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0期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104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阑尾周围脓肿多因急性阑尾炎未能及时治疗引起化脓、穿孔、坏疽等被大网膜及邻近肠袢包裹而形成,若行阑尾脓肿切除术,则并发肠瘘机率高,有一定病死率。笔者自1993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104例,获满意疗效,并与单纯用西医非手术治疗的48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两组152例均为我院外科住院......

点击显示 收起

  阑尾周围脓肿多因急性阑尾炎未能及时治疗引起化脓、穿孔、坏疽等被大网膜及邻近肠袢包裹而形成,若行阑尾脓肿切除术,则并发肠瘘机率高,有一定病死率。笔者自1993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104例,获满意疗效,并与单纯用西医非手术治疗的48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组152例均为我院外科住院患者,且均有阑尾炎病史,病程3~13天,平均5.1天。治疗组104例中,男62例,女42例;年龄7~79岁,平均37.2岁。对照组48例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7~78岁,平均37.2岁。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典型病例 患者,76岁,农民,因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8天伴有发热于2001年11月28日就诊。发病后曾在当地乡村医生处行抗炎等治疗,但腹痛及发热无缓解。现患者右下腹持续性胀痛、恶心、便秘、纳差。查T38℃,心肺(-),右下腹压痛并反跳痛,能触及包块,肠鸣音减弱,直肠指征阴性,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白细胞计数15.6×10 9 /L,B超示右下腹8cm×5cm混合性包块。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经中西医结合治疗10天后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自觉症状和体征消失,B超复查,脓肿消失,痊愈。

  1.3 诊断标准 根据《黄家驷外科学》和湖南省卫生厅《常见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中的诊断标准拟定:(1)有急性阑尾炎病史;(2)右下腹出现包块、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持续发热;(3)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4)超声波探及局限性包块。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常规使用抗生素,主要采用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甲硝唑或先锋霉素、环丙沙星、甲硝唑等联 合治疗;必要时B超定位下穿刺抽脓。

    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基本方金银花20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15g,桃仁10g,丹皮10g,川楝子10g,皂刺15g,穿山甲10g,赤芍10g,大黄15g,甘草5g。湿热重者加黄莲、黄芩;气滞明显者加木香、厚朴、枳壳;气血虚者加生黄芪、当归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白细胞计数及B超检查正常;好转: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白细胞计数正常,B超示肿块缩小;无效:治疗5天后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B超示肿块无变化或继续增大,改为手术治疗。2.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略)注:与对照组比较, ˇ P<0.05
   
  3 讨论

  阑尾周围脓肿为阑尾急性炎症未能及时治疗所致。西医治疗多采用手术或单纯输液保守治疗。于手术治疗风险大、并发症多,故临床上一般不主张手术,而单纯输液治疗,疗程长,疗效欠佳。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能明显缩短疗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阑尾周围脓肿属中医“肠痈”范围。主因湿热毒郁积肠内,气血凝聚,以致瘀热郁结不散所致。故宣泻热破瘀,散结消肿。方中大黄泻肠中湿热瘀结之毒;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桃仁、丹皮、赤芍,凉血散血、破血祛瘀;皂刺、穿山甲化瘀散结。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排脓消肿之功。

  (收稿日期:2004-06-12) (编辑江 风)

  作者单位:421800湖南省耒阳市人民医院 

作者: 邱崇怡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