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第9卷第7期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的二种方法比较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股外侧皮神经炎。神经阻滞。疼痛治疗股外侧皮神经阻滞一直以来多采用腹股沟韧带上下方浸润,方法繁琐,可控性差,我院采用骨性标本将操作简单化,称为一针法,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992年10月—1995年6月门诊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炎;神经阻滞;疼痛治疗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一直以来多采用腹股沟韧带上下方浸润,方法繁琐,可控性差,我院采用骨性标本将操作简单化,称为一针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992年10月—1995年6月门诊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一针法,B组采用浸润法。A组患者平均年龄52岁,男24例,女6例,发病时间3d~1个月;B组患者平均年龄54岁,男25例,女5例,发病时间为1~24d。临床表现为股外侧皮肤麻木或者疼痛,针刺局部皮肤有痛觉减退或过敏。所有患者均排除用药禁忌,无严重高血压胃溃疡糖尿病病史,无相关药物过敏史。

  1.2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方法                                    
  经典浸润法是在髂前上棘内侧1~1.5cm、腹股沟韧带下缘处进针,沿腹股沟韧带上、下方浸润。一针法是在髂前上棘内1.5cm处进针向外下达髂骨内侧面,一次进针。各注药10ml,药物为1%利多卡因+维生素B12 0.5mg+泼尼松龙25mg。每周治疗1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与阻滞成功率,随访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满意度。操作时间从进针到针出计算,阻滞起效时间从注药结束到股外侧出现热感或疼痛减轻计算,完善时间从注药结束到股外侧皮肤麻木或完全无疼痛计算,患者满意度采用10分标尺法。

  1.4   统计学方法                                    

  阻滞成功率采用校正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二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二组治疗效果均为痊愈,A组为一次治愈;B组有2例治疗2次,有3次阻滞失败。A组有1例短暂失眠,B组无并发症发生。表1 二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略)

  3 讨论

  3.1 股外侧皮神经解剖学基础                                    
  股外侧皮神经由L1,2或者L2,3神经构成,由腰丛分出,自腰大肌外侧缘穿出后,贴后腹膜向外下行走,在髂前上棘内侧1.0~1.5cm处穿腹股沟韧带深面(偶可穿韧带束间)浅出至大腿外侧皮肤。在江苏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的人体标本上可以清楚看到,在髂前上棘1.5cm处,股外侧皮神经宽1cm,厚约0.15cm,后方是骨盆肌,前方是后腹膜,外侧是髂骨,下方是腹股沟韧带,上方是平行走行的髂腹股沟神经。

  3.2 股外侧皮神经炎的诊断与治疗                                    
  股外侧皮神经炎多以大腿外侧皮肤麻木或疼痛为主要表现,无运动障碍表现,多为腹股沟韧带压迫或感染引起。 维生素B12可营养神经,激素可减轻局部水肿,局麻药有消除痛觉信号传导作用,并作为操作成功与否的标志药,已知丁卡因有抗菌作用,神经阻滞可以治愈带状疱疹,局麻药利多卡因有无抗菌、抗病毒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二种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方法的比较                                   
  由临床结果来看,一针法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以骨性标志为进针点更加科学、合理,所需操作时间比浸润法明显缩短。由于股外侧皮神经下方有骨盆肌,应避免向下过度进针,且不宜使用长针。浸润法由于进针时间长,范围大,操作时间长,患者疼痛多,遇肥胖患者腹股沟韧带难以清楚确定下缘,阻滞成功率低,患者满意度差。

  3.4  改良法阻滞股外侧皮神经的机制
                                   
  我们未能申请到科研经费,没有在尸体上进一步研究,故改良法阻滞皮神经的机制难以确定,推测为药物自腹膜向后下方浸润股外侧皮神经,准确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3.5 神经阻滞中的骨性标志                                   

  神经阻滞是疼痛治疗中广泛采用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操作时以往多以突破感、负压感、触电放射感为标准,临床上易有神经损伤,操作失败发生。在与我们遇到的疼痛治疗医生的交流中我们发现采用骨性标志更简单,可控性强,医生易于接受。如越过L4横突向上有突破感,进针约1cm,可以阻滞腰丛;臀部后路法进针点确定后针抵骨盆即可给药阻滞坐骨神经,无需反复穿刺寻找异感。

  综上所述,一针法比浸润法省时,效果确切,患者乐于接受。

  (致谢:感谢江苏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各位同仁)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疼痛治疗科  

作者: 李兆军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