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8期

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婴幼儿泄泻42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婴幼儿泄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本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发病最多,尤多见于两岁以内的婴幼儿。无论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笔者根据泄泻证候特点、病因、临床表现将其归纳为三大类型:即伤食泻,湿热泻,伤风泻。...

点击显示 收起

      婴幼儿泄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其主症,此病属于现代医学的消化不良、肠炎的范畴。本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发病最多,尤多见于两岁以内的婴幼儿。无论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如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可因营养不良而成疳疾。笔者根据泄泻证候特点、病因、临床表现将其归纳为三大类型:即伤食泻,湿热泻,伤风泻。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婴幼儿泄泻42例,通过临床观察和随访,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男17例,女25例。1岁以内17例,1~2岁9例,2~3岁7例,3~4岁6例,5岁以上3例;伤食泻21例,湿热泻10例,伤风泻11例。病程2~5天,最长7天。疗程最短2~3天,最长7天。

  1.2  方药组成  自拟健脾止泻汤:白术6g,白芍5g,葛根3g,茯苓5g,乌梅3g,荷叶5g,石榴皮6g,罂粟壳3g,山楂5g,神曲5g,麦芽5g,甘草5g。

  1.3  分型

  1.3.1  伤食泻  同单纯消化不良,病因病机:因饮食不节或乳食不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清浊相混,并走大肠而致。主症:大便稀水样夹有不消化之食物或奶块,不发热,腹痛,哭闹不食,闻口有酸臭味,舌质淡红,苔白或淡黄,指纹沉滞。大便常规:镜下可见少量脂肪球。辨证:脾失健运,中焦停滞。治则:升清降浊,健脾止泻,消食导滞。方药:健脾止泻汤。

  1.3.2  伤风泻  同胃肠型感冒,病因病机:因风邪袭表,加之饮食或喂养不当,造成伤风食滞,风热相搏,下迫肠道而泻。主症:发热,恶风,咳嗽,流涕,纳差,吐泻交作,舌质红,苔薄白,指纹淡紫。辨证:伤风食滞,升降失调。治则:祛风解表,健脾止泻。方药:健脾止泻汤,加荆芥3g,藿香3g,枇杷叶5g。

  1.3.3  湿热泻  同急性肠炎,病因病机:因断乳后改变食品或喂养不当,暴饮暴食,过食油腻,损伤脾胃,食滞后又夹湿化热,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大肠,而致泻。主证:泻下稀薄,水分较多或如水注,粪色深黄而臭,肛门灼热,腹痛肠鸣,伴有呕吐,口渴烦啼或低热,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大便常规:镜下有少量白细胞。辨证:胃肠湿热,升降失调。治则:清热利湿,健脾止泻。方药:健脾止泻汤,加黄芩5g,黄连3g,白头翁3g。

  1.4  方法  以上各型合剂每剂浓煎为100ml。1岁以内每次8ml;1~2岁每次12ml;2~3岁每次15ml;3岁以上每次20ml,每日3次。

  1.5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恢复正常,大便常规化验正常。好转:临床症状中有1个或1个以上主要症状(如体温、大便次数、大便性质)好转者。无效:用药3天以上临床症状、体征无好转,改用其他药物治疗。

  1.6  结果  不同分型疗效,见表1。

  表1  不同分型疗效  (略)

  2  典型病例

  患儿,男,3岁,于2005年8月5日来我院就诊。其母代述:两天前患儿由于饮食不节,食后腹痛,腹泻,稀水样便,每日6~7次,伴有不消化食物,粪便酸臭,嗳气呕吐,纳差,不发热,两天,在家口服小儿泻痢停,1次半片,每日2次,不见好转,故来本院。查体: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红苔白,指纹沉滞,体温正常。大便常规:镜下可见大量脂肪球。病因病机:该患儿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中焦停滞,气机不畅,清浊相混。诊断:伤食泻。治则:升清降浊,健脾止泻,消食导滞。方药:自拟健脾止泻汤1剂,水煎成100ml,每次20ml,每日3次,共用2剂(服用3天),病情痊愈。随访7日,未见复发。

  3  体会

  小儿生理的主要特点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对疾病抵抗力低下,最易受饮食所伤。由于喂养不当引起脾胃功能障碍,脾失健运,导致泄泻。如《景岳全书·泄泻》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

  笔者自拟健脾止泻汤应用:以伤食泻为例,方中葛根清热生津,升举止泻;荷叶清热,升发脾阳;石榴皮、罂粟壳、乌梅收敛止泻;茯苓、白术健脾利湿;白芍和营止痛。据文献报道,本品有抑菌作用(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能缓解由于肠蠕动亢进而引起的腹痛;山楂、神曲、麦芽消导止泻;甘草调和诸药,缓急定痛。湿热泻:大便稀,黄而臭。大便常规:有红、白细胞,故加入黄芩、黄连、白头翁清热燥湿。伤风泻有外感表证,故加藿香、荆芥、枇杷叶解表化痰止咳。

  通过42例临床观察和随访,此方无任何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单位: 130426 吉林榆树,榆树市新立农村中心医院

  (编辑:陆  淼)

作者: 韩淑芳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