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3期

术中肺动脉破裂大出血抢救成功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病人入室后监护心电图、无创血压及脉搏氧饱和度,开放右上肢外周静脉通路。常规静脉快速诱导,39#左双腔气管插管,29cm。继而行右侧颈内双腔中心静脉置管,操作顺利。术中探查发现肿物位于右肺中叶,与肺门淋巴结融合成巨大包块,包绕右主支气管、肺动脉主干、上肺静脉、奇静脉弓。...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76岁,体重70kg,术前诊断右上肺阴影,拟于全麻下行正中开胸右全肺切除术。术前检查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LVEF>60%,肺功能阻塞性通气障碍,患椎基底动脉硬化症,曾有TIA发作。病人入室后监护心电图、无创血压及脉搏氧饱和度,开放右上肢外周静脉通路。常规静脉快速诱导,39#左双腔气管插管,29cm。单侧夹闭试验确认双腔管位置适当,双肺完全隔开。继而行右侧颈内双腔中心静脉置管,操作顺利。术中探查发现肿物位于右肺中叶,与肺门淋巴结融合成巨大包块,包绕右主支气管、肺动脉主干、上肺静脉、奇静脉弓。手术开始后2h,切除奇静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交汇点处的肿瘤时肺动脉根部撕裂,出血加剧。当即出血1000ml,血压由90/60mmHg降至40/30mmHg,心率由80次/min升至100次/min。给予多巴胺1mg追加2mg,肾上腺素0.5mg,血压升至190/160mmHg。打开心包,于心包内阻断肺动脉,并紧邻上腔静脉右缘水平切除右全肺。但由于难以寻找破裂位置,出血不止,血压进行性下降,血压测不出、桡动脉搏动消失约30min,ST段明显压低约3mm,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0次/min,瞳孔散大5mm,对光反射消失。SpO2先维持于97%以上,波形饱满;当外周血压测不出后数分钟,SpO2波形消失,无读数。间断给予多巴胺2mg/次,共6mg,肾上腺素0.5mg/次,共1.5mg,肾上腺素持续泵入0.4~0.1μg/(kg·min)。开放左上肢和左下肢外周静脉,输入胶体佳乐施4000ml、万汶500ml、晶体乳酸林格液3000ml、全血4000ml、血浆800ml。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测量动脉血压。头部及颈动脉、股动脉等处放置冰袋。血气回报pH 7.31,遂静滴5%NaHCO3 100ml、速尿10mg、葡萄糖酸钙1g。待出血基本被止住时已距开始破裂50min,共出血8000ml。之后持续泵注肾上腺素至术终[速度逐渐降低,0.4~0.1μg/(kg·min)]。ST段、瞳孔均恢复正常。关胸时仍有胸壁广泛渗血。术毕时生命体征已基本平稳,血压120/70mmHg,心率70次/min,转运至ICU。

    术后第1天随访,夜间再次输入红细胞4u,血浆800ml。病人气管插管未拔,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恢复,呼之可睁眼。cTnI波动在1.1μg/ml,应用NG泵入。术后第2天,cTnI为10.9μg/ml。术后第3天,cTnI降至6.73μg/ml,CK 98μ/L,CKMB 0.3μg/ml。术后第10天随访,病人清醒,定向力恢复,仍带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未用血管活性药物,生命体征平稳。

    2  讨论

    难度高、创伤大的手术应常规开放中心静脉通路,常规行桡动脉置管持续监测动脉压。抢救中不仅要开放上腔静脉系,还要开放下腔静脉系。因为一旦肺动脉破裂,上腔静脉所输入的液体均由破裂处直接流出;更不能经中心静脉加压输液,因为这样会使上腔静脉及右心压力异常增高,造成出血增多,给缝合破裂口带来困难。该病人虽血压低至无法测量长达30min,但在此期间尚能维持心脏电活动,而且外周循环基本稳定,脉搏氧饱和度波形饱满,SpO2≥97%。桡动脉搏动消失后数分钟,经过充分补液、输血及有效手术止血后,搏动又可触及,SpO2波形恢复并显示读数。加之早期采取脑保护措施,这是病人术后恢复满意的关键所在。对于一侧全肺切除的病人,术前做单侧肺功能检查,根据健侧通气血流灌注来评估病人是否能耐受手术。在手术中突发威胁病人生命的恶性事件时,麻醉医生应该成为整个抢救过程的主导,积极救治患者,听取有建设性的提议。手术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至关重要。包括对主刀医生的支持,理解其承受的巨大压力;麻醉医生与手术医生和巡回护士之间的及时交流;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和麻醉的供应;输血科在血源上的支持等。

   作者单位: 100730 北京,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编辑:宋  青)

 

作者: 唐帅,龚志毅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