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9期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3例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不同疗效。方法将63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33例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以21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两组病人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组间分析。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不同疗效。方法 将63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33例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以21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两组病人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组间分析。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中西医结合 治疗

  笔者自1999年10月~2003年10月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33例,并与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本病30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28~76岁,平均61.4岁;病程6~24年,平均14.6年;心功能Ⅲ级者11例,Ⅳ级者22例;冠心病13例,风心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高心病6例。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9~76岁,平均59.8岁;病程6~25年,平均15.1年;心功能Ⅲ级者12例,Ⅳ级者18例;冠心病12例,风心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高心病5例。2组年龄、性别、病种、心功能级别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CHF的诊断标准 [1]  ;心功能分级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标准委员会于1994年第9次修订标准 [2]  。所有病例均符合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控制感染,治疗原发病,限制钠盐及水分摄入,纠正电解质紊乱,缺氧明显者吸氧,常规使用正性肌力药、利尿剂、ACE抑制剂、扩血管药。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阳益气,活血利水中药。中药组方:生黄芪30g,制附子6~9g,肉桂3g,人参6g,白术12g,茯苓30g,葶苈子12g,桑白皮15g,大腹皮12~20g,红花12g,丹参12g,坤草30g,陈皮15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温服。2组病例均以21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方法

  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分级变化。症状及体征按无、轻、中、重进行记分 [3]  ;心电图及胸片心胸比率变化;超声心动图观测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EF);做血、尿、大便常规及电解质、肝、肾功能检查。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Ridit分析。

  4 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  。4.1.1 心功能疗效标准 近期临床治愈:心功能纠正至Ⅰ级,相关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显效:心功能提高2个级别以上,但未达Ⅰ级标准;有效:心功能进步1级,而未达到Ⅰ级状态;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及CHF未控制。

  4.1.2 临床症状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积分值下降>2/3;有效:症状积分值下降2/3~1/3;无效:症状积分值下降<1/3。

  4.2 心功能疗效

  见表1。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1 2组心功能疗效比较 例(略)

  4.3 临床症状疗效疗组与对照组显效分别为21例、9例,有效分别为10例、16例,无效分别为2例、5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3.94%、83.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Ridit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4.4 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变化

  见表2。表2 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ˇ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P<0.05, △△ P>0.05

  5 讨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CHF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新药的相继问世,CHF治疗的效果确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仍有大量CHF患者终因救治效果差而死亡。因此人们期望CHF治疗能更进一步,能够运用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来挽救更多频临床死亡的CHF患者。中医药辨证施治的有效参与为人们不断追求此目标带来了希望。CHF属祖国医学“心悸”、“怔忡”、“支饮”等的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证。其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三脏,以心肾阳气亏虚为本,血瘀水泛,上凌心肺,外溢肌肤为标,治以益气温阳,化瘀通络,泻肺行水为原则。方中黄芪补心气,益心阳,利水消肿;附子、肉桂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助阳化气;参、苓、术、陈健脾除湿以制水;葶苈 子、桑白皮、大腹皮泻肺行气以利水;坤草、丹参、红花化瘀通络以行水。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温阳,活血行气利水之功,有标本兼治之效。

  本资料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CHF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1993,57-62.

  2 Tne Criteria Commttee of the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1994Reviˉsions to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al Lapacity and Odjective Assessment of Patients with disease of the heart.Circulation,1994,90:644-64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新药(中药)治疗老年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中医药学报,1980,4(3):74.

  (收稿日期:2004-04-28)   

   作者单位:043000山西省侯马市人民医院内2科   

  (编辑一 坤) 

作者: 王志强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