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6期

一期手术配合中药坐浴换药治疗肛周脓肿128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一期手术配合中药坐浴换药对肛周脓肿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一期根治手术治疗,术后用中药坐浴创口,且用中药膏制成的纱条换药,每日1~2次,每次20~30min,每日便后必须坐浴。除2例因脓腔较大行二期手术缝合,2例伤口延期愈合,经做活检为结核性质(配合抗结核治疗)外,其余124例均为一期愈合,疗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一期手术配合中药坐浴换药对肛周脓肿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一期根治手术治疗,术后用中药坐浴创口,且用中药膏制成的纱条换药,每日1~2次,每次20~30min,每日便后必须坐浴。结果  本组128例无一例形成肛瘘,无肛门失禁等后遗症发生。除2例因脓腔较大行二期手术缝合,2例伤口延期愈合,经做活检为结核性质(配合抗结核治疗)外,其余124例均为一期愈合,疗程7~14天。结论  一期根治手术配合中药坐浴换药既减轻了患者脓肿术后的并发症,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缩短了愈合时间,效果良好。

    【关键词】  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中药坐浴换药

      我院自1999~2005年采用一期根治手术配合中药坐浴换药的方法治疗肛周脓肿12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8例,全部为男性患者,年龄20~65周岁。其中30~45周岁89例,约占69.5%。病程5~20天。脓肿分类:肛周皮下脓肿101例,坐骨直肠窝脓肿18例,直肠黏膜下脓肿5例,高位脓肿4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或截石位,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或骶管麻醉。右手示指先伸入肛内做指诊以确定病变位置、范围及可能的内口位置,内口多在脓肿中心所对应的肛隐窝处,此处一般可触及凹陷或硬结,即为可疑内口位置。然后以脓肿中心或波动最明显处(经穿刺证实后)做放射状切口,切口大小与脓肿等同,放出脓液后,右手示指伸入脓腔进一步探查并分离间隔,充分排尽脓液。用刮匙搔刮脓腔,尽量清除坏死组织。用2%双氧水、甲硝唑水、1‰新洁尔灭或稀碘伏交替冲洗脓腔。用左手示指伸入肛内触到可疑内口处,右手持球头探针,由脓腔内探入经可疑内口探出并将探针引出肛外,沿探针切开内口与脓肿间的皮肤、黏膜。如为低位脓肿则直接切开,切口可向内口上延0.3~0.5cm,若为高位脓肿,则用橡皮筋做挂线治疗[1]。术毕修剪脓腔边缘皮肤,检查创面无活动性出血,用碘伏消毒脓腔周围皮肤后,创口局部注射长效止痛液。脓腔及肛内填塞凡士林纱条,外用塔形纱块覆盖,宽胶布交叉固定包扎。术后可联合应用抗生素5~7天。

    1.2.2  术后坐浴换药  术后24~48h控制排便,然后保持大便通畅,每日便后用中药苦参汤加减熬水坐浴患处,并用中药纱条换药[2]。(1)坐浴方药组成:苦参20g,金银花20g,蒲公英30g,黄柏30g,地榆30g,槐角30g,生大黄20g,冰片10g(另包后下)。方中苦参、黄柏、地榆清热燥湿;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大黄泻火祛瘀;槐角凉血止血;冰片散热止痛。术后用此方坐浴,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2)坐浴方法:将上述中药(除冰片外)置于砂罐或钢锅中加冷水约2000ml,浸泡20~30min,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熬10~15min,把药液滤渣后,倒入瓷盆内,然后再加冷水1500ml,再次煎熬。将两次药液混在一起,先熏后坐浴患处。熏浴前将冰片放入盆内搅匀,术后第1次大便后即可开始坐浴,每日1~2次,每次20~30min,每日便后必须坐浴。每剂药液坐浴后放置于阴凉处,夏秋季可用1~2天,冬春季可用2~3天。再用时将药液加热至沸,即可熏浴。(3)换药方法:坐浴后,创口周围用碘伏常规消毒,创面用1‰新洁尔灭清洗,用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待腐肉已尽,创面内肉芽新鲜后,改用九华膏纱条换药,直至痊愈。

    2  结果

    本组128例无一例形成肛瘘,无肛门失禁等后遗症发生。除2例因脓腔较大行二期手术缝合,2例伤口延期愈合,经做活检为结核性质(配合抗结核治疗外),其余124例均为一期愈合,疗程7~14天。

    3  讨论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发生急性感染的结果,是肛门直肠疾病中最为常见和多发病之一。中医多称为肛门痈。本病多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较快,肛周局部疼痛剧烈,甚者可有高热等全身症状出现,常需急诊手术切开引流,否则可使病情加重和复杂。中医认为形成肛痈的原因主要是外感风热燥火湿邪,或饮食醇酒厚味,引起湿热内生,热毒结聚,下注肛门,致使瘀血凝滞,经络阻塞,血败肉腐而成。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又如《外科正宗》中说:“夫脏毒者,醇酒厚味,勤劳辛苦,蕴毒流注肛门结成肿块”。现代医学认为,感染是引起肛周脓肿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外伤、肿瘤和其他原因。其发病可能与肛门腺的发育和内分泌有关[3]。对128例患者,采用一期根治手术,配合局部给予中药坐浴,并用中药纱条换药的方法治疗,起到了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祛腐、生肌润肤之功效。既减少术后伤口疼痛、水肿等并发症,避免了患者形成肛瘘,需再次手术的痛苦,又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

    【参考文献】

    1  曹吉勋.中国痔瘘学.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76.

    2  李春雨,张有生.实用肛门手术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40.

    3  胡伯虎.大肠肛门病治疗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00.

      作者单位: 442500 湖北郧县,郧县中医院

   (编辑:于  伽)

作者: 程彩亮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