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6卷第5期

中医辨证治疗虚寒性慢性泄泻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总结在虚寒性慢性泄泻的治疗中以补益脾肾为主,佐以风药的疗效。方法将40年临床病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寒、脾肾阳虚、脾虚滑泄、肝木乘脾4型,辨证施治。每日煎汤一剂口服,由于慢性虚寒泄泻多病情缠绵日久,气虚不能及时恢复,在治疗后多以丸药培本,以巩固疗效。结果最长时间治疗8周,最......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总结在虚寒性慢性泄泻的治疗中以补益脾肾为主,佐以风药的疗效。方法 将40年临床病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寒、脾肾阳虚、脾虚滑泄、肝木乘脾4型,辨证施治。每日煎汤一剂口服,由于慢性虚寒泄泻多病情缠绵日久,气虚不能及时恢复,在治疗后多以丸药培本,以巩固疗效。结果 最长时间治疗8周,最短时间治疗3天痊愈。结论 在慢性虚寒性泄泻的治疗中,补益脾肾为主,佐以少量的祛风湿药,收到良好的疗效,适宜各证型的治疗且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  慢性泄泻;辨证论治

    虚寒性慢性泄泻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溏薄或水样便,慢性泄泻为常见病之一,其发病主要是脾肾阳虚。因脾阳虚,不能运化水谷,内停成湿,阳气下陷,导致泄泻;泄泻久之累及肾阳也虚。笔者在临床治疗中以脾肾为主,佐以风药,辨证施治,收到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早在黄帝《素问·脏气法时论》记载“脾病者,虚则胀满,肠鸣飱泄,食不化”,“湿多成五泄。” 体内之湿多是脾的功能失常的产物,而湿盛则更影响脾的功能,二者可互为因果,脾虚而使体内湿邪过盛,是慢性泄泻的发病机制。

    脾阳与肾阳有着密切的关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脾的运化水谷有赖于命门火的温煦,久泻则往往能形成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脾的运化功能失去动力。这样脾病及肾,肾病及脾,造成了恶性循环,使泄泻缠绵不愈,这亦是脾肾阳虚而造成慢性泄泻的发病机制。

    2  临床分型

    2.1  脾胃虚寒型  面色萎黄,胃纳不佳,腹胀肠鸣,腹痛隐隐,喜热喜按,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次数多;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治以升阳和胃、健脾化湿。方用自拟补脾汤:党参、白术、茯苓、羌活、柴胡、干姜、陈皮、榔片、升麻、甘草,虚寒重者加附子、肉桂;纳呆者,加鸡内金、谷芽、麦芽;胸腹胀满者,加砂仁、枳壳。

    2.2  脾肾阳虚型  面色白,头昏眼花,耳鸣耳聋,肠鸣即泻,脐周隐痛,腹部畏寒,腰膝清冷,泄泻多在清晨,完谷不化,或便色淡黄,舌苔淡白,脉沉细。治以温补脾肾。方用自拟附参汤:附子、党参、炮姜、白术、补骨脂、吴茱萸、肉蔻、诃子、五味子、甘草。

    2.3  脾虚滑泄型  面色白,神疲倦怠,消瘦,纳呆,腹胀满闷,畏寒肢冷,便溏失禁,泻下不止,如水样,脱肛;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弱。治以补中益气,佐以固涩。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黄芪、白术、柴胡、陈皮、乌梅、五味子、升麻、诃子、甘草;虚寒者加附子、肉桂;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罂粟壳。

    2.4  肝木乘脾型  因发怒而发生腹痛泄泻。平时胸膈痞闷,嗳气,叹息,食少,舌质淡红,脉弦细,治以培土泄木。方用自拟补泄汤:党参、白术、防风、羌活、柴胡、白芍、陈皮、甘草、木瓜、半夏。便后不净感加榔片、大黄;腹胀如鼓加大腹皮、川朴,胸闷加砂仁、蔻仁;胃纳不佳加麦芽、谷麦、山楂、神曲、鸡内金、莱菔子。

    3  病案举例

    例1,患者,男,47岁,干部,1993年3月3日来我院就诊,症见:面色少华,头昏失眠,寐时多梦,神疲乏力,腹痛腹胀,肠鸣,大便溏泄,每日七八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脾肾阳虚,先拟健脾温中,扶元安神,再以温补脾肾治本。处方:党参15 g,酸枣仁15 g,龙骨30 g,牡蛎30 g,夜交藤15 g,干姜3 g,炙甘草10 g,羌活2 g,防风2 g,服上药日一剂,一周后复诊,失眠、多梦、胃纳均好转,但仍食入不易消化,肠鸣,偶有腹痛隐隐,腰膝酸冷,畏寒,小便清长,舌苔薄腻,脉沉细,自拟附参汤加减:附子、吴茱萸各6 g,党参、炒白术各15 g,干姜、炙甘草、陈皮各5 g,补骨脂、肉豆蔻各10 g。上方加减服用1个月诸症痊愈,继服用附子理中丸10天,随访三年未复发。

    例2,患者,男,39岁,上尉,加拿大人。1996年1月27日来诊。患者自诉:“15年前在军校读书时,有一次和同学们一起在饭店吃活海鲜,而后便开始急性腹泻,当时由于正处于重要的学位考试,没有及时治疗,以后就经常慢性腹泻。”15年中他先后在加拿大、美国及阿拉伯的几个国家都用西医治疗过,也曾经几次住院治疗,但疗效均不理想,近五年来患者自觉,只要一生气,马上就打嗝、腹泻。今来我们诊疗中心求中医治疗;刻下症患者精神萎靡、形体消瘦、两胁胀满、面色萎黄、头晕、嗳气、恶心、语声低微、腰膝酸软,每日稀便十余次,便下腥臭、便后不净感,舌苔白腻、脉弦细。证属脾胃虚弱、肝木乘脾型。治以培土泄木。方用自拟补泄汤。党参、白术、防风、独活、柴胡、白芍、陈皮、木瓜、半夏、甘草、榔片、川朴、蔻仁、麦芽、砂仁,日一剂,连服三剂,诸症好转,大便基本成形,日便两次。又服七剂,诸症消失。随访两年无复发。

    例3,患者,男,43岁,工人,2002年9月3日初诊。素有痢疾史、胃脘痛及神经官能症。自1998年开始腹痛腹胀肠鸣,大便溏薄日五六次,伴有黏液及便后不净感,曾服参苓白术散及抗生素,用药时稍有好转,停药后又反复发作不已,缠绵四年,多次大便检查及培养均无异常。近来腹痛腹胀,肠鸣便溏加重。伴有黏液及便后不净感,日八九次,多则十几次,舌苔白腻,舌根苔黄,脉细。证属脾胃虚弱,湿盛热郁治宜升阳和胃,疏理化湿。拟方:柴胡、甘草各10 g,白术、白芍、茯苓各15 g,槟榔3 g,防风、羌活各2 g,三剂后腹胀痛减轻,矢气多,进一步健脾化湿。处方:党参15 g,白术15 g,茯苓10 g,柴胡10 g,防风3 g,羌活2 g,槟榔2 g,麦芽、谷芽各8 g,日一剂,随症加减2个月后来诊,诸症好转,便正常。又用补中益气丸巩固15天,完全康复,随访三年无复发。

    4  体会

    经40年的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在慢性虚寒性泄泻的治疗中,加用少量的祛风湿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风药具有升散、鼓动作用,使补益之品,补而不腻。《证治准绳》说:“寒湿之胜,助风以平之。”风药更能祛湿,但用之必须适宜,量须轻剂,升麻、防风、羌活宜用1~3 g取其轻者升散之意,如用量过多,反使虚弱之脾胃益虚。

    慢性虚寒性泄泻,以“虚”为本,“虚”为正气虚。所以胃肠内实滞不易及时转化消除,故在临床上往往可见或多或少的“虚”中挟实、“寒热交错”的情况。

    慢性虚寒性泄泻,病情缠绵日久虽经治疗,但其气虚未能及时恢复,故在治疗后多以丸药培本,以巩固疗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慢性虚寒性泄泻,在内科临床上是比较多见的,祖国医学认为是由于脾肾阳虚所致,因此在治疗上通过以脾肾为之辨证施治的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130300 吉林德惠,德惠市中医院

作者: 李佩媛,李雪松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