使ICP升高的因素之一。Mubarak发现,单做15cm长的皮肤切口,即可使ICP下降5~9mmHg。Tiwari等认为,皮肤切口应长约16cm,并将筋膜室切开后开放处理。

筋膜室切开后关闭的时间,各家做法不尽相同。有的学者于手术后3~4天,作切口二期缝合,但必须在ICP已显著下降以后方可施行,因为这样虽然可免于做伤口植皮,但术后第4天有些患者的ICP可能

作者: 田卓平张培华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