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7期临床医学

消炎痛栓直肠给药预防泌尿科腹部术后疼痛的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生理反应,它对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术后恢复极为不利。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已将术后镇痛视为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为此,笔者采用消炎痛栓肛塞预防泌尿科腹部术后疼痛。1研究对象1999年12月~2001年12月行泌尿科腹部......

点击显示 收起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生理反应,它对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术后恢复极为不利。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已将术后镇痛视为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为此,笔者采用消炎痛栓肛塞预防泌尿科腹部术后疼痛。经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999年12月~2001年12月行泌尿科腹部手术后130例,其中前列腺开放手术25例,前列腺经尿道电切术和电气化术75例,膀胱全切2例,睾丸切除14例,尿道膀胱损伤13例,膀胱部分切除1例。

1.2 方法

1.2.1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5例,手术结束回病房后在下肢肌张力恢复时予消炎痛栓100mg塞肛至直肠深处约4~6cm,根据血中药物浓度及消除半衰期,4h后若出现疼痛可重复使用。24h总量不超过400mg。对照组65例,术后3~6h当疼痛分值>3,给予度冷丁100mg肌肉 注射,根据血中药物浓度及消除半衰期6h后,可重复使用。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文化程度等无明显差异。

1.2.2 疼痛评定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0为不痛,10为最痛。

1.2.3 镇痛效果评价,试验组用药后12h内VAS<3为有效;对照组用药后6h内VAS<3为有效。

1.2.4 观察指标,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用药次数和效果,即术后1h、2h、3h、6h、12h及24h的疼痛分值,观察24h内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及胃肠道反应。

1.2.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经正态检验为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式四格表X2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a=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24h内用药次数及效果。见表1。

2.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镇痛效果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24h内用药次数及有效率比较 (例)(略)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镇痛效果比较 (x±s)(略)

2.3 两组术后24h内睡眠状况比较 将术后第一个24h内睡眠状况分为好、中、差,24h内睡眠时间>6h者为好,4~6h者为中,4h以下为差。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24h内睡眠状况比较 (例)(略) 注:χ2检验,P<0.001

2.4 两组患者头晕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24h内头晕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 (例)(略)

2.5 两组肠蠕动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肠蠕动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h)(略)注:t检验,P<0.01

3 讨论

术后疼痛[1,2]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是机体对手术刺激的一系列动态反应过程,其结果对病人术后恢复产生了众多的不良影响。许多术后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并发症都可能与术后伤口疼痛和应激反应有关。术后镇痛不仅旨在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而且在于提高患者自身防止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能力。消炎痛栓直肠给药吸收快[3],作用迅速,副作用轻。实验表明,给药后30min血中浓度达高峰,4h后逐渐下降,而且50%~70%的药物不经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可防止或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该药属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无呼吸抑制,无尿潴留和成瘾性。直肠给消炎痛栓明显的减轻术后疼痛。

长期以来,由于疼痛的主观属性,临床对疼痛的主动评估在大多数医疗机构还没有成为护理工作常规,只在病人提出有疼痛存在要求镇痛时,护士才被动地给予处理,许多病人认为护理人员会自然地知道他们存在疼痛而等待处理,结果却是忍受疼痛。从研究结果我们看到[4,5],采用消炎痛栓肛塞法,将以往被动的镇痛改为主动的预防疼痛,使术后无痛成为现实。治疗组在24h内VAS都较低,87.69%的患者VAS在0~2分。由于无痛干扰,因此在睡眠时间,肠蠕动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这无疑对患者术后创伤的恢复,心理、生理状况的调整及整体的康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消炎痛栓直肠给药法,减少了以往度冷丁间断肌肉注射的繁琐和病人的痛苦,并有利于药物的管理。直肠给药法较好地处理了术后6h内服药与禁食的矛盾,使镇痛方法更加科学可行。减少了临床护理工作。同时,直肠给药时药物不首先经过肝脏代谢,相对血药浓度较高,可能镇痛效果较好。

消炎痛栓主要副作用出汗或大汗淋漓个别患者用药期体温可降到35.5℃,这一副作用一方面可以减少或避免术后发势,但另一方面对年老、体弱、脱水、酸中毒的病人则不利,故必须注意在术后几天内静脉输液,补充水和电解质的丢失和纠酸或剂量减半50mg,本组未发生与此有关的并发症。

消炎痛栓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头晕恶心、呕吐,本组病人每次给药剂量为100mg,但是与对照组相比较,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 赵俊.疼痛治疗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29.

2 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

3 王其发.消炎痛栓剂治疗输尿管疼痛的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87,3(2):192.

4 张兆平.不同剂量消炎痛栓对上腹部或下腹部术后镇痛效果比较.临床麻醉学杂志,1996,12(4):200.

5 佟术绝.疼痛的护理评估.中华护理杂志,1995,30(3):123-125. 

作者单位:653100云南省玉溪市医院泌尿科

(收稿日期:2004-01-10) (编辑 贝子)

作者: 张丽波董琼芳王君梅普红英冯艳华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