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1期临床医学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3例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又称为组织细胞坏死淋巴结炎)是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一种较为罕见的良性疾病。本文收集我院经淋巴结活检证实的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3例,现报告如下。患者主要症状为不规则发热,高时达39~40℃,以颈部、下颌、腋窝淋巴结多发性肿大为首发。淋巴结肿大发生于颈部、右腋窝、双腹股沟区1例,颈部、腋窝1例......

点击显示 收起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又称为组织细胞坏死淋巴结炎)是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一种较为罕见的良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均有报道。本文收集我院经淋巴结活检证实的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3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26~63岁,平均41.3岁。患者主要症状为不规则发热,高时达39~40℃,以颈部、下颌、腋窝淋巴结多发性肿大为首发。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为1~4个月,平均2.5个月。淋巴结肿大发生于颈部、右腋窝、双腹股沟区1例,颈部、腋窝1例,局限于下颌区1例。肿大的淋巴结约黄豆粒~花生米粒大小不等,直径多数为1~2cm,部分融合成团,质中等,活动度尚可,有轻压痛。淋巴结肿大并发呼吸困难2例,并发声音嘶哑1例。并发颈部水肿、胸水、腹水、双下肢水肿1例。3例均经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其中,1例经针吸细胞学检查1次,活检病理检查2次;另1例经活检病理检查2次;余1例经活检病理检查1次。针吸细胞学涂片见到:红细胞及少量炎症细胞。活检病理检查报告:1例报告为破碎的淋巴组织,可见多叶核细胞。二次活检为淋巴结内纤维组织增生,可见多种炎细胞,未见恶性淋巴瘤及转移癌细胞;1例报告为组织细胞广泛坏死;1例报告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本组3例,诊断前均曾抗感染治疗半月以上,病情无明显好转。1例抗感染同时曾短期使用小量激素,病情时轻时重,本病治疗均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并用白细胞介素-2,疗效颇佳,预后良好。随访至今无复发。
   
  2 讨论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增生,临床上较为少见,与表现相似常见的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恶性淋巴瘤及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癌等不易鉴别。若对本病认识不足,首次针吸细胞学检查阴性或无活检病理报告,本病一般难以确认,多须重复活检方能确诊,淋巴结活检病理可诊断本病。若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可疑,必要时须经淋巴结活检证实。
   
  本病临床有如下几个特征:(1)淋巴结肿大多数为局限性,也可为全身性,伴有轻度压痛。(2)有长期发热史,体温可达39℃以上。(3)肿大的淋巴结对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4)肿大的淋巴结可压迫邻近器官。(5)淋巴结活检所见大都是一片坏死组织,有时分不出细胞类型。(6)对糖皮质激素疗效颇佳。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临床分为单纯型和变应型两种,后者除单纯型所表现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外,变态反应较重,常可累及胸腔、腹腔和肾脏。本病发病机制主要是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同时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 4 和CD 8 比例)有助于临床诊断,本病治疗应用激素,大部分疗效好,但也易进一步抑制免疫功能。目前治疗多合用白细胞介素-2(IL-2)剂量1×10 5 U,每日1次静点,连用1个月,疗效颇佳,预后较好。
   
  此外,本病也偶见于儿童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变态反应,曾有接种乙脑苗发生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报道。特点是发热,淋巴结肿大,轻压痛,并可有一过性脾肿大,个别有白细胞减少。有学者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也有学者认为是后限性免疫性疾病。诊断明确,激素治疗有效。
   
  (收稿日期:2004-07-16)

  作者单位:136200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
   
       136200吉林省辽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136200吉林省辽源市中心血站  

  (编辑一 坤) 

作者: 郭郁曲士杰白鹤龄陈秀玲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