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新生儿皮肤及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严重疾病,中医认为本病属“瘀症”范畴,因此活血化瘀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早已应用于临床。近3年来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局部外敷治疗新生儿硬肿症1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将观察结果分析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2年10月~2005年12月收治18例患儿,均按以下标准诊断,轻症:一般反应尚佳,体温常不升,面颊、下肢硬肿,硬肿面积<50%;重症:一般反应较差,体温不升,四肢全身硬肿,硬肿面积>50%。其中男11例,女7例;轻症6例(33.3%),重症12例(66.7%);足月产儿11例(61.1%),早产儿7例(38.9%);正常产儿13例(72.2%),剖宫产儿5例(27.8%);出生1天内发病4例(22.2%),2~7天9例(50.0%),8~14天5例(27.8%);体重1500g 2例(11.1%),2000g 5例(27.8%),2500g 8例(44.4%),2500g以上3例(16.7%);体温在35℃以下12例(66.7%),35.5℃以上6例(33.3%);硬肿面积<50%5例(27.8%),>50%12例(66.7%),100%1例(5.6%);并发肺炎8例(44.4%),颅内出血3例(16.7%),呼吸衰竭1例(5.6%)。临床表现主要为拒乳、反应低下、表情淡漠、嗜睡、不哭或哭声低弱、全身灰凉、体温不升、心率缓慢、心音低钝等。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治疗 全部病例均采用棉襁褓包,加热水袋或保暖箱复温,一般在12~24h体温达36℃~36.5℃,并供给足够的热量及防治感染。
1.2.2 中药外敷 肉桂6g,丁香10g,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7.5g,当归、川芎、赤芍、透骨草各25g,共研末与凡士林配成10%油膏,略加温,敷于硬肿处,每日换药1次至痊愈。
2 结果
18例患儿治愈17例(94.4%),其中1例于入院2h时死亡,硬肿面积为100%,并发呼吸循环衰竭。余17例病例均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外敷中药12~24h时体温回升,发绀、苍白消失,能吮乳,硬肿变软,范围缩小逐渐消失,其中6例(33.3%)3天硬肿消退,11例(61.1%)5~7天消退,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
新生儿硬肿症虽然是新生儿常见病,但至今尚无特效疗法。我科对于2002年10月~2005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硬肿症18例,均采用保温、供给足够热量、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外敷中药,明显提高了治愈率,18例中治愈17例,达94.4%。硬肿症属祖国医学的“瘀证”范围,《内经》云:“寒邪客于经络之中,由血泣,血泣则不通”。故认为寒邪可引起血瘀症,新生儿因受寒、早产、感染、窒息、饥饿等多种原因引起皮下脂肪硬化及水肿,造成血流缓慢。血液瘀积后组织缺氧,引起毛细血管壁损伤,渗透性增加,而发生硬肿。我科采用活血化瘀中药外敷,其中肉桂、丁香为辛、温、热之品,有补阳散寒通血脉之功;乳香、没药二药合用能行气活血,又能破其瘀,有推陈致新之效,并有消肿之功;川乌、草乌有祛风散寒作用,全方合用有活血化瘀,散寒消肿之功,促进硬肿消退,因此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且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 266300 山东青岛,青岛第二卫生学校
(编辑:巨岩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