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10年第8卷第1期

老年患者Colles’骨折手法整复并发皮肤损伤11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Colles’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综观近年来的研究,多侧重于对整复方法的研究,罕见相关皮肤损伤报道。本文仅就我院治疗该骨折中并发皮肤损伤的受伤过程、损伤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如何预防作一简要总结。【关键词】Colles’骨折。皮肤损伤Colles&rsquo。...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Colles’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综观近年来的研究,多侧重于对整复方法的研究,罕见相关皮肤损伤报道。本文仅就我院治疗该骨折中并发皮肤损伤的受伤过程、损伤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如何预防作一简要总结。

【关键词】  Colles’骨折;手法整复;皮肤损伤

Colles’骨折(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骨折,多由于间接暴力引起,常见于跌倒时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着地的体位,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中尤以女性为多,多认为与绝经后雌激素分泌不足致骨质疏松相关,约占各类骨折的6.7%~11%[1]。我院骨伤科门诊自2005年3月-2009年3月共接诊65岁以上老年Colles’骨折320例,其中并发皮肤损伤11例,现就其相关资料作一简要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320例,男121例(37%),女199例(63%);年龄65~101岁,平均80岁。致伤原因:摔倒206例,车祸92例,其他22例。受伤时间3min~1周来我院门诊就诊。所有病例均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诊断。骨折愈合后按照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估,优良率97.5%,其中并发皮肤损伤11例。

  1.2 整复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患肢肩外展60°~90°,屈肘90°,前臂位于旋前90°,一助手握持患者肘部,术者两手紧握患手,两拇指并列放在桡骨远端背侧,其余四指紧扣大小鱼际,持续与助手对抗牵拉1~3min,牵引时必须注意顺势,即按变位的骨折远端轴线所指的方向牵引,在恢复重叠移位后将患肢沿纵轴方向用力牵抖,在解脱骨折端嵌插的同时顺势用折顶法将腕关节掌屈尺偏,以纠正远端向桡背侧旋转移位及下尺桡关节脱位。然后一手维持牵引,以拇指触摸辨认,若桡侧骨嵴平整,表示复位满意,再以轻柔手法抚平背侧碎骨块。一般可以达到解剖复位。如复位尚不完全,可再在继续牵引下灵活使用其他如提按升降,折顶回旋等整复手法。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者,可从掌侧向背桡侧推顶尺骨头使之复位,即抱腕合骨,整复下尺桡关节。最后以捋法舒顺筋腱。

  1.3 固定方法 骨折复位后,继续维持牵引及掌屈尺偏,以黄水纱外敷,在骨折端桡背侧及骨折近端掌侧各置一棉垫加压,腕关节轻度背伸,背侧板及桡侧板超关节,尺侧及掌侧板不超关节,用绷带依次缠绕中远端及近端,扎带固定松紧以上下可移动1cm为度,吊带悬吊患肢屈肘90°于胸前,将前臂位于轻度旋后位(消除肱桡肌的牵拉并兼顾日后功能)[3]及中立位或轻度腕背伸位(减轻伸腕肌的作用并防止压迫腕管)。

  1.4 皮肤损伤临床表现及处理 腕背侧骨折线附近可形成皮肤裂口,术者会感觉皮肤张力骤减,有少许渗液,呈暗红色,皮肤表皮层浅薄。一旦皮肤损伤较深则要做清创缝合,表浅的即以我院自制伤科黄油纱外敷皮肤损伤处,外敷消毒黄水消肿止痛,外加夹板固定。每周换药2次,加强抗炎消肿治疗,大约2周后伤口自愈。

  2 老年患者Colles’骨折并发皮肤损伤原因分析

  大部分老年人双手部及前臂的皮肤由于衰老,皮下组织及血管数量减少,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退行性变化及结缔组织再生能力的减弱,皮肤会出现萎缩,皮下脂肪少。由于皮下毛细血管血流量降低,血液粘稠、血管较脆、表皮细胞再生缓慢等原因,使皮肤变得脆薄、干燥透明、布满皱褶松弛、耐受力及血液循环都比较差,触之缺乏弹性,容易损伤。从中医角度来说: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阳气不宣、阴气阻遏,一旦发生损伤,气血难以宣通,势必在骨折端附近郁积,本身更加容易发生损伤。再加上肿胀后皮肤脆性更大,整复时稍一用力就容易造成皮肤撕裂伤。

  老年人骨量丢失严重,骨的强度减弱,即使轻微的外力也可以造成粉碎性骨折,嵌插折端,还可造成下尺桡关节分离,很多都涉及关节面,其发生骨折本身就是以骨质疏松为内因的。再加上老年人常容易并存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糖尿病患者因为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常常不能均衡摄入营养,引起肌肉减少,发生骨折的几率会增加,且一旦骨折后局部血肿吸收缓慢,局部愈合也相对较缓慢。

  手法整复中,恢复桡骨断端长度所需的牵引力除集中在骨折端外,皮肤、肌肉处也承受了一部分。牵拉时,会瞬时在术者之间局部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张力,有时牵拉后折端仍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平整,此时,与双手拇指在骨折端附近的挫捻也有关系。如牵引位置把持不当(近端牵引部握于前臂中上段)牵引时力量骤然加大,容易致使前臂皮肤撕裂。整复后夹板固定也有造成皮肤损伤的可能。夹板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骨折容易再次移位,紧则容易形成压疮,甚至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在这一点上尤其强调医患配合,勤复查,及时调整。有些患者握而不紧,伸而不直,仅轻微快速屈伸手指,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功能锻炼时,尤其强调伸指动作,使深、浅屈指肌向远端舒缩移动,可增加前臂远端周径,加速患肢血液和淋巴回流,以助肿胀消退及骨折愈合,尽可能避免Sudeck’s骨萎缩的发生。

  3 经验总结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可靠、应用灵活、调整方便、疗效肯定。整复前要使腕部皮肤尽量松弛,手法操作过程要尽可能做到稳定、准确、轻柔、敏捷、动作连贯、力量均衡深沉,手法整复宜简不宜繁,尽可能避免造成新的损伤。术者、助手操作前均应对骨折的移位成角等情况形成立体印象,禁忌犹豫不决,反复操作。闭合手法整复以骨折愈合后能自理生活为原则,功能远比过分强调解剖对位重要。

  如助手牵拉部位略靠上,则前臂皮肤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可以缓冲牵拉时的巨大张力。因此,认为助手近端牵拉的位置最好位于肘部附近,不可太低,防止在术者和助手之间折端附近的皮肤张力过大。

  治疗时兼顾老年人的基础疾病。老年人血液本身处于高凝状态,骨折后因血液及淋巴回流较差及体位限制,活动减少以及骨折引起的失血,易引起静脉血栓形成,造成深静脉栓塞和血栓性静脉炎。尤其应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筋骨并重”历来是中医骨伤治疗骨折的基本原则之一,而五体--皮、脉、肉、筋、骨也是不可分割的,我国已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如能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兼顾皮肤损伤情况,无疑将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大大改善骨折的整体预后。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5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68.

  3 谭字奎,陈庄洪.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治疗的几个问题.中医正骨,1997,9(5):52.

  

作者: 劳永锵,沈楚龙,范伟锋,霍志谦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