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1期综述

雄黄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Realger的矿石,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As2S2)及一些微量元素。近年来,人们对雄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就其现代药理作用、主要临床应用及其毒副作用作一综述。1对细胞凋亡及基因表达的影响1。1肿瘤细胞雄黄1g/ml给小鼠灌服,连续10天,可诱导荷瘤(L-1210和H22)小鼠肿瘤组织凋亡,抑制......

点击显示 收起

  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Realger的矿石,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As 2 S 2 )及一些微量元素。其味辛苦,性温。有燥湿、祛风、杀虫、解毒功效。主要应用于痈疮肿毒,虫蛇咬伤,虫积腹痛,疥癣秃疮 [1]。近年来,人们对雄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就其现代药理作用、主要临床应用及其毒副作用作一综述。

  1 药理学研究
   
  1.1 对细胞凋亡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1.1.1 肿瘤细胞 雄黄1g/ml给小鼠灌服,连续10天,可诱导荷瘤(L-1210和H22)小鼠肿瘤组织凋亡,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并可延长存活时间 [2]  。在1.0μmol/L浓度下,雄黄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24h后,其凋亡率可达14.1%~17.3%,主要以早、中期表现为主;在2.0μmol/L浓度下作用24h后,凋亡率为25.3%~31.7%,以晚期表现为主 [3]  。0~25μmol/L范围内的雄黄可以逆转乳腺癌MCF-7/ADM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并呈剂量依赖性,可能的逆转机制为下调mdr-1基因的表达 [4]  。雄黄亦可部分逆转MCF-7/ADM对阿霉素(ADM)的抗药性,主要为其下调ABC家族基因的mRNA水平,降低化疗药物阿霉素对MCF-7/ADM细胞的IC 50 [5]  。雄黄体外对Raji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表现为G 2 /M期阻滞,AnnexinV阳性的凋亡细胞明显增加,并且可使bcl-2的表达下调 [6]  。
   
  1.1.2 血细胞 250、125mg/kg的雄黄给小鼠连续灌服,血中1周后出现较多嗜多色红细胞,给药2周后血中点彩红细胞增多,3周后血中可出现Howell-Jolly小体;淋巴细胞、粒细胞出现凋亡小体,血小板颗粒减少;骨髓各系细胞也均出现形态改变,有巨幼样红细胞、异常丝状分裂,粒细胞鼓槌状小体数量增多,有新月帽状凋亡小体,环状核染色质的凋亡小体及核溶解的凋亡小体 [7~9]  。
   
  1.1.3 白血病细胞(APL) 1.5%的雄黄对NB 4 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有促凋亡效应,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表现为G 2 /M期的阻滞,药物处理的早期细胞凋亡,未见伴有bcl-2 的下调 [10]  ;雄黄在25.0~200.0mg/L浓度时对诱导NB 4 和HL-60细胞凋亡抑制作用表现为细胞周期S和G 2 期细胞分布减少或消失,形成大量亚二倍体细胞;当浓度为12.5mg/L时,培养72h,NB 4 细胞表现为典型的凋亡特征,而HL-60细胞则无 [11]  。在PML蛋白的基因表达中,25mg/L的雄黄处理后的NB 4 细胞内融合蛋白降解,PML蛋白聚集于POD结构上,随后降解,对HL-60细胞、PML蛋白发生相似改变,但对细胞中PML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 [12,13]  。另有报道,雄黄对急性早幼粒细胞不仅有促凋亡作用,还同时能促其分化,具有双重作用。355μg/L的雄黄作用后的NB 4 细胞发现凋亡小体的同时部分细胞内出现分化颗粒,线粒体膜表面抗原APO2.7表达上调,CD 11b  表达增加,CD 33  表达减少 [14]  。应用基因芯片研究发现NB 4 细胞在350μg/L雄黄作用后12h,9条基因上调,37条基因下调,2条参与蛋白酶体降解途径的基因显著上调,多条与细胞信号传导、RNA加工及蛋白质合成相关的基因下调,故NB 4 细胞的分化和凋亡可能与PSMC2、PSMD1、ITGB1基因的表达改变有密切关系 [15]  ,亦证明细胞信号传递蛋白类基因U51903和Z22533,DNA结合转录和转录因子相关基因AF036613、代谢类基因X66435等可能是雄黄作用于ADL的靶基因 [16]  。0.001μmol/L~0.100μmol/L浓度的雄黄可抑制HL-60/ADR细胞生长,逆转其耐药,促进细胞凋亡,与剂量呈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Pgp表达下降有关 [17]  。88~711μg/L的雄黄对MR 2 细胞的生长、增殖有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可见凋亡细胞,细胞核染色质边集、核碎裂及凋亡小体;出现低于G 1 期DNA含量的亚二倍体细胞峰;基因组DNA电泳出现梯形条带;Annexin V-FITC +/PI - 的凋亡细胞逐渐增多 [18]  。以300μg/L雄黄处理NB 4 和MR 2 细胞能下调其促凝活性,TF抗原的表达及TFmRNA的转录 [19]  。1%的雄黄可以诱导K 562  细胞产生凋亡现象,并导致S期细胞降低,出现了亚二倍体细胞群;但对K 562  及K 562  /ADM的IC 50  差异无显著性,且增加细胞内DNR含量,增加DNR的细胞毒作用,下调bcl-2和P-gp的表达 [20,21]  ;其机制之一可能为由大剂量雄黄诱导的K 562  细胞G 2 /M期阻滞致使端粒酶活性显著下降 [22]  。
   
  1.2 抗菌作用 0.125%的雄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浓度为0.25%时抑制作用非常明显 [23]  。雄黄洗剂体外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24]  。

  1.3 镇痛及抗炎作用 0.13、0.065、0.033g/kg的酸奶飞炮制法及生品雄黄能明显的抑制醋酸致小鼠的扭体反应,提高热板法致痛痛阈值,表现出明显的镇痛作用;同时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亦能提高醋酸致小鼠足肿胀的抑制率 [25]  。
   
  1.4 其他作用 以雄黄1.0g/kg诱发雄性小鼠的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雄黄剂量增加,微核率增高 [26]  。0.2、0.1g/kg的雄黄能明显提高正常小鼠网状内皮系统(RES)的吞噬功能 [24,27]  。雄黄亦能抑制狼疮小鼠肾脏病变,改善肾功能,减轻其尿毒症,早期未见造血抑制和肝毒性 [28]  。

  1.5 毒性 250mg/kg的雄黄对小鼠肾脏损害较为严重,肾小球充血较明显,细胞数量增多,肾小囊腔明显狭窄,囊壁增厚,并有少量新月体形成;肾小管特别是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肿,间质血管充血,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泄功能下降 [29]  。Wistar大鼠口服50mg/kg雄黄5周后对体内组织中铜、锌和硒水平影响甚微,口服450mg/kg的雄黄后大鼠心脏中锌含量下降,脾脏和骨髓中铜含量升高,肾铜水平较对照组增加约2倍。大鼠肝肾组织中金属硫蛋白的含量几乎不受口服雄黄的影响,表明肾铜蓄积是大鼠服用450mg/kg雄黄后体内微量元素变化最为显著的特征,肾铜的蓄积有可能是造成雄黄肾脏毒性的原因之一 [30]  。
   
  2 临床应用
   
  2.1 白血病 雄黄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 1、2、4、5、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均有一定疗效。用市售雄黄治疗MDS,对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EAB)型效果好于难治性贫血(RA)型,且对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疗效较好 [31]  。陆道培等用雄黄或纯化雄黄治疗M 3 白血病对初治、耐药、复发和维持缓解都有确切疗效 [32]  。王梦昌等以雄黄治愈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7例 [33];治疗维甲酸耐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 3 型20例,总有效率为90% [34,35]  。
   
  2.2 皮肤病 单味雄黄治疗带状疱疹50例,总有效率为100% [36]  ,雄黄散、复方雄黄酊外用亦可治疗带状疱疹 [37,38]  。以雄黄为主的复方制剂雄黄散治疗黄水疮400余例,有效率为99%,一般用药3~5天即可治愈 [39]  。雄黄洗剂治疗圆癣50例,总有效率为98% [40]  。
   
  2.3 支气管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 雄黄内服治疗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有良好的效果,作用机制可能在下调bcl-2基因引起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C)凋亡上起到重要作用 [41]  。

  2.4 流行性腮腺炎 雄黄加紫花地丁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86例,全部治愈 [42]  。雄黄散外贴治疗小儿腮腺炎116例,痊愈74例,显效26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100% [43]  。
   
  2.5 腋臭 雄黄碘伏液治疗腋臭48例,治疗1个疗程,36例腋臭消失,10例明显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88%  [44]  。
   
  2.6 其他 雄黄可用于治疗热带性嗜红细胞增多症及癌症晚期疼痛 [37]  ;雄黄加桃仁外敷用于治疗阴痒[45]  ;三参雄黄煎剂可用于治疗慢性滤泡性咽喉炎 [46]  。

  3 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雄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它的毒性来源于它的杂质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砷为原浆毒物,其易与组织细胞内酶系中巯基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引起细胞代谢障碍,形成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系统的毒性,而导致口腔、食道、胃粘膜糜烂、肿胀出血;中毒性肝炎,亚急性黄色肝萎缩;心脏脂肪浸润;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肾小球损伤等。其急性中毒,轻者眼睑水肿,眼花,皮肤潮红;重者口咽干燥,灼热,吞咽困难,剧吐,腹痛,大便呈米泔样带血丝,血压下降,最终可引起心力衰竭;少尿,蛋白尿,水肿,腹水,高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紫绀,四肢冷,虚脱;死亡发生在中毒后24h至数日内 [47]  。砷能影响骨髓系统,改变血液中细胞的成分,长期服用雄黄,可引起贫血,严重时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中毒可引起血紫质样发作,尿卟啉呈强阳性;皮肤长期应用雄黄,由于砷剂刺激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引起皮肤过度角化,即砷角化病;另外可引起皮疹或皮肤炎症;中毒量的砷能使许多脏器组织退变及坏死,氢排出量增多。有报道,妇女妊娠最后3个月,内服约30ml含有1.3%砷的制剂,4天后生下一早产儿,婴儿于11h后死亡;砷可经乳汁排泄,引起婴儿中毒[48]  。同时雄黄还具有致突变、致畸、致癌等毒副作用 [49]  。   

  4 小结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及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应用结果表明,雄黄在治疗许多疾病中表现出明显的作用效果。但雄黄作为典型的砷制剂,又具有一定的毒性。在药典中规定:入丸散用剂量为0.05~0.1g,外用适量;并特别注明内服宜慎;不可久用;孕妇禁用。因此,雄黄及其制剂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对雄黄的用量、使用方法以及对人体的危害等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雄黄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故我们不可因为雄黄毒性的存在及相关的报道从而忽视了其有效性,同时也应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其用量及使用时间,做到合理用药,使其在治病过程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江苏中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338.
   
  2 刘京生.雄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河北中医,2000,22(11):874.
   
  3 王梦昌.雄黄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38.
   
  4 王玉华.雄黄对乳腺癌MCF-7/ADM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及机制研究.解剖科学进展,2003,9(2):135.
   
  5 王玉华.ABC家族基因在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M中的表达及雄黄及其作用初探.解剖学报,2002,33(6):623.
   
  6 张晨.雄黄对Raji细胞凋亡的影响.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2):50.
   
  7 李国明.雄黄对小鼠血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16(5):25.
   
  8 李国明.雄黄诱导小鼠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研究.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2):91.
   
  9 刘大基.雄黄诱导小鼠血细胞凋亡形态观察.时珍国医国药,2001,12(5):386.
   
  10 张晨.低剂量雄黄诱导NB 4 细胞凋亡的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2):11.
   
  11 白月辉.雄黄对NB 4 及HL-60细胞的促凋亡作用.中华血液学杂志,1998,19(9):477.
   
  12 钟璐.ATRA和雄黄对白血病细胞PML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 响.上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1,21(2):106.
   
  13 钟璐.雄黄对NB 4 和HL-60细胞的形态,PMLmRNA及蛋白的表达影响.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1,9(3):23.
   
  14 阿思宇.雄黄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诱导凋亡和促进分化的双重作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3(4):401.
   
  15 王怀宇.应用基因芯片研究雄黄对NB 4 细胞的作用.中国中药杂志,2002,27(8):600.
   
  16 陈思宇,刘陕西,张梅,等.雄黄对急幼粒细胞白血病NB 4 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6):封2.
   
  17 高晓东.雄黄对HL-60/ADR作用的初步研究.南通医学院学报,2001,21(4):349.
   
  18 陈思宇.雄黄诱导维甲酸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症细胞(MR 2 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2,27(3):211.

  19 赵晓艾.雄黄对NB 4 和MR 2 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2003,28(6):553.
   
  20 张晨.雄黄诱导K 562  细胞凋亡的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3):30.

  21 张晨.雄黄抗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及其凋亡诱导关系的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2):40.
   
  22 李静.雄黄对K 562  细胞端粒酶活性和凋亡的作用.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7):1581.
   
  23 全燕.湖南石门雄黄的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1997,4(5):286.

  24 刘一波.雄黄洗剂体外抑菌作用考察.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2,2(2):49.
   
  25 纪淑芳.雄黄生品和酸奶飞炮制品的药效学比较.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0,16(1):44.
   
  26 孙恩亭.中药雄黄的致突变性实验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11):52.

  27 康永.雄黄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其毒性观察.时珍国医国药,1999,9(4):322.
   
  28 林有坤.雄黄对狼疮鼠肾功能的近期影响.河北医药,2002,24(1):60.
   
  29 李国明.雄黄对小鼠肾脏形态学的影响.河北医药,2002,24(1):60.
   
  30 程增江.口服雄黄对小鼠脏器中铜、锌、硒含量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2001,26(3):194.
   
  31 高学熙.雄黄治疗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14例.临床内科杂志,1998,15(3):125.
   
  32 陆道培.口服雄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NLL-M 3 )66例.中国实验诊断学,1998,(6):319.
   
  33 王梦昌.雄黄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7例疗效观察.陕西医学杂志,2002,31(2):152.
   
  34 王梦昌.雄黄治疗维甲酸耐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 3 及诱导凋亡的作用.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2,23(2):175.
   
  35 关键平.雄黄治疗维甲酸耐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陕西肿瘤医学,2002,10(4):281.
   
  36 潘风芝.单味雄黄外敷治疗带状疱疹50例.中国中药基础医学杂志,2003,9(7):77.
   
  37 黄东胜.复方雄黄散外用治疗带状疱疹64例.浙江中医杂志,1993,28(8):365.
   
  38 杨玉祥.复方雄黄酊外搽治疗带状疱疹40例.河北中医,2003,25(3):181.
   
  39 宿国进.雄黄散治黄水疮.山东中医杂志,1995,14(8):373.
   
  40 杨帆.雄黄洗剂治疗圆癣50例.中国社区医师,2002,18(17):40.
   
  41 丁晓辉.细胞凋亡与雄黄的临床应用.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5):318.
   
  42 李西文.紫花地丁加雄黄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86例.中国民间疗法,2001,9(12):35.
   
  43 杜安民.雄黄散外贴治疗小儿腮腺炎116例.陕西中医,1995,16(12):545.
   
  44 龚卫东.雄黄碘伏液治疗腋臭48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5):312.
   
  45 张平仁.雄黄桃仁外敷治疗阴痒100例.中国民间疗法,2003,11(3):35.

  46 金树文.三参雄黄煎治疗慢性滤泡性咽喉炎临床观察.河南中医,2002,22(2):53.
   
  47 盛明智.雄黄及其制剂的合理应用.中国药业,2003,12(3):75.

  48 史国兵.中药雄黄的临床应用及其毒副作用.药学实践杂志,2002,20(5):267.
   
  49 刘晓华.雄黄的临床应用及毒副反应.中医药信息,2003,20(1):209.

  (收稿日期:2004-06-21) 

  作者单位:130021长春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
   
       130021长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编辑一 坤)

作者: 丁涛张玉华温富春周继胡徐惠波孙晓波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