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9年第7卷第1期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108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运用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以及常规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结果。方法治疗组以针灸体针取穴为主治疗2型糖尿病108例,对照组以常规药物治疗94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结论运用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运用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以及常规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结果。方法 治疗组以针灸体针取穴为主治疗2型糖尿病108例,对照组以常规药物治疗94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6%,其中显效82例,占75.9%;有效18例,占16.7%;无效8例,占7.4%。对照组总有效率78.7%,其中显效56例,占59.6%;有效18例,占19.1%;无效20例,占21.3%。结论 运用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

【关键词】  针灸;糖尿病,2型

近几年来,笔者运用针灸体针取穴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10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WHO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诊断2型糖尿病108例,其中男52例,女56例;年龄在40岁以下者25例,41~50岁37例,51~60岁40例,60岁以上者6例。病程在1年以内者34例,1~5年者56例,6~10年者12例。轻度:空腹血糖(FBG)<180 mg/dl,病程5年以内,无明显并发症者70例;中度:FBG 180~250 mg/dl,病程在5年以上,有轻度并发症者27例;重度:FBG>250 mg/dl,病程在5年以上,有较重并发症者11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2]  (1)体针取穴:大椎、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肾俞、肝俞、脾俞、膈俞、胰俞(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太渊、太溪、中脘。(2)用穴方法:①膈俞穴采用刺血拔罐,每周一次,以三棱针点刺3下,闪火法拔罐15 min。②患者仰卧位。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穴用28号1.5寸毫针,太渊、太溪穴用30号1寸毫针,均按常规方法刺入,提插使之有中度得气感,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2 min,留针30 min,其间行针2次。③患者俯卧位,大椎、合谷穴用30号1.5寸毫针,针与皮肤成45°,斜向脊柱刺入1~1.5寸,中度得气后,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2 min,留针30 min,其间行针2次。胰俞穴针柄上用1寸长艾条温针灸。治疗每天一次,20次为1个疗程,仰卧位与俯卧位治疗分别隔日一次,疗程间隔3日。(3)属轻度者,可停止原有治疗,单纯针灸。对病情属中度者,可酌情减少或维持原有药物治疗。

    1.2.2  对照组  运用常规方法口服消渴方、六味地黄汤[3]等药物治疗,早晚各一次水煎服50 ml。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2003年制订的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症(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4]。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FBG<130 mg/dl,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FBG<150 mg/dl,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10%以上。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糖、尿糖下降未达上述标准者。

    2.2  治疗结果  见表1。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表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经过1~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显效82例,占75.9%(轻度58例,中度22例,重度2例);有效18例,占16.7%(轻度9例,中度7例,重度2例);无效8例,占7.4%(中度3例,重度5例);总有效率92.6%。对照组:其中显效56例,占59.6%;有效18例,占19.1%;无效20例,占21.3%;总有效率78.7%。

    3  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范围,消渴是以口渴多饮,小便量多或有甜味,消瘦无力为特征的病症。“消渴”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口渴多饮的症状,一是指多饮、多食、多尿为特征的病症。笔者以治疗后者“消渴”症状为主。其病机主要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继而导致血瘀;由于燥热内盛,伤津耗液;或肾阴不足,水亏火旺,消灼肾阴,形成了阴虚燥热的基本病机。燥热与阴虚往往互为因果,燥热愈盛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盛。就其病理性质而言,燥热为标属实,阴虚为本属虚。若进一步发展,阴虚火旺,耗灼阴血,热郁血瘀;或阴伤及气,气阳不足,气血运行失畅成瘀,瘀阻气滞,水津失布则口渴而多饮。患者症状表现多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口干渴,多饮、多尿、多食易饥,舌红或暗紫瘀斑,苔薄黄,脉细数或细涩等,故治以补虚泻实为原则,用益气养阴,活血祛瘀通脉之法[3]。取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脾俞以调理中焦脾胃,以益气血生化之源,生津止渴[4];取太溪、肾俞以滋养肾阴;取大椎、合谷以泄热理气;取太渊益肺气,清虚热;取肝俞、胰俞以调整肝、胰器官功能。据报道,胰俞对调整、控制血糖有一定积极作用。取膈俞刺血拔罐以活血祛瘀通脉,兼清虚热。长期临床观察,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特别是轻型),对降低血糖、尿糖及改善症状,减缓并发症方面疗效较为明显,且无不良反应,可以为轻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疗法[5]。中、重型患者可配合中西药共同治疗。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2 孙国杰.针灸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6.

3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2.

4 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9.

5 王晓红.针灸精要.沈阳:沈阳出版社,1998,127.


作者单位:辽宁调兵山,调兵山市两千平小区郑佐恒中医诊所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