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期中医中药

隔药灸脐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原发性器官特异的自体免疫性疾病,病变是以溃疡为主的慢性结肠炎。笔者采用药物隔姜灸脐治疗,疗效肯定。1一般资料选取临床确诊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53例,男35例,女18例。参照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订的统一标准)。...

点击显示 收起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原发性器官特异的自体免疫性疾病,病变是以溃疡为主的慢性结肠炎。绝大多数患者发病缓慢,呈持续性或间断性,大便次数多,缓解与复发交替,迁延难愈。笔者采用药物隔姜灸脐治疗,疗效肯定。现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临床确诊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53例,男35例,女18例;年龄18~72岁,平均37岁;病程最长35年,最短2年。
   
  1.2 诊断标准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主要表现为黏液性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病程迁延易复发;纤维结肠镜检查:直肠、结肠有颗粒状弥漫性炎症病变,附有脓性分泌物;X线钡剂灌肠造影:肠黏膜粗乱或有细颗粒样外观等表现。参照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订的统一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药物制备 白术20g,吴茱萸10g,肉桂6g,木香10g,高良姜10g,小茴香10g,白芷10g,乌药10g,冰片10g。将上述药粉碎,过80目筛,装瓶备用。
   
  1.3.2 选穴与用法 选取肚脐神阙穴,每次取药粉适量,填满肚脐,加黄酒适量,上置厚约1.5~2.0mm小孔之生姜片,上放置底径约1.5cm,高约1.5cm,重约4g的艾炷灸灼。每次9壮。及时更换姜片,防止灼伤。灸毕用麝香壮骨膏同药粉贴敷。每周2次,4周为一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肠镜检查及钡剂灌肠,黏膜病变基本恢复正常或仅遗留瘢痕;好转:症状明显减轻,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显示病变减轻;无效:症状及肠镜检查、钡剂灌肠均无改变。
   
  2.2 治疗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53例患者中治愈28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5%。
    
  3 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临床表现为黏液性腹泻、腹痛及里急后重,病程迁延,容易复发,中医认为本病属于“肠风”、“泄泻”范畴。《景岳全书》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慢性泄泻的初起多因情志不调、饮食不节、寒冷刺激或劳累造成脾胃肝肠多脏器受损,使脏腑失和,气机升降失常,从而形成脾胃虚弱、寒凝气滞等虚实夹杂之证。脾虚肝乘,肝木抑郁,失其疏泄,可致病情加重。脾虚失运,日久及肾,而肾虚又可损及脾脏。且湿滞日久化热,故临床上既有脾虚或脾肾两虚之“本虚”又有肝气瘀滞、寒湿蕴结之“标实”。
   
  本疗法选取肚脐神阙穴为治疗要穴,神阙穴隶属任脉,与冲脉相交会、与督脉相表里。任脉、督脉、冲脉为“一源三歧”,三脉经气相通,内联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内通外联,承上启下,灸之可温补脾肾、扶正祛邪、培元固本。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并有动脉小分支,血管丰富,外用药物较易吸收,并能迅速进入血液循环。
   
  方中选用白术为君药,补气健脾燥湿。肉桂、高良姜、乌药、生姜、艾叶温中和胃,温肾散寒。吴茱萸、木香、小茴香、白芷行气止痛。冰片行气开窍。乌药辛温,归肝肾膀胱之经,行气疏肝,且善除膀胱之冷气,吴茱萸阙阴经本药,能温中散寒,又善解肝经之郁滞,引肝经之厥气下行,肉桂壮命门之阳,散寒止痛。神阙穴配合以上诸药灸疗,补肾健脾,疏肝和胃,散寒除湿而获标本兼治、泄泻即止之良效。本方法简便,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编辑田 雨)

  作者单位:262700山东省寿光市中医医院 

作者: 刘卫国 桑莉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