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2期临床医学

急性心肌梗死31例救治体会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救护及一般治疗的方法。方法对31例AMI患者进行一般的治疗,观察护理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等的变化情况。结果31例AMI患者治愈27例,占87。结论对AMI的一般治疗、护理非常重要。...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救护及一般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31例AMI患者进行一般的治疗,观察护理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31例AMI患者治愈27例,占87.1%,死亡4例,占12.9%。结论 对AMI的一般治疗、护理非常重要。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β受体 护理 心电图
     
   1999年4月~2002年4月,我科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3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1例AMI患者均按WHO1979年标准诊断,男30例,女1例,年龄48~79岁,平均62.3岁。初发25例,再发6例,发病至入院时间为半小时~3天。其中前间壁梗死6例,前壁梗死9例,广泛前壁梗死5例,下壁梗死3例,下壁合并正后壁梗死1例,侧壁合并正后壁梗死2例,下壁合并右室梗死2例,前间壁和广泛前壁合并右室梗死1例,心内膜下梗死2例。出现心律失常26例,占83.9%,心衰14例(包括急性肺水肿6例)占45.2%,心源性休克5例,占16.1%。经抢救存活27例,死亡4例,24h内死亡1例,3天内死亡1例,第9、11天各死亡1例。住院病死率为12.9%。

     2 讨论

  AMI既往住院病死率为30%左右,自监护病房的建立和预防应用利多卡因以来,住院病死率降为15%左右。但在基层医院无条件建立监护病房的情况下,如何降低病死率仍是我们探讨的课题。

     2.1 一般治疗与护理 (1)监护:除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呼吸、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外,在3天内最好每天描记2~4次心电图,以便不漏诊和发现新的梗死灶。笔者曾遇1例临床症状非常像AMI患者,但当时心电图正常,半小时后复查心电图呈典型广泛前壁AMI的图型,8h后又检出右室梗死的图型,患者出现休克,经抢救成功。(2)休息:我们主张绝对卧床休息2~4周,高龄及心衰、休克者最好卧床休息4周。笔者曾遇1例78岁无并发症的男性患者,2周后下床活动而出现急性心衰、肺水肿,因及时抢救而脱险。又1例79岁男性患者于发病第1天下床大便(无便秘)而死亡。(3)常规给予吸氧、镇静剂及止痛剂。(4)心理护理:这也是战胜本病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患者要做好思想工作,解除对疾病的顾虑和过度悲伤,同时也要说服一些对疾病认识不足而满不在乎的患者,使患者有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有2例无并发症的患者,于病程第9天与家人发生争吵而突然死亡,另1例于病程第11天由于过度悲伤而突然死亡。(5)饮食以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要少量多餐,避免饮食辛辣或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6)保持大便通畅:由于卧床,胃肠蠕动减慢及排便习惯的改变,易形成便秘,在排便时如用力不当易使心脏氧耗增加,导致心脏骤停,所以要设法保持1~2天排便1次,如有便秘可给缓泻剂或开塞露。笔者体会以中药番泻叶为好。如番泻叶无效,用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加黄芪为宜,笔者曾用此法治疗数例,效果满意。(7)输液:AMI发病后,由于饮食减少、呕吐、发热、出汗及利尿的应用,患者多处于低血容量状态,因此补液量不必过于顾忌,24h之内以500~1500ml为宜,休克严重患者不宜超过2500~3000ml。如无心衰者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余液给一定的等渗盐水和糖水,输液量的多少可根据红细胞压积和尿比重简易判定。欲减轻补液对心脏的负荷,关键在于控制输液速度和总出入量的液体平衡。在用极化液(GIK)补液时应加用镁盐,即GIKMg液。多数学者认为,AMI后会出现低镁血症,故笔者每日除常规应用10~20ml门冬氨酸钾镁外,还加用硫酸镁2.5~5.0g。镁具有改善心肌代谢、抗心律失常、扩冠、扩血管、抗凝等多种作用,对心肌梗死急性期非常适用,一般应用10~14天。(8)预防心律失常:患者入院后如无 禁忌应静脉给予利多卡因预防用药72h,然后给慢心律或心律平口服。(9)预防感染:对伴有心衰、休克和原有慢阻肺病史者,均采用对肾脏无毒副作用的广谱抗生素。

     2.2 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该类药物可减少心肌的氧耗量,缩小梗死范围,减少潜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在起病4h内如无禁忌证即可应用,常用心得安、氨酰心安等。

     2.3 心律失常的治疗 根据心律失常的性质选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配合中药效果较好。如一例广泛前壁和下壁梗死患者,心率40~42次/min,阿托品应用1周无效,我们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益气活血药,使心率稳定在60次/min,现代研究认为附子能使希氏束电图的A-H间期明显缩短。

     2.4 心衰、肺水肿的治疗 对心衰患者除利尿、扩血管、快速洋地黄制剂(发病24h后)外,主要选择多巴酚丁胺和硫酸镁,前者为正性肌力药物,后者能改善心肌代谢,加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有条件者加用1,6—二磷酸果糖。急性肺水肿患者除常规传统治疗外,用多巴酚丁胺联合硝普钠从15~20μg/min的速度静滴开始,酚妥拉明从100~150μg/min速度静滴开始,以免血压突降,然后根据血压调整滴数,使收缩压维持在90~120mmHg或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不低于梗死前80mmHg。

     2.5 休克的治疗 以扩容、纠酸、血管活性药物为治疗原则,加用多巴酚丁胺和中药生脉散加附子、龙骨、牡蛎、枳实。对顽固性休克血压难以回升者,加大升压药和强心剂的用量,笔者遇1例休克患者,24h内多巴酚丁胺用量达500mg、多巴胺320mg、阿拉明300mg方维持住血压,但升压药难以减量或停药,加服中药后血压才稳定,休克纠正。笔者对5例休克患者4例配合中药抢救均成功,1例尚未用上述中药即死亡。上述中药发挥了“益气养阳、回阳固脱”的作用。    

  作者单位:16275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中蒙医院 

    (收稿日期:2004-03-04) (编辑建 伟)

作者: 梁阿慧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