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7期

凉血清肺饮治疗玫瑰痤疮86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我科于1998年6月~2004年6月间采用凉血清肺饮治疗玫瑰痤疮86例,并与灭滴灵加维生素B6治疗8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入选病例标准所有病例均在颜面中部特别是鼻、两颊、下颌及额部发生红斑,并在红斑的基础上成批出现痤疮样丘疹、脓疱,但无粉刺形成,毛细血管扩张明显[1]。治疗组86例,男30例,女56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我科于1998年6月~2004年6月间采用凉血清肺饮治疗玫瑰痤疮86例,并与灭滴灵加维生素B6治疗8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病例标准  所有病例均在颜面中部特别是鼻、两颊、下颌及额部发生红斑,并在红斑的基础上成批出现痤疮样丘疹、脓疱,但无粉刺形成,毛细血管扩张明显[1]。病程均在2年以上。同时中医辨证,证见口渴喜冷饮、消谷善饥、口臭、大便干燥、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1.2  一般资料  166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男30例,女56例;年龄32~45岁,平均42.1岁;病程3~5.5年,平均4.4年。对照组80例,男33例,女47例;年龄34~47岁,平均41.7岁;病程2.5~6年,平均4.6年。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程、皮损面积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凉血清肺饮加减治疗。方药组成:生地15g,丹皮8g,赤芍15g,生石膏30g,黄连10g,黄芩10g,连翘15g,桑白皮10g,枇杷叶10g,蒲公英15g,夏枯草15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ml,早晚分服,35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灭滴灵0.2g,每日3次,饭后口服,维生素B6片20mg,每日3次口服,服2周停1周,再服2周,共35天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2]  痊愈:面部红斑、丘疹、脓疱全部消退,无新皮损发生;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偶有新出皮疹;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上,有新出皮疹;无效:面部皮损无变化,有新出皮疹。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治疗组86例,痊愈36例,占41.9%;显效24例,占27.9%;有效16例,占18.6%;无效10例,占11.6%;总有效率88.4%。对照组79例,治愈5例,占6.3%;显效12例,占15.2%;有效9例,占11.4%;无效53例,占67.1%;总有效率32.9%。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服药第5天出现药疹,被迫停止治疗,还有10例出现不同程度地胃部刺激症状,加服健胃药后完成治疗。

  3  讨论

  玫瑰痤疮亦即酒渣鼻,是发生在颜面中部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发病原因不甚明了,因临床无特效药物治疗,致使病情迁延难愈,再加上皮损位于面部影响美观,故对病人身心健康影响较大,现代医学认为,胃肠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及冷热刺激是其内因,局部皮脂过多导致毛囊虫繁殖引起毛囊的炎症为其外因,故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但临床观察到口服抗生素后不仅有可能发生胃肠道刺激、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而且疗效欠佳,亦不适合长期服用。而祖国医学对酒渣鼻早有记载,如《景岳全书》记载“肺经素多风热,色伪红黑而生皶疖者,亦有之”。此病虽外在鼻区,但内关肺胃。禀赋不同,常在人到中年,肺经阳气偏颇,郁而化热,热与血搏,血热入肺窍,使鼻渐红而生病矣。或脾胃素有积热,复因嗜食辛辣之品生热化火,肺胃积热上蒸,郁结血分所致,治宜清泄肺胃、凉血解毒。方用凉血清肺饮加减,方中黄芩、桑白皮、枇杷叶意在清肺热,生石膏、黄连重在泻胃火,生地、丹皮、赤芍清热凉血,连翘、蒲公英、夏枯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诸药合用能使肺胃积热得以清泄,皮损亦渐渐消退。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9.

  2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诊疗常规.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89,361.

  作者单位: 054000 河北邢台,河北省复员军人医院

  (编辑:杜文燕)

作者: 李社改毛秀菊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