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5期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早、中、晚期病理改变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临床为多形损害,部分患者表现不典型,须借助组织病理检查方可确诊。现将临床遇到的12例患者进行临床及组织病理变化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其中2例以发热伴躯干散在丘疹2周就诊。...

点击显示 收起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PLEVA)为一种少见的副银屑病,病因不明。临床为多形损害,部分患者表现不典型,须借助组织病理检查方可确诊。现将临床遇到的12例患者进行临床及组织病理变化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12~49岁;15岁以下1例,40岁以上2例;病期为2周~12个月。皮损部位:位于躯干部5例,位于躯干及上肢者4例,位于下肢者3例。其中2例以发热伴躯干散在丘疹2周就诊;1例曾以“血管炎”住院治疗,好转后再次加重来诊,10例以躯干或四肢丘疹、水疱及溃疡等多形皮损就诊。

  1.2  诊断结果  4例临床诊断:(1)PLEVA:待查;(2)血管炎?8例临床诊断:PLEVA,组织病理诊断:PLEVA。

  1.3  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早期:4例患者病期7~14天,表现为丘疹;其中1例仅躯干散在4个米粒大丘疹,以发热、乏力为著。基本病理变化: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颗粒层变薄,棘层变薄,棘细胞
内外水肿,基底细胞液化,个别角化不良细胞,表皮内见淋巴样细胞移入。真皮乳头水肿,浅层血管扩张、充血,周围散在单—核细胞浸润。中晚期:8例患者,病期14天~12个月,临床表现为散在小水疱、丘疹、坏死及溃疡。基本病理变化:表皮角化过度,灶性角化不全,部分浅表结痂,痂下表皮坏死,棘细胞内外水肿,部分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许单核细胞浸润。

  2  讨论

  本病起病急,其典型表现为丘疹,水疱-丘疹-坏死。多数患者可表现为不典型性,皮损数目少,伴有高热、乏力等,但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其特征性变化: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表皮内炎细胞移入,表皮细胞内、外水肿,部分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样细胞浸润。临床表现的水疱、坏死,均因炎细胞的移入致表皮细胞内外水肿及表皮细胞的变性所致。本病临床出现的丘疹、坏死也可见于丘疹坏死性皮肤结核及淋巴瘤样丘疹病,但组织病理可明显鉴别。鉴别点:丘疹坏死性皮肤结核有典型的结核样结构,并有干酪样变性坏死。淋巴瘤样丘疹病为真皮内弥漫性或楔形不典型细胞浸润为其特征。

  临床形成坏死及溃疡时,易误诊为变应性血管炎,但组织病理未见到嗜中粒细胞及核尘,也无血管周围的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所以病理可排除变应性血管炎。Lever(1967年)曾提到本病与变应性血管炎有一定的关系,也有学者曾将其归类于血管炎,但均以血管炎证据不足,而未将其最后定论。

  作者单位: 1 262500 山东青州,青州市黄楼卫生院

             2 262512 山东青州,青州市何官卫生院

             3 262700 山东寿光,寿光市皮肤病防治站


             (编辑:邹  晔)

 

作者: 吉孟典,李家刚,燕旭云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