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22期

红外线扫描诊断乳腺疾病的应用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水平,及早发现乳腺癌。方法我院应用电脑近红外线扫描检测仪与手检相结合,对4820例妇女进行了乳腺疾病检查。结果其中2795例为乳腺增生性疾病,占58%。筛查出乳腺癌29例,均已手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水平,及早发现乳腺癌。方法  我院应用电脑近红外线扫描检测仪与手检相结合,对4820例妇女进行了乳腺疾病检查。结果  其中2795例为乳腺增生性疾病,占58%。筛查出乳腺癌29例,均已手术。结论  本文对几种常见乳腺疾病的突出临床特点及红外线检查的主要所见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分析,提出应用体会,对早期触不到肿块的乳腺癌,我们认为红外线扫描分辨率较高,认为它是目前乳腺防癌普查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红外线;乳腺疾病;应用体会

    通过连续几年我市育龄妇女死因调查发现,癌症是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其中的乳腺癌的发生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健康。目前乳腺癌治疗和愈后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所以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在应用红外线诊断乳腺疾病的数年中,在乳腺肿块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有独到之处,提高了乳腺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实践证明红外线扫描诊断是一项较理想的检查手段,对人体无损害、无痛苦、简便易行、没有副作用,可随访复查,很受患者欢迎。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乳腺保健科防癌普查的妇女;(2)门诊主诉有乳腺疼痛或乳腺肿块的患者;(3)外院转诊来复查的患者。

    1.2  应用原理及检查方法  红外线扫描诊断原理主要是利用红外线透过乳腺后的吸收差异而显示暗亮及各种不同的灰影,此外红外线对血红蛋白的敏感度较强,使得乳房血管显影更加清晰。检查在暗室中进行,检查时要手检与红外线检查相结合。手检是为了明确重点检查部位,以免遗漏重点。检查时以乳头为中心,分内上、内下、外上、外下4个象限进行检查,并进行双侧乳腺对比,注意乳腺在红外线下的密度分型、血管分布和阴影形态,从而分辨良、恶性病变。

    2  结果

    自2003年3月~2005年5月共检查4820例,均为女性,年龄在18~65岁之间。其中检出乳腺增生症2795例,占受检人数的58%,是乳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以35~50岁多见;乳腺纤维腺瘤95例,占受检人数的2%,多见于3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筛选出乳腺癌29例,均已手术,术后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Ⅰ期乳腺癌10例,Ⅱ期乳腺癌13例,Ⅲ期乳腺癌6例。

    3  讨论

    在应用红外线扫描的检查中,我们主要从3个方面来分析图像进行诊断:(1)双侧乳腺的血管影像,包括形态、粗细及密度分布,红外线扫描图像所显示的血管主要是静脉,静脉越浅显示越清晰。一般分正常、局部血管增多、增粗、迂曲、中断、走向紊乱、边缘毛刺样改变等。(2)病灶阴影及阴影大小、形状、边缘和灰度。肿块影灰度与呈现的乳晕灰度比较,低于乳晕为深灰度,与乳晕相似的为中灰度,高于乳晕的为浅灰度,灰度越深,病变为恶性的可能性越大。(3)病灶阴影与血管改变的关系及程度。当各种异常血管灰影接近病灶区时,意义更大。常见的几种肿块性乳腺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在红外线下的特点体会如下。

    3.1  正常乳腺  年轻女性的乳腺呈均质的灰色,绝经期的乳腺腺体萎缩呈均质的较亮的浅灰色。两侧乳腺的血管类型大致对称,静脉在走行、粗细、密度分布上是连续的、均匀的,没有广泛的扩张充血或迂曲的静脉出现。妊娠和泌乳时的乳腺由于腺体和纤维组织增加,可见均匀的深灰色。

    3.2  良性乳腺疾病  良性乳腺疾病中乳腺增生最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乳痛和肿块,乳痛有周期性,月经前期加重,经后减轻或消失,肿块以外上象限者居多,触诊在正常腺体间有光滑而较韧硬的扁平肿块,可推动。红外线下可见散在云雾状或斑片状分布的深浅不同的灰影,乳腺密度不均匀,但这些深浅不同的灰影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点是不伴有血管的改变或与阴影直接相连接引流血管和放射血管等恶性征象,不伴腋下淋巴结肿大。乳腺纤维瘤是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靠触诊多数即能诊断,肿块光滑、圆形、弹力性硬度、活动性良好、多为单发,年轻女性多见红外线下肿块不显影或有浅淡的灰色阴影并有光滑规则的边缘,灰影大小与肿块相同,一般周围无异常血管出现。

    3.3  乳腺恶性疾病  文献报道乳腺恶性肿瘤约占乳腺肿块的28‰,触诊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且活动度差,常伴腋窝淋巴结肿大。(1)常见类型的乳腺癌红外线下表现为局限性边缘不清的深灰到几乎黑色的不均匀的吸光团,加压后不褪色,灰影显示大于肿块。周围静脉扩张,病灶区血管丛增多,病灶区内或病灶旁血管局部膨粗、迂曲、中断、毛刺状改变及走向紊乱现象,腋窝淋巴结呈浅到深灰色卵圆形或圆形的灰色阴影。而早期的乳腺癌往往未触及明显肿块,双腋下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近红外线扫描乳腺显灰亮型透光均匀,发现有异常血管出现,如:血管增粗、毛刺状改变等。(2)炎症性乳癌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的红、热、痛,而无明显的全身炎性反应,皮肤表面不光滑,典型病例皮肤毛孔粗大呈橘皮样改变,乳头微凹或略偏,乳房表现为蔓状较硬的边界不清的大肿块,同时腋窝淋巴结肿大。它与急性乳腺炎的区别在于病人无发热及全身反应,且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红外线下可见密度很高的深灰色到黑色的吸光团。(3)隐性乳癌患乳触不到肿块,无乳房回缩、溢液,皮肤无水肿、凹陷等,而在红外线下的图像特征是单纯血管改变明显,其表现有:单支血管的增粗、扭曲、僵硬、边缘模糊,在病灶区突然中断,病灶区无灰影或灰影不明显,有的伴腋下淋巴结肿大。一般做穿刺细胞学病理检查或手术切除可疑病灶病理检查可确诊。

    4  结论

    乳腺疾病,是广大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值得人们关注的是乳腺癌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已跃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地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和生命。红外线扫描诊断仪应用于临床,为乳腺疾病的诊断,尤其为乳腺癌二级预防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由于此项检查安全、无损伤、简单直观、敏感度高,并且检查速度快,非常适用于开展妇女乳腺癌的普查工作,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有独到之处,是一种有价值的乳腺疾病诊断途径。它对乳腺良性疾病的诊断意义在明确病因、帮助制定治疗方案、随访跟踪治疗效果、减少对手术活检的过分依赖,值得推广。

    (编辑:唐  城)

    作者单位: 116021 辽宁大连,大连市沙河口区妇幼保健院

作者: 隋悦霞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