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1期中医中药

软坚化瘀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60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病,临床以病变部位出现疼痛、红肿、可触摸到有压痛的条索状硬物为主要表现,西药对静脉曲张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欠佳。1997年3月~2000年10月笔者采用软坚化瘀法为主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3治疗方法拟软坚散结、化瘀通络法。3讨论血栓性浅静脉炎属中医“......

点击显示 收起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病,临床以病变部位出现疼痛、红肿、可触摸到有压痛的条索状硬物为主要表现,西药对静脉曲张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欠佳。1997年3月~2000年10月笔者采用软坚化瘀法为主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半年;外伤史9例,静脉曲张史43例,无明显诱因8例;病变部位均在下肢。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学》 [1]  标准确定诊断标准,即下肢浅表静脉区红、肿和触及压痛的条索状硬物等特点,本病诊断即可确定。
   
  1.3 治疗方法 拟软坚散结、化瘀通络法。药物组成:丹参20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5g,桃仁10g,水蛭10g,蜈蚣2条,土鳖虫10g,玄参15g,浙贝母15g,海藻10g,昆布10g,穿山甲10g,丝瓜络10g,牡蛎10g,川牛膝15g,生甘草10g。湿热偏重加忍冬藤、土茯苓,病久气虚加黄芪,疼痛明显加延胡索、乳香、没药,气滞血瘀加柴胡、木香。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1.4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下肢条索状硬物消失,活动自如。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下肢条索状硬物基本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及下肢条索状硬物减轻,劳累后下肢微痛。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
    
  2 结果

  本组60例中用药最短5天,最长30天。治愈39例,占65%;显效:17例,占28.3%;好转4例,占6.7%。总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血栓性浅静脉炎属中医“脉痹”范畴,其发病多为血管壁的物理及化学的损伤和静脉曲张所致的静脉血液瘀滞所致。其基本病机是气滞血瘀,脉络不通,营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聚而为湿,湿瘀日久化热生痰,致痰热瘀毒互结阻滞经脉。根据本病发病机制拟软坚散结,化瘀通络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方中丹参、当归、川芎、赤芍、桃仁活血化瘀;水蛭、蜈蚣、土鳖虫其搜剔窜透之性,祛脉络瘀浊启闭开结,功专力宏;穿山甲、浙贝母、海藻、昆布、牡蛎之类其软坚散结,化瘀通络之效;牛膝引药下行,直达下肢患处,结合辨证加减。诸药合用,使瘀血得去,新血得生,脉络畅通,诸症悉除。临床体会到在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时,单纯用活血化瘀之品而不结合用软坚散结之药,很难取得较好的疗效,只有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重用软坚散结之品,再配虫类搜剔逐瘀,结合辨证加减才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防止复发。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28. 

  (收稿日期:2004-06-21)

  作者单位:063000河北省唐山市中医院  

  (编辑香 江)

作者: 厉秀云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