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9期中医中药

舒肝理气法治愈痛经验案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病案1:患者,女,17岁。痛经2年余,月经15岁初潮,月经周期基本正常,量偏少,色红有血块,每于经前腹痛,经至痛减,白带偏多,色、质均可,无异味。治以舒肝理气。病案2:患者,女,24岁。...

点击显示 收起

  病案1:患者,女,17岁。初诊:1997年4月1日。痛经2年余,月经15岁初潮,月经周期基本正常,量偏少,色红有血块,每于经前腹痛,经至痛减,白带偏多,色、质均可,无异味。舌红苔薄黄,脉弦弱。辨证为肝郁气滞。治以舒肝理气。处方:当归9g,炒白芍9g,柴胡6g,川芎9g,台参15g,香附9g,陈皮9g,炒川楝子9g,炒白术9g,砂仁9g,菟丝子9g,甘草3g。水煎服3剂。   

  病案2:患者,女,24岁。初诊:1998年8月28日。痛经日久,经前少腹痛、胀、坠,伴腰痛,月经周期量均可,色偏暗,有血块,白带偏多,大便偏稀。舌红苔薄白,脉弦弱。此为肝郁气滞。治以舒肝理气。处方:当归9g,炒白芍9g,柴胡6g,云苓9g,台参15g,炒白术9g,香附9g,陈皮6g,砂仁9g,甘草3g。水煎服3剂。
   
  病案3:患者,女,27岁。1998年11月3日初诊。痛经日久,正值经期第2天,经少,色暗有块,经前经期腰痛,乳胀,少腹坠痛,白带偏多,异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弱。辨证为肝郁气滞,治以舒肝解郁。处方:当归9g,炒白芍9g,柴胡6g,云苓9g,桔梗6g,人参10g,炒白术9g,香附9g,炒元胡6g,菟丝子9g,台乌9g,甘草3g。水煎服3剂。
   
  按:痛经是妇科常见病证。历代医家论述较多,《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当以察意,言不能悉也。”张氏之论可谓详矣。
   
  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我们认识到:痛经虽然有虚实寒热之辨,但“不通则痛”是其共同病机,调理患者体内不通畅之状态,使其恢复其常,是治疗痛经的最终目的。因此,痛经的治疗,应以调理气血为主。而女子月经既行,以肝为先天。而肝之疏泄不及,肝气郁结不通则痛,是痛经之脏腑归属。我们临床以逍遥散为主方,根据患者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及程度,再结合月经周期、量、色、质及兼症、舌脉、体质状态等适当加减每获良效。
   
  同时,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体会到痛经按时用药的治疗思路:痛经为病,既痛治疗为治标,未痛调理是治本。因此,对于痛经病人应分期调理,不论何种性质的痛经,每于行经前3~5天服药3剂。连用3个月为1个疗程,共服药9剂。上述3则医案即是我们经1个疗程,3次用药共9剂后,痛经治愈者之举例。均是以逍遥散舒肝理气为主,配以四君子汤加减培补后天,以土中泻木,再根据具体症状适当配伍。偏于调血加川芎、香附、元胡等,偏于调气配以广木香、香附、陈皮、云苓、元胡、桔梗等,偏寒配台乌、炒小茴香等,偏热配炒山栀、炒
川楝子,经量偏少配菟丝子、坤草等,经量偏多配女贞子、旱莲草、生阿胶等。
   
  (收稿日期:2004-04-01)  

  作者单位: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 

  (编辑日强) 

作者: 魏凤琴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